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石油打造内部央行:产业资本入侵金融业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1日 22:39  经济观察报微博

  康怡 张向东(微博) 庞丽静

  昆仑银行又将被委以重任。

  这家三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小银行自从被中国石油收购后,越来越出众了。

  本月初,财政部与银监会要求18家银行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涉及国家开发银行及16家上市银行,让人意外的是昆仑银行,这家尚在往城市商业银行方向努力的小银行也赫然在列。

  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昆仑银行成为首批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银行的原因在于昆仑银行也是中石油目前正在主推的“大司库”建设的合作银行之一,其他几家合作银行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

  是的,中石油正通过一项名为“大司库”的财务公司改造计划来加强对其所拥有和控制的金融资产与资源的管理。该计划将在6月30日全面启动。如果为这个项目给出一个更通俗的解释,打造中石油的“央行”是他们可以接受的说法之一。

  在一位商业银行人士看来,中石油大司库体系的建设无疑正在蚕食他们最传统的业务。

  更重要的是,蚕食者不仅中石油。

  中石油的大司库

  司库的概念是个舶来品,是由Treasurer一词翻译过来的,BP(英国石油公司)、SHELL(壳牌)、道达尔、GE(通用)等国外知名企业均成立了独立的司库组织,业务范围覆盖流动性管理、融资管理、风险管理、衍生品交易、利率汇率管理等方面。中石油的大司库,就是围绕企业金融资源配置进行的一系列调整,从而实现全球的结算。

  在其中,中石油将把境内外本外币都集中起来,建立全球的信息值,然后多渠道融资,多元化投资。

  和大部分央企不同之处在于,迄今为止,中石油的金融业务资质已经涵盖了银行、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板块。加上中石油本已存在的中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其在金融业的布局已初具规模。“我们有了金融企业以后需要考虑的是,必须要利用财务杠杆去撬动可能撬动的更多资源,如何利用钱去赚钱,或者是利用别人的钱去赚钱。”一位中石油与大司库计划相关的人士透露。

  就资金充裕的中石油而言,企业内部资金正是最重要的金融资源之一,也正是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上述中石油人士也表示,现在企业对资金管理的要求已经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区别,以前的职责概括而言就是安全、及时和高效,而现在则必须要强化资本运作,实现价值提升,我们就必须要有所作为。

  有资金,有资质,此时,中石油缺的是操作平台,除了目前已有的昆仑银行、昆仑信托外,显然中石油还需要一个更大的操作平台,改造已有的财务公司成为他们的选择。

  目前,中油财务公司完成了其华丽转身,从此前的集团公司境外资金管理中心转化为集团公司“内部银行”,成为集团公司内部结算、筹融资和资金管理平台。

  在改造后的结算体系中,其在银行开设的账户更多地变成了一个通道——帮助财务公司实时掌握整个集团资金信息。由此,中石油对外资金收入由原来的日终归集改为实时归集,由原来银行进行逐级归集,改为财务公司内部逐级归集;在对外资金支付上,由原来企业直接从银行对外支付,改为由财务公司对外统一支付,实现所有支付信息全面归集。

  此外,通过大司库项目,中石油将建立中国区域内的本外币实体零余额资金池和跨境虚拟资金池。这一设计的好处在于提升了中国石油全球资金的透明度,对于现金交易和多币种现金余额的可见性大大增强。

  “而且准确的资金信息也使中石油对于现金头寸预测的准确性得到提高,为企业投资和融资决策提供了切实的依据。降低了企业核心业务营运资金的要求,使企业可以将富余资金投入多元化、符合中国石油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中,提高资金的回报率。”上述人士表示。

  对于中石油的做法,商业银行人士也颇有微词:“标准的财务公司因为没有全国联行清算号,是不能办结算的,既办结算,又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就成商业银行了。”

  知情人士透露,随着该计划的启动,中石油还将加强对其下属金融企业的管理,具体到结构、规模、业务方向,都要与中石油整体战略保持一致。

  群行为

  中石油不是唯一的行动者。

  据国资委相关人士透露,在央企去年上报给国资委的企业经济运行报告中,包括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微博)公司等数家央企都将金融板块的运行与其他主业板块相提并论,并提出进一步做大做强金融板块的想法。

  中国中化集团在其当年的经济运行报告中特别提出在租赁领域,公司保持了国内行业的领先地位。

  中国东方电气也表示其金融服务业范围不断扩大,新增加了集团产品买方信贷及融资租赁等新业务,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

  拥有中粮期货的中粮集团希望通过这个载体开展更多的金融业务。中粮期货总经理助理吴曾透露,他们目前正在努力拿到代理国内客户开展境外期货的资质。目前证监会只有三家试点,中粮、永安、中期国际,这三家都是证监会分类监管评级的AA企业,三家公司都在参与证监会的境外期货的工作,每家公司负责不同的业务。

