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郭广昌的复星帝国路线图(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2日 13:59  中国周刊

  看起来,复星的业务并不怎么玄妙,但优势都很明显。就在复星医药取得成功的同时,1994年成立的复地公司,业务也风生水起。随着“复星花园”的成功营销——从楼盘开盘到售完只花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复星在上海房地产界已经渐渐占据重要地位。此后,复地又增加投资了11个项目。

  2004年,复地集团于香港上市,叩开资本之门,融资主要用来购买土地。主要针对“中产阶级”的复地大规模扩张。2004、2005、2006、2007年连续四届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榜单中,复地均位列前十。“我们目前仍在全国前十名。”复星集团品牌部员工对《中国周刊》记者说。

  帝国的构建

  医药、房地产业发展的开门红并没有让郭广昌满足。他仍然在寻找新的赚钱点。

  2000年左右,郭广昌在一家旅馆邂逅了张志祥。两位浙江人相谈甚欢,听到张志祥对钢铁行业的介绍和想法,郭广昌动了心。半年后,郭广昌就把3.5亿资金投入张志祥的唐山建龙,收购了后者30%的股权,与河北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唐山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钢铁这个新的领域让复星尝到了甜头。建龙首战告捷,两年即收回投资。

  但市场的担心随之而来。彼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就像一辆高速列车,2001年钢铁生产经营继续呈现市场拉动生产态势,钢铁企业想方设法增加产量。但2001年底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钢材价格已经低至20年来最低点。中国已明显供过于求,钢材价格降幅较大。”

  钢材市场形势似乎并不令人乐观,但郭广昌看到的却是更多低谷的机会。而且,他一如既往地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钢铁注定会有好的前景。

  两年后,复星与老牌钢铁企业南京钢铁集团联合组建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复星控股60%,并同时控制上市公司南钢股份,这一年南钢就拿到了4.89亿的净利润。而后,南钢联合唐山建龙又一起投资参与建设宁波建龙钢铁。

  多年后的数字验证了郭广昌当初决策的眼光。2007年,钢铁板块为复星贡献了230亿元。2008年,钢铁板块贡献了300亿元,在各板块中遥遥领先。

  犹如复星在地产和医药上的同时发力,在进军钢铁板块同时,复星又挺进商业,并进而涉足了金融业务。

  2001年8月,在复星入股建龙实业之时,豫园商城的大股东和复星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然后,通过一番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复星在豫园商城所占股份达到20%,成为控股股东。

  上海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由此发展而来的豫园商城是一个商业旅游区,被称为“上海的根”。它是A股上市公司。2002年,豫园商城纯经营现金收入5亿元,复星仿佛拉住了一匹现金奶牛。

  但如果认为复星入主豫园,只是进入一个崭新的零售产业,那就大错特错了。

  之后的历史证明,对于复星来说,豫园更像是一个作为产业扩张的“后花园”。通过豫园商城,复星在金融、矿业、房产领域得到进一步扩张。

  2003年,一场意想不到的阴霾突袭了豫园商城。“非典”让豫园的经营业绩直线下降。但这并没有阻挡复星扩张的步伐。同年,豫园商城发布公告,公司和上海复星产业投资等四家公司合资成立德邦证券有限公司,豫园商城占30%股份,是第一大股东,复星产业投资为第二大股东。这意味着,复星牢牢控制了德邦的控股权。

  这也成为一个标志,中国金融产业的参与者,自此多了一个很有想法的民营企业。

  事后有人发现,这像一场策划已久的商业连环计。复星集团2001年左右就开始接触德邦证券项目,这与复星产业投资公司成立,入主豫园商城几乎同步。

  再之后,豫园商城与复星产业投资两个主角,再度联手上演投资大戏,二者与山东招金集团共同投资,设立了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于2006年登陆香港主板,自身具有了融资造血功能,反过来,又推高了豫园商城的价值。

  豫园商城还被用于开发房地产。郭广昌曾亲自挂帅到武汉,指挥豫园商城的全资子公司以36亿元的价格力挫华润等地产大鳄,获得武重机械厂800亩地项目。

  此外,豫园商城还持有海通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大批股权,通过豫园商城这个“枢纽”,复星集团多元化发展路径暴露无疑,其运作资本的手段也为业界所称道。

  郭广昌还以几乎如出一辙的手法运作了对友谊股份的收购。从此人们发现,复星不再是那个简单的产业扩张者,更是一个精巧的资本运作老手。

  一个帝国的雏形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以上海为核心,以四大主业为重,并分别对应集团旗下的四个上市公司,即以复星实业为核心的医药产业,以复地集团为核心的房地产业,以南钢股份为核心的钢铁产业,以豫园商城为核心的商业。

