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海宁城投被指动用黑势力强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08日 11:33  《法人》

  海宁城投集团红与黑

  作为浙江海宁政府经营城市、改造城市的主体,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公司如何成为了这个海滨之城的噩梦?

  文 本刊记者 王磊磊

  夏末秋初,河风微凉。陈炳华指着河对岸的一片废墟说:“那就是我们家住了好几辈人的老宅,现在却被强行拆毁了。”陈炳华试图用记忆还原这座将近800平米老式建筑的样子,并讲述家族的历史和曾经发生在这座老宅的故事,从清朝时官至二品帝侍讲的徐连富,到辛亥革命时期为革命军捐赠弹药的徐连宗,在此刻的陈炳华嘴里都成了一个古老家族的荣耀。

  陈炳华是浙江海宁市硖石街道的居民,他告诉《法人》记者,在海宁这场规模空前的征地、拆迁和城市改造运动中,他并不是唯一的牺牲品,为数众多的城镇原住民和失地村民都不约而同的把控诉指向了同一个机构——海宁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公司(下称“海宁城投”)。

  “海宁城投就是一个官商,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噩梦。”陈炳华说。

  百年老宅遭遇强拆

  “没有公布补偿方案,也没有看到拆迁所需文件,甚至也没有谈过补偿的问题,只是拿了一纸法院错判的判决书,便直接来把房子拆掉了。”说到这,陈炳华蹲下身,随手拿起一块青砖说,“这都是一百多年前的东西,你看这质地多结实。”

  按照陈炳华的描述,2012年7月13日上午,由海宁城投集团和海宁市法院、公安局、城管局、建设局、施工单位等多个单位组成的数百人队伍齐聚陈炳华家老宅,在现场拉起了警戒线,而他们面对的只是陈炳华一家加起来309岁的五口人。

  根据当事人提供的现场录音录像材料显示,事发现场,海宁市公安局一位负责人下令之后,陈炳华家亲友张利华被强行架出装入一面包车内拉走,在对抗中右脚骨折。与此同时,陈炳华妻子储鸣刚刚到家,便遭到多人围攻,被打得遍体鳞伤躺倒在地,后被拖入车内,储鸣兄长雷鸣声同样被多人架入车内,后遭关押。

  之后,强拆队人员进入屋内,将屋中物品清出,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整个房屋顷刻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个使用时间已有100多年的老宅子,保存完整,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指着录像中强拆队清场的画面,陈炳华向记者一一介绍:“这是红木的雕花窗,这是石窟门和各种古建筑构件。这些东西被拆下来后在后门装车,此后不知所踪。”

  陈炳华说,没收老宅纯属海宁当地一手炮制的历史冤案,档案馆至今还存有能够证明房屋产权的《丘领户册》,一家人为此信访了多年,全国人大信访局对此都有回复,且就算租赁事实成立,那租赁合同到期多年后房管所一直没有收房,也一直没有主张续约,而法院判决的解除合同的诉讼标的物只是18.05平方米子虚乌有的公租房。

  据调查,陈炳华所说的老宅位于海宁市硖石街道的横港桥一带。海宁市政府《关于收回化纤厂、机床厂区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公告》显示,横港桥周边区域正属于化纤厂、机床厂区块范围,政府的拆迁目的很明确:“加快推动我市旧城改造步伐,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充分体现我市‘两山夹一水’的独特自然风貌。”有关资料还表明,化纤厂、机床厂区块拆迁属于海宁市环东西山旧城改造项目的一部分,整个项目囊括面积5.1平方公里,2007年8月启动,先后包括13个区块的拆迁项目,累计搬迁居民三千余家,所有的拆迁工作由海宁城投集团负责。

  位于陈炳华老宅附近的一幢尚未拆除的房屋内,60多岁的海宁布厂退休老工人周水玉告诉《法人》记者,自己现居住的50多平方米公租房是单位分给她的公房,由于房屋的权属问题一直得不到公正处理,至今没有搬迁,除了被停水、停电达一年半之久,周老太还不断被骚扰,门窗被砸坏。她的儿子说,拆迁单位其实已将这个房屋的高额拆迁补偿款付给了食品厂老板。而与其类似的老工人住房被强拆的案件,在环东西山项目中还有多起。同样是横港桥南的住户陈雪亭,因未签署拆迁协议,回乡下探亲回来后发现,自己的房屋已被付之一炬。

