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幸、葛丹、李亚亚)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了7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1.8%,创30个月新低,进入“1”时代。然而,居民的实际感受可能有所不同,近期广州水叶菜价格就因为台风和高温双重因素作用“发高烧”。
从CPI分类数据来看,食品价格依然保持环比下降状态。不过,由于7月份全国多地区出现强暴雨情况,鲜菜价格成为食品类中唯一出现上涨的子分类。
另一方面,由于各地水、电价格的阶梯式收费模式逐渐开始实施,7月份水、电、燃料价格环比上涨1.4%,而6月时该数据为-0.9%。
尽管7月份物价指数同比增幅回落较大,但并不意味着物价降低,据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与6月份相比,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上升,环比上涨0.1%,结束了连续三个月CPI环比负增长的局面。
专家预计,7月和8月物价指数或将是年内最低,9月将迎来传统的消费旺季,CPI涨幅可能再度回升。
新闻分析
原因:食品价格稳是首因
“1.8%的涨幅在市场预期之内。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和此前大力度的调控物价措施见效,CPI涨幅已进入了下行通道。农产品(6.410,-0.17,-2.58%)的丰收,更是为此奠定了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指出。
食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涨幅回落,是CPI涨幅回落的首要原因。如同此前物价较快上涨中,猪肉涨价作用突出一样,此番物价涨幅回落中,猪肉价格下降的作用也很突出。
环境:经济回落需求放缓
从2011年一季度起,中国经济同比增速已连续6个季度回落,从9.7%一路回落到7.6%。7%平台的经济增速下的总需求,显然弱于9%至10%增速平台的总需求。张立群指出,总需求放缓,反映供需关系的物价自然涨幅回落。
作为CPI的上游,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更加灵敏、直接地反映经济增速的变动,并将进一步传导到CPI。7月份我国PPI同比下降了2.9%,连续第5个月出现负增长。
当前的货币政策,虽然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但总体依然保持稳健。加之此前持续大力度回收流动性,使得当前我国物价走势面临的货币和资本市场环境也没有出现明显反弹。
未来:通胀压力不可小视
“目前的CPI涨幅持续下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完成全年物价调控的预期目标应当是有把握的,也为下一步稳增长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空间。不过,对物价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提醒。
王军认为,从短期看,物价走势是涨幅总体下行;但从中长期看,用工、能源、土地等成本全面上涨,通胀压力仍不可小视。
CPI涨幅回落
已经持续一年
此轮CPI涨幅的回落,不计季节性因素带来的微小反弹和波动,总体上已经持续了1年。从去年7月份同比涨幅的高峰6.5%,到今年7月份的1.8%,回落的幅度不小,食品价格的涨幅回落是直接原因,而大环境是经济增速的持续回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