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微博)讯 长期以来,虚假违法药品广告扰乱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当前,各级各部门加大整治力度,虚假违法药品广告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受利益的驱动,一些药品经销商置人民群众的利益于不顾,肆意扩大药品疗效宣传(甚至把保健食品也当作药品宣传),使不少病人失去了有效的治疗期限而抱憾终生。同时,由于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不够,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和监管不力,使得虚假违法药品广告有了可乘之机。为此肥东县人大代表、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王文祥建议: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各级政府,特别是新闻媒体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重要性的宣传,依法严格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理。各新闻媒体要加强行业自律,切实提高对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危害性的认识,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执行广告法律法规,狠抓自身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坚决杜绝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发布。同时要加强对全社会的宣传,提高群众对虚假违法广告的鉴别能力。
二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药品广告发布情况的集中监测和检查,公告典型虚假违法药品广告,集中力量查处一批虚假违法药品广告案件。对负有责任的严重虚假违法药品广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要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并进行严惩。对符合追诉标准,已涉嫌犯罪的,要坚决按照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要加强配合与协调。充分发挥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的作用,强化执法协调和部门配合,提高执法效能,加强综合治理,逐步建立起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参与、舆论监督的虚假违法药品广告防范体系。
四要健全监管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虚假违法药品广告联合公告制度、广告信用监管制度、广告活动主体退出广告市场机制、违法广告领导责任追究制度等广告监管制度,强化各项监管措施。(记者 田兴春 通讯员 史炳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