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了15个海外投资项目,涉及能源、金融、通信、基建等领域,其中有3个光伏海外直接投资项目,包括2个欧洲光伏电站。在欧盟针对中国企业挥舞“双反”大棒的背景下,此举被认为是困境中的中国光伏企业腾挪转圜、规避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举措。
中国光伏企业的“三个应对”
针对中国光伏企业,欧盟今年9月6日决定发起“反倾销”调查,11月初即可能发起“反补贴”调查,从而成为迄今中国贸易领域遇到的涉案金额最高的“双反”案件。
欧盟针对中国光伏企业搞“双反”,给中国太阳能制造业带来灾难性打击,可能影响到几十万人的就业和总额200亿欧元的贸易量。
业内人士认为,对中国光伏企业立案调查走的是欧盟贸易救济的法律程序,中国企业投资欧洲光伏电站不会受到“反倾销”调查的直接影响。由于2016年之前对中国“反倾销”调查采用可比的第三国作为替代国计算中国出口产品成本,也就是所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待遇,因此,这对中国出口企业十分不利。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中国及亚洲事务代表成帅华认为,面对上述复杂局面,中国企业有三个应对手段:向欧洲转移组件生产和直接投资光伏电站;积极在澳大利亚、东南亚、非洲和拉美等地拓展新市场;协调出口价格,避免恶性竞争。成帅华进一步指出:“2016年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之后,这种复杂局面就会得到改观。”
直接投资光伏电站“政治壁垒”少
在欧洲直接投资光伏电站,对中国投资人和出口商都具有很大吸引力。欧洲国家为了支持光伏产业发展,采取了资金补贴、净计量、上网电价等融资策略。欧盟内部太阳能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都有明确的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政策,以鼓励其科技研发、项目开发和广泛应用,这些补贴规定在有些国家已成为法律义务。
欧洲国家太阳能发电入网电价比较高,2011年欧洲国家平均光伏发电入网价格每千瓦时0.20欧元。这能给投资者带来固定、明确的投资回报预期,有利于其建立长期明确的规划。
另外,欧盟及其成员国均把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的目标定得较高,如德国1990年到2009年这一比例由3.1%升至16.1%,2020年的预期比例将高达35%。
总的来看,能源领域的投资除了公司注册、员工福利、环境审核政策合规以外,政治壁垒很少。
中国投资有助于欧洲经济复苏
欧洲是中国光伏企业重要市场。据统计,中国现在整个太阳能行业50%到60%的产品都销往欧洲。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网站了解到,今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了江苏聚能硅业有限公司增资聚能(卢森堡)有限公司并在意大利和希腊投资建设光伏电站项目。9月,聚能硅业与希腊方面签定协议,确定在希腊建造全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群,10月将正式动工。此项目可给聚能硅业带来7200万欧元的年收入,协议期25年,共可收益18亿欧元。
投资欧洲将带来互利共赢的局面。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对本报记者说,眼下欧洲经济因欧债危机而遇到困难,很多欧洲国家十分期待中国企业前来投资。他强调说,中国的投资会增加当地就业,有助于经济复苏。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终身教授拉赫曼也认为,中欧之间必须在关键的绿色科技领域寻求合作,如太阳能发电;中国企业直接投资希腊、罗马尼亚和意大利等地的光伏电站项目,将是非常积极的一步。
同时,拉赫曼坦言,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公关能力往往是弱项,因此需要强大的公共关系团队,以引导企业理顺欧盟内部复杂的行政条款和政治框架。他认为,中国企业需要充分做好准备,特别是在合作伙伴、政策合规等方面。成帅华也强调指出:“不能为了投资而投资,要形成品牌,做好产品价值链管理,并要与当地社会经济充分融合。”
(本报布鲁塞尔10月14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