  “复星系”由此诞生。

  《中国资本运营经典案例》一书总结了复星的资本运作特点:总是采取逐步控股的办法,先参股,然后控股,再到绝对控股——用小的资金来控制大的资产,这才是奥妙所在。

  一位业内专家总结认为,在收购路径上,复星的一贯玩法是喜欢躲在大股东背后、当个“祖母”股东。中央财经大学邢会强分析了复星的资本轨迹,不由感叹,称其为“中国最老到的资本运作。”

  化解危机

  不过,对于“资本运作高手”这样的评价,郭广昌本人并不怎么喜欢。

  2010年,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一些人讲来讲去就看出我们很懂资本市场,其实如果离开了复星含辛茹苦地培养这些产业,含辛茹苦地去创造利润,含辛茹苦地一步步提升我们的管理,资本市场会认可我们吗?”

  不愿被戴上资本运作的高帽,这点与国企的大佬们有些相似,他们也不喜欢资本这个词。虽然郭广昌说过“如果要汇聚成长的力量,就一定要汇聚资本的力量”,但在当下的中国,由于市场运行机制、法规法律的不完善,资本运作很容易踩红线。

  此处需要补充一个背景。2003年,全国非国有企业体系,包括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公司的短期贷款只占银行全部贷款的14%,他们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通过证券一二级市场运作获益已成为不少企业不想说的秘密。

  这里要提到另一家企业——德隆。在复星扩张的同时,这家民营企业比复星走得更为风光。2002年时,德隆总裁唐万新曾自信地对外界宣布,德隆将在三年内进入世界500强。

  德隆的办法就是多元化,其业务像复星一样复杂,涉及金融、地产、农业、零售等等,并依靠金融和产业资本双轮驱动。

  有人将复星与德隆相提并论,说“德隆和复星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双子星”。

  但在德隆500强梦想还未实现时,一轮严厉的宏观调控覆盖了中国大地。2004年,股市大跌,银行又收缩信贷,德隆苦心经营的商业王国终于以资金链的断裂告终。德隆倒台后,不规范的资本操作,多元化带来的盲目扩张,资金链紧张等问题为市场所诟病。表面上看起来与德隆相似的复星,自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恰巧,此时通用电气(GE)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来到中国,郭广昌与他见了一面,并问了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中国经济气候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个别企业的形象牵扯到了整体民营企业的信誉。GE在开辟多元化产业整合的历程中,自从安然事件之后,也受到多方质疑,您是如何来处理这种状况的?我相信您肯定做了很多工作,该怎么办?现在,复星该怎么办?”

  韦尔奇说:“如果你对企业有信心,那我想,你最好的答复和回应就是用事实来回击传言,既然做出了非常好的业绩,就开放你的账簿,把你的账放在窗口。”

  郭广昌与韦尔奇想到一块去了。在见到韦尔奇之前,复星已经请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对复星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核,2004年,据安永财务报告称,复星集团的整体负债率超过60%,这个数字有一定的危险系数。但是这种透明、坦然的风格反而让外界少了很多杂音。

  这还不够,复星还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小企业研究所,做了“复星集团的市场地位、竞争力和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初步研究”。同时请上海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对复星信用做等级评定,并向银行、监管机构和投资人呈送这三份报告,缓解复星的紧张局面。

  2004年,郭广昌明确对外界表示,“除了四大主业之外,我们都选择淡出。”郭广昌语气坚定,“根据上半年的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情况,我们调整了发展节奏,以使集团发展更加平衡。”而复星副董事长梁信军则更有所指,“将收缩在金融领域的投入,专心做好产业(实业)。”他说,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混合发展上,市场上有过不良先例,如挪用保证金、操纵股价等,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害,所以监管层和投资者都有反对参与金融业的声音。

  那一年,复星出售了所持金龙客车、兴业银行股权,开始收缩集团业务。

  重整与回归

  如果复星的发展可以用一张曲线图来表示,那么接下来,这张图就要画一个高潮才行。

  2007年7月,复星国际在香港上市,融资净额超过127亿港元。复星国际是郭广昌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复星集团的母公司,他本人持股58%。

  值得一提的是,在复星国际的投资者名单中,包括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郭鹤年,也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洋保险、新加坡投资公司等,可谓超级豪华。甚至沙特王子也通过国际配售参与了认购。

  股票上市当天,郭广昌身家超过320亿港元,名列当年胡润富豪榜第11位。

  就在复星国际在香港上市第一个交易日后,郭广昌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晚宴,一位老总在台上讲话时说:复星,把文字拆开就是“复旦和牛”,而郭广昌这些企业创始人就是复旦大学跑出的牛!我也同样把这句话送给我的郭老乡吧,你牛!

