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伟华 实习生刘丹
CPI涨幅两年多来首度破2%
9日公布的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的同比涨幅为1.8%,创30个月来的新低,也是这一数据两年半来首度回落到2%以内。
一般意义上认为经济增长对物价涨幅的容忍度是3%,今年以来,我国CPI呈现加速下行趋势,其中6月份CPI涨2.2%,创下了自2010年1月以来29个月的新低,是两年多来首度回落到3%以下区间。7月份物价涨幅延续了这种下行趋势。
7月食品价格的稳定和回落是物价涨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从环比数据看,7月份我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下降0.3%,水产品价格下降0.6%,蛋价格下降2.3%,鲜菜价格上涨0.2%。
猪肉再次成为拉低食品价格涨幅的主力,7月份,我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8.7%,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71个百分点。
现场采访
“低物价”时代到来?
“物价降了吗?”在被问及对当前物价的感受,多数被采访者都会提出这样的反问。处在消费终端的消费者来说,对于物价变化的感受更加直接,事实上,CPI涨幅走低并不意味着低物价。“叶菜价格还是不低,一斤还都是两三块,感觉没怎么降。”采访中石家庄市民孟女士告诉记者,从平时的菜篮子价格变化来看,猪肉、水果价格下降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但蛋类、蔬菜价格仍在上涨。
据河北省商务厅监测,上周监测的主要商品中,63种商品价格上涨,占74.12%,18种商品价格下跌,占21.18%,4种商品价格持平,占4.7%。从大类看,粮食、食用油、鸡蛋、蔬菜、水产品类平均批发价格上升,肉类、白条鸡、水果类平均批发价格下降。
兴业银行(20.670,-0.17,-0.82%)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鲁政委(微博)表示,仅就CPI“涨幅”破2%就认为进入了“低物价”时代,其实是一种概念混淆。只要CPI环比仍然为正,就意味着价格和上月比仍在上涨;只要同比为正,就意味着价格和去年比仍在上涨,东西仍在越贵,只是变贵的速度在放缓而已。低涨幅的CPI充其量只能说是物价进入“低速增长”时期。
根源探析
经济增速持续回落是主因
回顾此轮CPI涨幅的回落,从去年7月份同比涨幅的高峰6.5%,到今年7月份的1.8%,一年来回落的幅度非常大,其中食品价格的涨幅回落是直接原因,而深层根源应在于经济增速的持续回落。
从2011年一季度起,中国经济同比增速已经连续6个季度回落,从9.7%一路回落到7.6%。虽然目前经济已经出现了缓中趋稳的迹象,但7%平台的经济增速下的总需求,显然弱于9%至10%增速平台的总需求。
从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游指标工业价格指数(PPI)来看,7月份我国PPI同比下降了2.9%,连续第5个月出现负增长,而且下滑的程度不断加深。
通缩之争 是否已经陷入通缩
CPI从今年2月份进入“3时代”(3.2%),到6月份进入“2时代”(2.2%),再到7月份可能进入“1时代”,时隔仅半年时间。如果以3%的均衡点来判断,如此快速的物价下滑的确值得担忧。为此有市场观点普遍担心中国经济很可能面临通缩的风险。“如果CPI转负,出现通货紧缩,这就好比跨栏踢倒栏杆,经济就会栽跟头。”经济学家王福重从6月份CPI数据公布后就一直担忧通缩出现,7月数据再次下行,更加深了这种担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公布6月经济数据时曾表示,通缩是与通胀相对应的物价持续走低的现象,它通常是与货币供给量大幅减少和经济衰退或者萧条相伴生的。上半年货币供应量M2增长13.6%,新增加人民币贷款4.86万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在8%左右,在以适度的速度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很难得出通缩的结论。
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兼董事总经理董先安表示,不宜对通缩进行过度解读,他认为这是“又一轮假通缩”,而对通缩风险解读过度或引发政策滞后超调。
未来走势 物价有可能出现反复
交通银行(7.370,-0.05,-0.67%)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未来PPI和CPI都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初可能是本轮物价运行周期的低点,今年底明年初物价可能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
对于货币政策的走势,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很多投资者开始期盼货币政策放水,但暂时央行还有顾忌,主要是房地产市场“不听话”,前几次降息和降准对房地产形成了较大的刺激,如果房价不降,则降息和降准都难了。
连平也认为,房价出现反弹以及存贷款市场实际利率己趋于下行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向松微调的腾挪空间不是增大而是缩小了;货币政策大幅宽松的必要性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
市场动态 沪指五连阳 反弹仍犹豫
周四两市早盘双双低开,7月经济数据出炉后股指应声习惯性下探,沪指探至20日均线遇支撑企稳回升。截至昨日收盘,上证综指报收2174.10点,涨0.61%。这也是沪指收盘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上涨,两市成交量同比上升,30日均线收复。
申银万国(微博)证券分析认为,数据显示通胀降温有利于货币政策进一步松动,但经济放缓背景下,企业业绩何时回暖仍是个问号。
对于后市,国海富兰克林指出,市场触底回升,往往会经历经济底——— 政策底——— 市场底三部曲。重要的底部往往可从监管层的态度中看出端倪,加上外部环境、市场估值水平等因素,在杀跌动能耗尽后,市场将迎来力度较大的反弹。近期新股IPO审核已停止2周,交易手续费也接连下调,种种迹象或表明市场底部为期不远 。
采访中,大摩多元收益李轶则指出,经济下行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动力,而外汇占款增速变缓、通胀的回落也为降息提供可能,因此经济仍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低利率环境。Wind数据显示,在2008年9月到2009年7月的降息周期中,共4次降息。李轶判断,年内或还将有1-2次降息,整体宏观基本面依然有利于债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