  据悉,很多公司都想做境外期货的业务,中储粮下属的机构也在争取。

  吴曾还透露,“现在证监会在鼓励进行各种各样的金融创新,比如,代理基金销售业务等等。目前很多业务我们都正在准备,中粮年内也会推出一些新的金融业务。”

  而在今年较为惨淡的钢铁行业,资金显得更为紧张。前不久刚刚组建的五矿物流集团金融物流部也想出一招,即开展质押融资。

  “现在金属流通领域很多贸易商大都资金紧张,而集团则拥有几十亿的银行信用,自己是根本用不完的。此外,物流行业,如果仅仅做传统的物流业务模式已经落伍,利用金融工具,既可以通过质押融资集中实物资源,也可以将集团大量闲置的资金和贷款信用盘活。”五矿物流集团金融物流部有关负责人称。

  马钢集团也在想着如何盘活资金。目前,马钢集团的财务公司在得到银监会的正式批复后,已经做好整个流程。马钢董事长顾建国称,财务公司具备一定的金融属性,那些允许他们做的业务都会去尝试。银监会批准马钢财务公司经营业务包括:对成员单位办理财务和融资顾问、信用鉴证及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协助成员单位实现交易款项的收付;经批准的保险代理业务;对成员单位提供担保;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委托贷款;对成员单位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内部转账结算及相应的结算、清算方案设计;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从事同业拆借。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国资委现在管理的117家央企,其中有87家在不同程度上涉足金融业,占比为68.38%。

  接近国资委的人士称,今年更像是央企的一个金融年,很多央企都会在金融业务方面有所动作。由于国资委一直对产业集团投资金融领域严加控制,直到2009年才逐步放开,这之后,多家央企收购了银行、证券、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但对于央企业务本身也只限布局阶段,鲜有实际举措。

  不过,现在有些不一样。

  深水区的风险

  尽管央企金融布局已经遍地开花,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赵昌文发现,如果通过对来自金融业的资产、营收、利润占整个央企集团比例进行衡量,多数央企上述三项指标比例相对较低,产业与金融结合程度尚浅。

  不过,变化已经开始出现。

  如果说前几年央企在金融领域的重任是“抢占山头”,那么现在,受益于四万亿投资,手里不缺“粮”的央企则铆足了劲儿开始在这个领域深耕。越来越多央企控股的金融公司在行业内的排名开始直线上升,中国华能集团控股的永诚保险在全国财产保险公司排名中开始进入前十位,中国中化集团旗下的信托公司也从2009年的第14位上升到了第3位。

  更重要的是,在金融业务管理上,中石油的大司库计划、中国诚通集团物流金融的试水以及更多金融创新模式的浮出,都是央企期待在金融业有所作为的表征。

  但更多专家担心央企目前如此规模的金融行动适得其反。产业资本涉足自身并不熟悉的金融行业,特别是一些并不成熟的金融业务,如果不能达到预定的协同效果,往往会使自身陷入困境,而且可能还会带来关联交易风险,甚至会将风险传递到集团公司。也有专家担心目前央企渐入深水区的金融行动缺乏监管。现状是,这些企业集团的主监管部门目前分散在国资委、地方国资委、一行三会等不同机关, 人为割裂了监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为此,赵昌文建议对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升级的产业与金融结合应提早做好监管措施,目前首当其冲的是应该理清国资委和一行三会的监管范围。

  而那些在金融领域起步较早的央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金融领域为集团公司利润贡献的力度逐日增强也足以让其他央企眼红。

  据上述国资委人士透露,2010年,中国华能集团金融产业实现利润21亿元,几乎占到整个集团利润的三分之一。其旗下的长城证券(微博)、永诚保险、贵诚信托都发展得很好,都扩大了公司的利润增长点。其中永诚保险在全国财产保险公司排名中也在前十位。

  组建了英大国际控股集团的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金融板块也为集团贡献利润41亿元,接近当年集团总体利润的十分之一。

  截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还表明,具有央企背景的非金融企业集团已经实际控制了24家信托公司、19家证券公司、12家财产保险公司以及20家人寿保险公司,分别占到受调查该种类金融机构的46.2%、38.0%、48.0%以及51.3%。知情人士称,这个数字在最近一年肯定还有增加。

  一家物流类央企相关人士透露,去年开始集团公司就希望拿到信托牌照,不过一直未能如愿,因为“看来看去,都是别家央企的”。

  不过,对于此类金融国有资产到底有多少,国资委一直讳莫如深。

  但可以确定的是,国资委和央企们应该都希望这个数字能多一些。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