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央行下一步货币调控跟风可能较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27日 15:3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 (王宇 王子微)日前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2年第三季度例会提出,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及其影响,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

  由于例会前恰逢美联储推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因此例会的此番表述颇受市场关注,被看做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央行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主要政策基调和方向。

  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经济已有缓慢企稳迹象、房价反弹压力犹存、物价明年或再度上扬等因素,尽管美欧货币政策相继宽松,但央行下一步货币调控“跟风”的可能较小,极有可能继续“维稳”,进入“引而不发”的空窗期。

  “尽管年内存在小幅降息和降准的可能,但在经济增长企稳缓步回升、物价见底反弹、货币存量较大、房价出现反弹以及存贷款市场实际利率己趋于下行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大幅宽松的必要性已有所降低。”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2.0%,涨幅重新回到“2时代”。目前各界普遍预计,受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几个月CPI还将有一定的上扬压力,而QE3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使得国内通胀隐忧更加强烈。

  “欧美货币政策掀起新一轮宽松潮,可能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会进一步压缩我国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认为,面对当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新动向,我国货币政策应小心应对、不宜盲目跟进。

  事实上,近年来央行对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直持有非常谨慎的心态。在2009年前后,当欧美日央行掀起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中国人民银行在其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曾指出:在国际金融市场尚未恢复稳定的情况下,非常规政策措施对降低市场利率及促进信贷市场恢复的作用还不甚明显。并且还将蕴藏着较大风险,对国际金融市场及全球经济可能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今年三季度以来,受制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控房价、控物价压力的增加,央行一直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今年2月、5月两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及6月、7月连续下调银行基准利率后,除了在公开市场连续实施逆回购操作外,并没有如市场预期那样再度降息和降准,可以说,7月份以来央行货币政策进入“空窗期”。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如果我国经济增长疲弱局面短期无法改变,不排除货币调控有进一步松动的可能,但放松的节奏和力度将有所谨慎。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日本首相称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不会妥协
  • 体育意甲AC米兰主场首胜 足协杯恒大贵州争冠
  • 娱乐章子怡回应恋情:我就想找个好人嫁了
  • 财经菲律宾拉拢在华日企赴菲投资
  • 科技富士康30万机器人计划进展不顺
  • 博客航母震慑意义大于实战 蔡依林霸气写真
  • 读书香消玉殒:文革中自杀的女名人(组图)
  • 教育智力发育不同 北大教授建议男女错龄入学
  • 育儿发育不同步北大教授建议男女童错龄入学
  • 健康哪些病属于性病 图解大闸蟹正确吃法
  • 女性女星示范真空西装 时髦渐变靓发
  • 尚品秋风院落度清静长假 私飞市场发展障碍
  • 星座血型4种血型好情人 你会收买男人心吗
  • 收藏清代翡翠品类 中国文物鉴定遇信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