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9日讯(记者 刘江)国家统计局今日上午发布数据,7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1.8%,创2010年2月以来新低,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4%,居住价格上涨2.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9%,连续5个月负增长。数据公布后,众多经济专家、学者纷纷通过个人微博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物价低增长 感受“仍很贵”
左晓蕾(微博)(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7月CPI增长1.8%,与实际观察一致。前期油价下调,特别是食品价格下降明显,还有负增长的PPI的传导影响也是CPI的下降因素。下半年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及国际油价的变化,不排除个别月份CPI增长可能有所上升,但全年通胀应该可以在3%左右的温和水平。如果今年的增长的目标能够实现不必担心通缩。
钟正生(光大证券资深分析师):1、7月CPI同比继续回落,翘尾因素功莫大焉,与历史同期相比环比涨幅并无明显不同。2、通胀进入“1时代”,但感受通胀依然居高不下,通胀预期向实际通胀转化压力犹存。3、央行一直认为货币数量论短期可能有干扰,但中长期内肯定成立。永远不要低估货币因素对通胀的助推作用。
鲁政委(微博)(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在7月份的CPI中,水电煤的环比涨幅相对较高,可能与7月份一些地区开始实施阶梯电价因素有关;同时,旅游环比上涨也比较明显,可能与暑期到来全家带着孩子出游增多有关。仅就CPI进入个位数“涨幅”就认为进入了“低物价”时代,其实是一种概念混淆。只要CPI环比仍然为正,就意味着价格和上月比仍在上涨;只要同比为正,就意味着价格和去年比仍在上涨,东西仍在越贵,只是变贵的速度在放缓而已!个位数的CPI充其量只能说是物价进入“低速增长”时期。
杨禹(央视评论员):CPI落至1.8%,城镇居民支出压力减缓,但农民收入令人担心。猪肉等周期性农副产品价格回落过快,意味着下一轮暴涨就在前方。刚去了趟纽约43街与11大道路口的加油站,这个国家倡导高耗油生活方式,其零售油价与中国缺少直接可比性。但今天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再次摸高,中国国内油价近日上调应在意料之中。
PPI不给力 政策保障要持续
马光远(微博)(著名财经评论员):【7月CPI是假摔不是真跌 年底重回3是大概率】7月CPI创新低绝非意味着价格的实质回落,而只要是因为翘尾因素导致,7月份翘尾因素拉低CPI至少0.47%。但是,随着国际粮价,国际油价的上升,加上因国内暴雨导致的菜价的上升,猪肉价格探底回升。年底重回3是大概率。
段斌(华龙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中心研究员):CPI假摔,PPI实降。房价反弹领涨非食品价格;PPI连续跳水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
谭浩俊(财经评论员):经济数据公布,CPI很给力,已回到1时代,但是,PPI很不给力,仍然呈下降趋势,这也意味着,经济尚未完全步入稳定区间,需要更多的政策措施做保障。
政策预期:降息降准何时到来?
李迅雷(微博)(前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CPI“破2”降息和降准的空间增大】此次CPI“破2”在市场预期之内,但数据表现略高于预期。7月CPI的表现为接下来的降息和降准提供了空间。而7月数据或为全年最低点,此后将逐渐回升。随着通胀的回落,CPI已不是关键指标,工业增加值才是目前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参考数据。
尹中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7月份的CPI是1.8%,跌到了1时代。很多投资者开始期盼货币政策放水,但我认为暂时央行还有顾忌,主要是房地产市场“不听话”,前几次降息和降准对房地产形成了较大的刺激,如果房价不降,则降息和降准都难了。
杨红旭(微博)(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7月,全国CPI同比涨1.8%,创29个月新低!物价持续回落,既说明控物价取得显著成效,又是经济下滑的一个表征。GDP触底之后,物价才会触底。预计下半年CPI,将基本维持3%以下的偏低水平,但不太可能出现09年上半年曾出现的通缩。货币政策仍有放松空间,8-9月,或降存准率,或降息。四季度降息可能性很小。
张志林(国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7月CPI同比增长1.8%,PPI同比增长-2.9%。CPI在预期中下破2%,为货币政策放松继续创造空间,预计本月降准50基点,三季度仍有降息一次可能。PPI虽略低预期,但预计已是底部,8月起逐渐回升,工业企业收入增速预计随之改善。
胡晓辉(大同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7月CPI涨幅1.8%--政策空间加大,理顺资源价格会加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