  “软暴力,胁迫,拘禁,偷袭式强拆,甚至动用黑势力,这是海宁城投集团应付‘钉子户’的一贯手段。”一位海宁当地当事人如此表示,在他提供给记者的一份和参与强拆的社会闲杂人员的对话录音中,该社会闲杂人员明确表示,自己是“城投集团叫来的”。

  对于投诉所涉及到的内容,《法人》记者和海宁城投集团进行了沟通,城投集团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城投集团也接到过很多起强拆的投诉,但旧城改造工程拖不得,大部分投诉的拆迁户均是由于对补偿条件不满,但“我们所有的拆迁工作都是依照法律和有关文件进行的,补偿也是按照有关文件执行的。”

  为了解实际情况,《法人》记者对海宁环东西山旧城改造所涉及到的区域进行了全面走访,调查发现,经过为期5年的建设,这个所谓“拖不得”的旧城改造工程目前完工的仅有东山森林公园广场和林荫大道,有多个地区的旧房和建筑垃圾仍然没有清理,且有多个地块目前处于空置状态。

  预征上千亩土地闲置荒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海宁市区内的大片土地,海宁城郊一带的土地预征和闲置情况更为严重,以水月亭路两侧为例,公路两侧写满了“海宁城投集团”的围墙遮住了视线,而走进围墙却看到,半人多高的荒草长满了整片土地,一眼望不到边,仅仅目测能看到的范围,便有上千亩,围着市区走上一圈,这样的景象随处可见。

  这一番光景在附近村民看来,却是那样的让人痛心疾首:“那之前可是我们一家上下赖以为生的田地啊!”在空地对面的民房里,村民老张拍着大腿说,“以前都是用来种水果的,一亩地一年能有七八千,好的时候上万的收入。现在一亩地8千块钱就收走了,还一直荒着,这还有天理么?”

  老张还告诉《法人》记者,前不久在征地过程中还发生了暴力事件,听说打伤了人。在他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硖石街道长田4组的村民赵大娘家。在她浓重的方言和其他人七嘴八舌的描述中,记者了解到这起暴力事件的基本情节。

  2011年年初,长田4组村民接到通知,其承包的田地要被征收,而在整个征地过程中,村民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征地批文和补偿公告,每个村民都只收到了两份由街道办盖章的《海宁市征地拆迁政策》和《致全体被拆迁户的一封公开信》。

  由于没有合法的征地手续,也没有合理的补偿标准,部分村民没有在协议书上签字,这一拖便是一年,期间曾发生推土机强行推地后被制止的情况。“从今年4月开始,便有不明身份人员上门恐吓,要求村民在协议上签字,5月底的一天,硖石街道办的人带着100多名保安前来推地。后来村民上去阻止,便遭到了保安的围攻,一名上了岁数的老太当场休克,还有一位村民被拎着手脚当场拖走。”赵大娘的儿子说起来仍然义愤填膺。

  “最终地还是被推了,当时征地时说是要盖小学,你们自己看,盖小学需要用那么大的地方么,需要么?”一位村民指着马路对面的荒地说。“这附近从很早之前就一直在征地,东一块西一块,都是海宁城投公司操作再由街道出面征的,至于要干什么,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对于市郊一带征用农用地和土地闲置的有关情况,海宁城投集团下属市郊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一位副总经理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存在土地预征的情况,征地要村民同意才可行,否则无法上报农转用手续,所以一般都是先征地,再等用地指标,等用地指标批下来之后再办手续。至于补偿问题,他告诉记者,都是按照文件规定的来补,地上物一亩地补7800元,土地的补偿款拨给村里,用于给村民买保险。

  在问及失地农民生计问题时,公司的另一位人员说:“现在农民很多都是靠打工维持生活,种地只是副业,农民也比较富有,对于征用宅基地的,我们有专门的安置住房,贴点钱换个大房子,他们都愿意的。”

  这样的说法与失地村民的描述大相径庭,也引起了多位村民的愤怒:“一亩地八千块的补偿,还不如一年下来农作物的收入,因为没地种,只能出去打工,现在还要花钱再换安置房,又要装修买家具,这些钱谁出?”