  郭广昌应该百感交集。这是与四年前截然不同的景象。2003年3月,复地集团赴港上市的最后关头被迫取消了上市计划。原因是未取得足额认购,只能延期到2004年才上市。

  投资人对复星不是没有疑问,复星集团投资的钢铁、房地产等行业周期性强,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深,使得资金链紧张,由此带来的整体负债率较高,这是复星国际上市要面临的问题。但是,这次,大多数投资人相信中国接下来的高速成长,他们对中国生长出一个类似GE的多元化企业,投了信任票。

  业内专家解读称,当时复星国际上市也确实赶上了好时候,中国概念股正处于热潮。这让复星在面临接下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时,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这也使得复星在思考反周期投资,而且,在轻资产化的投资方向上也有了操作空间。

  在2009年初内部员工讲话中,郭广昌这样说道:“每个行业里都会有企业倒下,有企业活下来。无论倒下的还是活下来的,这个时候都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平时都在赚钱,但是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这里面有哪些钱是我们真正凭自己的本事赚来的,哪些钱其实是行业的繁荣帮你赚的?”

  1994年进入房地产、医药产业,2000年涉足商业零售业,2001年进军钢铁业、2003年接触证券业,2004年屯兵黄金产业,2007年投资矿业。复星看似每次都能切中行业的发展机会,低谷进入,获得成功。

  应该说,这首先归功于复星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其次,对整个社会对民营企业进入容忍度的把握,复星显示出了更大的智慧。今年,郭广昌的判断是“加大对资源类、金融类、消费类等行业的投资,适当提升轻资产在整个资产中的比重”。

  这被业界认为复星的重大转型——由重变轻。

  据《中国周刊》记者了解,2010年年初,复星集团内部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三网融合背景下,集团今后在媒体、新媒体和互联网有关的投资发展。郭广昌等集团高管面对面地听取了行业人士的各种意见。

  易观国际共同创始人、易观商业解决方案总裁杨彬参与其中,他惊讶于复星“庞大的全媒体产业链”。“除了电视、电台,内容提供者、渠道发行方、广告商无所不包,形式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复星无不涉及。”

  复星的确有一个低调的传媒板块。从1997年投资报刊发行网络开始,复星创办或者参与投资了上海复星书刊发行有限公司、上海久远出版服务有限公司,并以多种方式合作投资了若干媒体,如《21世纪经济报道》、《环球企业家》、《成都商报》、《现代快报》、《华商报》、《重庆时报》、激动网、分众传媒、新浪网、福布斯(中文)网等等,其中既有传统纸媒,又有新兴媒体产业,总投资超过20亿元。

  杨彬对《中国周刊》记者说,这样规模的产业链,应该是复星的战略布局和重点方向。“过去三十年,物质生活的发展尤为重要,而未来三十年,精神生活的发展将占据重要位置。”

  和“调整”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回归”。2004年,从复星声明退出金融领域后,复星对金融产业一直伺机而动。

  眼下,德邦证券正在准备上市;复星已与凯雷共同成立了私募基金——凯雷复星基金;复地成立的智盈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已完成复地景业、景盈基金两只基金的募集;2010年7月初,复地集团又宣布成立上海复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实施私募、投资、资产管理同步发展。

  外界又有了形容复星的新名词——“财阀”。

  这或许不是最好的时候,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实体经济。宏观调控让“国进民退”的呼声再现。但是,这也未必是最坏的时候。用郭广昌的话,“每一次大萧条之后,都会产生一批伟大的公司——1929年大萧条后的摩根财团;1973年美国经济危机后的巴菲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韩国三星;2000年IT泡沫破灭后的Google、苹果。”

  显然,郭广昌期待复星成为“伟大公司”的可能。这时候的复星,更需要智慧。于是,美国前财长斯诺在今年成了复星集团的顾问;今年刚从中冶集团董事长位置上退休、曾担任武钢总经理的刘本仁成了复星的独立董事;有亚洲创投第一人之称的阎炎也做了复星的独立董事……

  复星所有的准备和判断都归结为一点,“中国该走的曲折都走过了一遍,中国人太珍惜现代了,所以我们不会再乱来,我最大的信心就是这个。”郭广昌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