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黎广 发自北京
在距离10月9日发改委出台的《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恰好十日时,中国之声的《新闻晚高峰》报道称已经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支持这一政策。
而一位受访者则向时代周报表示, “实际上电费在相当一部分人的每月开支里,只占一个小比例。但此次电价调整引发如此大的争论,只能证明电价本身是件说不清的事。”
穷人的电价
依据《意见稿》显示,电量档次的划分提供了两个方案。方案一的第一档为每月110度时,维持现有电价,超出部分至210度时,涨价不低于0.05元/千瓦时,超出210度时,每度电提价不低于0.2元。而方案二的三个档次分别是140度起征,至270度时每度电涨价不低于0.05元,超出则每度电涨价不低于0.2元。
对于这一措施的出台背景,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资源产品价格严重偏低,是造成加工业经营粗放以及浪费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电力产品虽然是一项国计民生的基础产品,但在满足正常需求的基础上,其价格应该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
因此,发改委称将积极稳妥推进电价市场化进程,拟继续优化销售电价分类结构,减少交叉补贴,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引导用户合理用电的电价体系。
与此同时,发改委表示,户均用电量是各地城乡居民家庭的平均用电量,数额较低;按基本家用电器用电量,在家用电器范围、使用时间等方面很难取得统一意见。比较而言,按覆盖一定比例的居民数量确定各档电量标准,能够解决各地用电量差距较大的矛盾,保证相对公平。
据这份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户均用电情况为,110度可满足70%家庭用电需要,140度可满足80%家庭用电需要,210度可满足90%家庭用电需要,270度可满足95%家庭用电需要。
因此发改委方面表示,本次起征的110度电或者140度电的用电量,是符合目前我国需求的。
尽管在我国,使用阶梯电价为计费依据仍是先河之作,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以后,不少国家都开始以阶梯电价为计费标准。由于这一计费方式照顾了大多数低收入群体,因此阶梯电价也被称为“穷人的电价”。
公平之难
我国推出阶梯电价后,引起了各方激辩。南方一位电力企业的研究员向时代周报打比喻时表示,在社会平均工资为1000元的时候,如果赋税的征点定在1000元,那是穷人的起征点,“但将起征点定在100元,那就不是穷人的起征点了。”这位研究员表示。
广州的媒体曾报道,广州目前的平均用电量极有可能超过140千瓦时/月,也就是说,这样的起征点并没有依照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考量。
对此,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坦言,东西部用电量不一,以全国每月每户110千瓦时来说,东部很多城市都超过这个标准,而西部则很多城市尚未达到标准,不能一刀切。
但问题在于,经过十数年的电价改革,我国的电价结构已经让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官员无法厘清,以至于电力部门的一位官员曾说:中国的电价,内行人说不清,外行人看不懂。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调动社会各方投资办电,实行多种电价制度以还本付息,至上世纪末,国家开始调整电价政策,推出“经营期电价”,旨在综合考虑电力项目经济寿命周期内各年度的成本和还贷的基础上,通过计算电力项目每年的现金流量等因素测算电价。而在2002年“厂网分开”以后,电价的计算则变得更为复杂。
对此,电监会的一位管理者说,电价改革的长期任务是将电价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价格和终端销售价格,发电、售点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
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力研究员却向时代周报表示,本次的以节能减排为口号进行的阶梯电价计费模式,目前来看只能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
据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我国全社会的用电量为3957亿千瓦时,其中城乡居民用电量为517亿千瓦时。“和工业相比,若是以节能减排为目的,那城乡居民的比重相对较小。”该研究员猜测,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措施,也是为了缓解我国的节能减排压力。
这一背景来自于我国向国际社会的减排承诺。按“十一五”规划,我国单位GDP能耗五年要下降20%,但前四年能耗累计只下降15.6%,考虑到今年上半年万元GDP能耗累计上升0.09%,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仍然艰巨。
与此同时,“上半年不管,下半年管死”的节能方式也大行其道。因此今年过半以后,强制性的拉闸限电政策也广为实行。
而另一方面,和国家的统计数据相比,国家的用电量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体的增长速度,而目前我国的发展速度正受到国际社会的诸多压力,因此降低用电量,也将减轻我国的经济在全球经济实体中的发展压力。
受益者是谁
尽管争议不断,但对于发电企业和电网来说,本次政策的出台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更久以前,陈宗法在财政部供职,后来,他去了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担任政策法律部主任。
在谈及阶梯电价计费模式出台这一问题时,对我国电价构成研究深刻的他还是有些犹豫。但他丝毫没有否认我国的电价构成绝对是一个复杂而充满历史原因的问题,“这或许并无法用某一个政策来解决。”陈宗法说。
但他认为,我国在电价这一问题上,总体上来看还是需要更多的市场化。其言下之意是,目前的市场化还是不够,因为电网的电价仍是政府监控,但在监控和定价的基础上,却并没有足够反映出电力企业的成本现状,比如煤炭价格的波动、运输的成本、工艺改进的投资等。
“特别是2008年以后,随着煤炭价格上涨以及设备的改进,我国大部分发电企业的利润都被急剧削减,现在已经到了只能保本的境地。”陈宗法感叹说,甚至有些电厂只能通过其他的产业来对发电项目进行补助。
而对于电网方面,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这一政策将会给其带来收入的提升。
有媒体计算,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合计4571亿千瓦时,根据第一套方案,第一档电量按照覆盖70%居民家庭的月均用电量确定,维持现有电价,剩余30%的用电量将提价,提价幅度为0.05-0.2元/度。因此假设平均提价0.125元/度,以2009年居民生活用电量的30%计算,电网企业将每年增收约170亿元。
尽管有业内人士称电网在冰灾以后的生存也出现困难,但更多的业内人士还是表示,作为暴利行业的电网,仍将是这次改革的最大的受益者。
但陈宗法也毫不避讳,“电网受益对于我们也并无害处,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升我们的上网电价,因此这对我们算是一个‘中性的政策’”。不过他也补充道,电网应该也只是在节能减排这一政策的号召下分到了好处而已。
但作为电网,始终未曾公开其成本的做法饱受民众质疑电价能否养活电网。
因此,电网目前也受到了财务公开(电网的输配电价)的压力,对此电监会的一名内部人士曾向媒体表示,输配电价改革也是电价改革的核心内容,主要采取两手策略:一是对电网资产和成本进行财务独立核算;二是分别核定输电电价和配电电价。
这么看来原本就无法厘清的电价构成,或许在未来将再次增添一道运转公式,只是老百姓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里,始终是被成本转嫁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