  安置房变身商品房出售

  海宁市区碧云南路和塘南路路口一个上写“领秀东城--华府紫薇”的巨幅广告牌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海宁首个商品房带安置房小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地块建成后,其中6万平方米住宅用于市区拆迁安置用房,整个项目规划住宅总户数1018户,安置房总户数574户,商品房总户数444户。”

  开发商为海宁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隔着广告牌,可以看到场地内正在施工。

  据了解,海宁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系海宁城投集团的下属公司。附近的村民回忆,华府紫薇所用地块也是原附近村落的农用地,早在几年前便已被城投集团征走,直至今年年初才开工建设。

  这样一手进、一手出的作法在不少海宁当地人士看来存在“猫腻”:“征地的是城投集团,用地建房子的还是城投集团,都是在自己的口袋里倒来倒去,手续是否齐全,谁都搞不清楚,把安置房当商品房卖,利润更是高得吓人。”

  《法人》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华府紫薇,海宁其他地区的多个安置房项目也正在建设之中,其中包括海宁丝厂区块安置项目、硖北里安置项目、长田社区安置项目等等,开发商无一例外均为海宁城投集团,此外,已经建成的众多安置房项目的开发商也同为城投集团,据当地知情人士透露,一些空置的土地也内定交给城投集团开发房地产。这样笼统算下来,光是这些地块的土地出让金已然是一个天文数字。

  更让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华府紫薇这种商品房和安置房混搭的作法并非特例。城投集团曾在海宁当地媒体作出公告,由城投集团开发的安置房项目房源将作为商品房出售,目的是“为加快我市旧城改造建设步伐,筹措城市建设资金,促进我市城市建设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以购房者的身份来到了公告中的售楼地址海昌路150号,在一个面积约200多平米的大厅里,摆放着几个楼盘效果图,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正在出售的房源和价格,记者通过售楼处的工作人员了解到,目前正在出售的房源主要集中在五个安置房小区,根据地理位置不同,价格在6000多元到10000多元之间,每个小区商品房的比例大约为30%,临街处还有大量商铺出售,价格比住房略贵。

  通过贴在墙上的房源明细,记者看到,几乎大部分的房子已经出售。经过挑选,记者选中了一套洛州小区临街的房子,并向工作人员提出了的要求,她开给了记者一张看房单,之后记者问道,能否顺便看一下商铺,可能是记者的衣着太过寒酸,她白了记者一眼说,“商铺很贵的”,便没再说话。

  之后记者赶往了位于市中心附近的洛河和洛州两个安置房小区,在洛河小区沿街处,粗略计算,仅一侧便有大约五六十家商铺,价格都在每平米1万多元左右,而洛州小区的商铺则比洛河小区还要多,整整占据了街道的一侧。

  饱过眼福之后,记者拿着看房单来到了洛州小区的物业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带领记者来到了选中的房子,走进房间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粗糙,手拍在墙上发出咚咚的空响,这位工作人员说,这批房子都是按照安置房的标准来建的,质量比不上商品房,低层的房子是给安置户的,高层和部分地段稍好的低层是拿来做商品房的,洛州小区大概有50%甚至更多是商品房。

  看到记者对房子有些不满意,他接着说:“城投这里的房子是不太好,不过你们可以去看看洛州二期和最近新建的房子,那里的户型和质量应该比这里要好。”

  围绕安置房当作商品房出售是否合法,记者咨询了多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和专家,得到的答案是,要看土地性质是划拨还是出让,如果是划拨土地,那么肯定是不可以作为商品房出售的。为此,记者又来到了海宁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闻采访要通过局里的新闻发言人,待记者找到这位姓祁的新闻发言人后,向他提出要求了解农村征地、环东西山项目拆迁和安置房土地性质等问题。他告诉记者,想要了解这些信息,需要市委宣传部同意,最好由市委宣传部陪同采访。记者来到用地处,一位负责人在获悉记者的来意后,简单干脆的回答:“征地和安置房的问题去找城投集团公司,安置房的土地基本都是招拍挂出让的。”当记者提出查阅一下出让手续的要求时,他告诉记者,“国土资源局网站的公示出让信息上都有,自己去查。”说罢,便以有事为由匆匆离开。

  按照他的提示,记者仔细查阅了海宁国土资源局网站上的所有土地出让公示,共找到和城投集团相关的二十几条出让公示,其中有多个是相连地块的商业用地,从公示的地块位置来看,也无法与安置房小区的位置对上号。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无论是商业用地出让还是安置房用地出让,几乎所有的出让金额都整整齐齐的比起始价格仅仅高出了100万元。

  对此,上述城投公司市郊建设投资公司的经理告诉《法人》记者,为了应对城市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安置房作为商品房出售——市里专门下达了文件的,文件规定安置房小区中有30%的房源可以做商品房出售,城投集团拍下的安置房用地土地,政府都会退还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

  不过,这种说法显然存在一个时间差——海宁城投集团发布安置房作为商品房出售的公示时间是2011年年初,而彼时所销售的几个安置房小区基本都已竣工,这其中是否存在先划拨土地建成后再作为商品房出售的情况?

