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供应商忧心应收账款 收紧付款方式与信贷期限

2013年03月29日 01:40  第一财经日报 

  王佑

  “当法院宣布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后的第二天,我们就去了尚德公司。现在最大的风险就是担心账款收不回来。”一位与无锡尚德有来往的供应商昨日感叹,目前无锡尚德约有数百万元的欠款尚未归还。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也获悉,继前期亚玛顿(002623.SZ)、隆基股份(601012.SH)和爱康科技(002610.SZ)被曝出是“尚德关系户”外,还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此类风险,其中就有京运通(601908.SH)、阳光电源(300274.SZ)及昱辉阳光(SOL.NYSE)等。部分公司已在最近收紧了信贷期限,并使用“票据抵货款”的方式来试图降低账款风险。

  多家上市公司受牵连

  光伏设备、硅片等产品的制造商京运通与无锡尚德有多年合作。无锡尚德作为其客户,2011年的营收占京运通营收的6.24%,达到1.1亿元,2012年无锡尚德仍是京运通的第二大客户,其7657万元的营收占京运通全部营收的13.82%。截至2012年年底,京运通子公司无锡荣能应从无锡尚德那里收回的款项是3088.3万元。

  不仅如此,无锡尚德的另一子公司——洛阳尚德还有一笔尚未到期的2000万元应收票据金额要给京运通,不过京运通已把这笔票据背书给了其他供货商。这种方式,可以让京运通减少支出,而不必因洛阳尚德的欠款,影响自己的现金流了。

  另据记者了解,无锡尚德的供应商还有保利协鑫、昱辉阳光及阳光电源等多家海内外上市企业。

  保利协鑫一位高层告诉本报,每个月供应给尚德的光伏多晶硅数量已从数年前的高峰期,降低到每月的十几吨,由于保利协鑫基本是现款现结的,因此受影响不大。

  无锡尚德与另一家在美上市的硅片及组件生产企业——昱辉阳光之间还有400多万元未结清。

  本报记者获悉,无锡尚德还有一系列国内外电站项目,并从阳光电源处采购逆变器,而阳光电源2011年年报中就透露,来自第五大客户——特变电工的营收为3172万元,占阳光电源总营收的3.63%。

  应收账款风险加大

  无锡尚德破产重整后,如何降低应收账款风险,让各大供应商为难。此前,与无锡尚德业务往来企业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计提坏账、拿无锡尚德的等价组件代现金赔偿以及去法院上诉等方式。

  京运通称,无锡荣能是否可收回该账款,还要根据重整计划判断。京运通还表示,2012年6月底时,无锡尚德的总计欠款约5800万元,“去年下半年,对方已偿还了一部分。”

  一位接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人士向记者表示,法院正在收集无锡尚德的债权人信息,看看无锡尚德到底有多少家底和欠款,一并放入“破产重整”案审理。

  昱辉阳光一位中层透露,作为中游供应商,他们要求下游客户在30天~60天内付清所有钱款,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期,但客户需先交纳预付款。而对于向上游供应商付款的期限,昱辉阳光自己的承诺周期是60天~120天,“这样一来,上下游的付款周期刚好可接上,企业的资金成本会较低、资金周转速度也会最快。”

  京运通一位内部人士则表示,去年下半年市场变差之后,公司也收紧了付款方式。以往是对方先支付40%以上的货款,京运通再生产、调试并让对方再支付部分货款后,再发货。“不过近期我们对客户要求的预付款额,已在40%以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

  昱辉阳光前述人士还补充道:“尽管我们近期刚刚从国开行手里拿了3亿多元的授信额度,但因多家大型光伏企业都陷入了困境,市场的整体授信及信贷环境都变差了,未来可能也只有国开行等少数银行愿意支持光伏公司。”

  “如果上下游收款及生产过程控制不得当,而银行又不能提供续贷的话,以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在75%到90%之间的状况而言,资金链都将告急。”这位人士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乔晓阳:不许对抗中央者任香港特首
  • 体育NBA-科比30分湖人负 湖人宣布科比骨刺
  • 娱乐女星频陷整容疑云:锥子脸才敢混娱圈?
  • 财经美素丽儿奶粉疑掺过期奶粉 法人被刑拘
  • 科技鹏博士百兆宽带被指局域网宽带
  • 博客易中天:聊聊主持 柴静:你的死亡谁作主
  • 读书叶永烈揭秘陈云起伏一生:他影响了中国
  • 教育小学六年50种实践作业难坏家长
  • 育儿老爸锻炼儿子独立能力男童险走失
  • 马光远:国五条将成房地产调控的分水岭
  • 石建勋:世界为什么需要金砖银行
  • 姚树洁:银行暴利股票暴跌之惑
  • 罗天昊:中国也需要一场西进运动
  • 刘杉:金融全局收缩起步
  • 陶冬:银监会管得住理财产品吗
  • 章玉贵:银行业亟需增强市场化盈利能力
  • 冉学东:民生领域的改革为何难推进
  • 马宇:习近平北京调研出租车被误导?
  • 陈昌华:城镇化非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