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拔弩张。
9月19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在回答凤凰卫视(微博)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日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利益,“日本非法‘购岛’闹剧,势必影响、损害中日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对此,日方必须承担完全责任。”
同一场合,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发问,“9月末将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中日韩自贸区(FTA)谈判。鉴于现在的中日关系,这个谈判还会继续进行吗?是否已经取消了?这次中日关系的恶化,对亚洲经济一体化有什么影响?”
对此,沈丹阳的回答是:“你刚才提到了一些相关的谈判、交流,目前我们还在研究中,也是势必会受到影响的。”
日本共同社昨日分析,沈丹阳昨日的表态暗示中国可能采取某些经济报复措施。
据共同社昨晚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昨日表示,将就日中关系紧张是否对进出口通关手续造成消极影响加强信息收集工作。中国可能已采取了延误通关等对日报复措施。日本经济产业省正给予关注。
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昨日则提醒称,中日经济往来一旦停止,将对两国造成严重打击,希望事态尽快平息。
经济战“三部曲”
继《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喊话”之后,港台权威财经媒体眼下也已就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提出建议。
香港《经济日报》昨日的社评指出,中日纷争的真正战场是两国在经济战交手。
在华日企工厂和门店的停工更多被视为自我保护之举,而非受到中日两国贸易紧张局势的冲击。眼下,对日本经济能产生影响的就是中国大批赴日旅游团的取消,香港《经济日报》的社评称此为对日经济战的第一步。
上述社评还指出,接下来是减少采购日货,对日资进入中国市场设更多关卡,再进一步可以加强对日出口战略资源管制,抛售所持日债,可持续向日本经济施压。
中国眼下持有大量日本国债。中国商务部网站援引《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财务省、日本中央银行公布的国际收支统计显示,中国持有的日本国债(包括短期国债)额正急速扩大,截至2011年底持有额达史上最高的18万亿日元,较上年增长71%。中国的持有额自2009年起急速增长,2010年超越美英成为日本国债的最大持有国。
与此前扬言取消与韩国政府间的部分双边金融计划不同,安住淳昨日表示,与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不会中止,包括购买中国国债在内。韩国与中国一样,与日本存在领土争端。
去年12月底,中日两国领导人达成加强金融市场合作的意向,其主要内容有:促进人民币与日元在两国跨境交易中的使用;发展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交易市场;日本企业在东京和其他海外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日本当局投资中国政府债券等。
沈丹阳的三点说明
不仅是香港《经济日报》。台湾《工商时报》19日发布社论说,在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后的一周,大陆主要以外交工具为主向日本施压,包括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发动外交抗议等,接下来将进入到第二阶段,推出具体对日经济制裁措施。
该社论认为,虽然中国在外交、文化、经济和军事四个方面的战斗缺一不可,但唯有以经济战争带来的效益最高,副作用最低,还有收放自如的弹性。社论进一步提到,中国政府也十分清楚中日经济活动的密切性,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存在难以切割的利益。
话虽如此,但近期在国内抗日游行中依然发生了一些违法行为。对此,沈丹阳昨日作了三点说明:
第一,商务部坚决支持合法、理性的爱国行动,同时坚决反对一切违法的打砸抢烧的行为。
第二,中国是法治国家,外商投资企业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是受中国法律保护的。
第三,相信绝大多数民众能够冷静、理智、合法有序的表达诉求。外商投资企业如遭遇违法行为,应及时向包括公安部门、商务部门在内的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日本官房长官藤村修昨日下午在东京出席记者会时表示,中国政府应依照国内法律为受损日企提供帮助,日方将要求中方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同日,日本贸易会会长枪田松莹提醒,对华投资今后将不得不慎重考虑。