  此外,政府公开信息显示,在建的华府紫薇是首个商品房带安置房项目,其他小区为安置房带商品房项目,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何区别?或仅仅是一个文字游戏?在海宁城投集团采访期间,记者注意到公司内部悬挂了一张2012年安置房建设进程表,在建和准备开工的项目有18个之多,算上已经建成和正在建的各类小区——是安置房还是商品房,外人已经无法搞清楚。

  海宁一位房地产商向《法人》记者表示:“作为市政府的直属企业,海宁城投集团的用地是政府直接指定的,各种手续更是一路绿灯,在建设过程中,一般都是由建筑单位来垫资,仅仅从楼盘质量来说,作为安置房出售的价格已经在盈利了,更何况用作商品房出售,其资金回笼速度可想而知。如果是亏钱的话,能接二连三的建这么多小区出来么?难道靠财政补贴?”

  城投公司或成滋生腐败温床

  据了解,城投公司这一现象起源于1991年,国务院为进行新一轮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要求地方政府不再直接负责基础设施建设,而是将其公司化运行,承担相应的政府职能;此类城投公司很多是不具备盈利能力的,属于事业单位或者国有独资公司性质,他们是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实现盈利,属于带有政府性质的特殊市场经营体。

  在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当中,城投公司扮演的角色不可谓不重要,无论是对于集中有限的城建资金,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新格局,还是对于提高城市建设资金利用率以及盘活城市资产而言,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2008年4万亿投资的刺激政策出台,再加上2009年3月央行和银监会联合提出的新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地方投融资平台得到了繁荣发展,城投公司也进入多元化发展轨道。

  以海宁城投集团为例,海宁城投公司为海宁市政府直属的国有独资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土地收购、储备、经营以及相关社会事业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这其中包括管理授权经营范围内的国有资产;通过市场融资、筹资及政府投放的建设资金;实施规划区范围内投资、开发、经营及其他项目建设。

  这些足以表明城投集团囊括业务之广、资产量之大、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之深,恐怕无几家当地企业能够望其项背。在海宁当地只要提起“城投集团”四个字,几乎无人不“肃然起敬”,“政府的公司,牛!”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根据海宁城投集团的工商注册登记材料显示,城投集团法人代表为吴一平,据海宁当地人士指认,其曾为海宁市规划建设局副局长,而城投集团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均为政府其他机关调任而来,或退休返聘人员。城投集团的高大堂皇的办公地点也彰显了它的地位,一街之隔的对面便是海宁市委市政府,背后为规划建设局。

  对于城投公司与政府的密切关系,一位长期研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他的担忧:“城投公司的存在多数实为依附于政府,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公司高层管理者与政府关系密切,甚至管理者就是政府行政官员。由于监管机制的不健全,在公司运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经营机制不规范、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也为滋生腐败和利益输送提供了土壤,尤其是在涉及到土地征收和开发方面。”

  随后,陈炳华又向《法人》记者出示了自己的产权证明,一份名为《丘领户册》的档案上明确记载了徐家老宅的位置、面积、户主等信息。据了解,《丘领户册》为解放初期的土地登记簿册,即以丘为纲造册,把每一块土地按区、号、丘顺序排列制卡,详细注上土地业主的姓名、职业、通讯处、土地亩分、地价基数等项。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郑州超期收费黄河大桥明起终止收费
  • 体育西甲-梅西C罗梅开二度 巴萨2-2皇马超8分
  • 娱乐梁博回应身份质疑:我爸卖汽配 我妈卖酒
  • 财经黄金周54城市住宅签约量环比大降7成
  • 科技美国会称华为中兴威胁国家通信安全
  • 博客幸福调查为何引发议论 大学无需上排行榜
  • 读书中华军威:解放军境外十大歼灭战(组图)
  • 教育教育培训行业整治难的真正原因
  • 育儿新西兰打击非法代购婴儿奶粉 微博关注
  • 健康上班首日迎寒露 节后怎样清理肠胃
  • 女性女星爱上逆龄妆容 初秋大牌明星格子控
  • 尚品阿根廷豪气牛肉盛宴 世界最小的住宅
  • 星座10月运十一假期运势 今生有几次情劫
  • 收藏张大千名作遭物主追讨:苏富比决定撤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