日本是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日本经济新闻》称,今年1至7月,日本对华投资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19%。在2005年发生大规模的反日游行后,2006年日本对华投资曾一度减少三成。
根据中国商务部昨日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前8个月,在海外对华投资普降之际,日本对华投资仍增长了16.2%。
中国需要日本的资本和技术,而日本则需要中国的市场。数据显示,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超过3400亿美元;中国占日本整体贸易额20%,占比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表的贸易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日本对华贸易赤字比去年同期增加2.6倍,达到1.401万亿日元,对华出口总额同比减少5.7%。贸易逆差扩大的主因是钢铁、机械类产品自2009年以来对华出口首度减少。
“通关时间出现延长”
在中国还未真正“动手”前,日本就已经感受到因与中国贸易减速带来的弊处。根据日本财务省的数据,7月日本对华出口连续第二个月下滑,至1万亿日元(约合127亿美元)。
令日方焦虑的是,中日贸易的紧张局势已在部分渠道有所体现。共同社昨日援引枪田松莹的话称,有消息表明,日本至中国的进口通关手续出现了延误迹象,枪田提醒日本企业提前做好准备。
据共同社昨晚报道,日本经产省认为现阶段(中日贸易间)物流方面尚未受到大的影响,但今后的形势发展不明朗。某商社相关人士表示:“以往日本出口的海产品在中国办理通关一般只需1天,但最近有消息称从9月10日前后起需要3天。”
该报道说,造成通关延误的原因尚不清楚。据称,9月30日起中国国内将进入国庆长假,值此之际容易造成货物混杂和物流延迟。日本经产省正就日中关系紧张是否导致通关不畅展开慎重调查。
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发生后,日本的进出口货物在中国也曾遭遇通关迟延。当时日本经产省的调查结果显示,424家日企中有124家的汽车零部件或电子产品出于中方强化货物检查等原因而未能及时通关。彼时,日方还指责中方限制稀土出口。
为外界广受瞩目的另一点是,昨日沈丹阳有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谈判推迟的暧昧答复。日方担忧,该谈判一旦推迟,将对日本在整个亚洲区域内的FTA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日本将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协议推迟至明年再谈判之际。
中国商务部研究员唐淳风昨日向早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没有官方的对日限制措施,但如果日方态度没有改正,中日紧张关系则无法降温,未来双方的对抗将会升级。
“中国台湾间接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眼下中日经济战一触即发的态势,有些地区却会因此次中日经贸摩擦升级而受益。唐淳风也表示,中日经济战开打,欧美、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一些亚洲地区都会成为经济战的受益方。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国台湾。台湾《工商时报》认为,如果大陆推出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台湾可能成为受益者,包括日货进出口大陆必须绕道台湾,或者台湾与日本竞争性高的产品,都将显著受益。
《日本经济新闻》也指出,日资企业由于受中国工人工资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本已在商讨推行“中国+1”战略,即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今后日本对华投资风险可能促使这样的动作加快。
台湾《经济日报》称,随着台湾“经建会主委”尹启铭上周出访日本,台日双向投资也日渐升温。近日有多家日企表达了在台租用土地的意愿,第一阶段的投资金额将超20亿元新台币。
不过,台媒也承认,由于台湾对日本经济依赖程度远高于大陆,如果大陆出台的制裁方案牵涉过广,台湾不可能毫无行动,“大陆对日本的经济战争即将启动,我们必须尽快做好准备。”
日方称“不愿倒退”
迄今日本企业反应平静,多数企业公开重申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有观点认为,中日态势会如此前一样,逐渐缓和而不会爆发经济战。
加拿大皇家银行投资管理公司(亚洲)基金经理武田洋二向《华尔街日报》表示,对于销售越来越依靠中国的日本公司来说,此事不会造成持久影响:中日两国关系紧张升温,接着在大约一个月后就会缓和,“我对形势并不那么悲观。”
安住淳昨日称,不认为日本会采取使中日合作倒退的措施。从长远角度看,日本应该保持现行政策,也就是努力使日资企业能够在中国稳定和从容地进行生产和销售。
日本商工会议所会长冈村正(Tadashi Okamoto)18日已表示形势是严峻的,并请求两国举行高层会谈解决动荡局势背后的领土争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