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州人炒房 他们炒温州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7日 11:45  南方周末
温州人炒房他们炒温州人
中国的房地产只是让人“看上去有信心”。(图片来源:CFP)

  温州人炒房,“各色人等”在利益共同体的心理驱使下,各取所需、乐此不疲地炒热了温州人这块“买房风向标”。他们是炒房利益集团,他们确信温州人买房的“鲶鱼效应”能预热和搅动整个市场。

  冒着暴雨,张静琳赶到了远离温州市中心的香格里拉酒店。5月22日,温州新通出国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在这里进行加拿大房地产推介。高回报率的卖点,吸引了包括她在内的三百多人,香格里拉酒店的三个会议厅坐得满满当当。

  宣传说:在加拿大买三套实用面积60至80平方米的公寓,新通公司就包租,在等待移民的三年间,租金可达80万,正好可抵加拿大收取的一家三口办绿卡的费用。

  移民和理财两不误,张静琳听得颇为心动。几年前,她曾考虑过让儿子出国读小学,一直没定下来。她心里盘算着:现在温州好一点的二手房都要每平米3万多元,而那边精装修、包全屋家电的公寓不过每平米3万;她在人民路的一套房子月租两三千元,而那边的公寓月租近1万元;国内按揭利率5.8%,而那边仅为2%。

  一听说“当天报名,3万多的考察费优惠1万”,张静琳就马上报名了。就算没有地产新政,她认为自己在温州的几套房子也再涨不到哪儿去,何况现在卖也没人买。

  截至5月25日,已经有十多人签订了考察合同,够组团了。

  温州不止令新通公司产生无限畅想,山西煤改返回的资金,从国内房市撤退的钱,数千亿民间游资使温州和温州有钱人被“包围”。

  海外地产敏感地捕捉到了目前国内房市的观望情绪,抢滩中国,不过,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造势的第一站选在了温州。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推广计划都被排在了温州之后。

  他们确信温州人买房的“鲶鱼效应”能预热和搅动整个市场。

  除了房产、移民中介,还有打着各种如意算盘的各色人等投身其中。他们都乐于将温州人炒成买房“风向标”,这对谁都有益无害,只是“世界温州人大会”除了经济话题,需要增加一个议题——“如何提升温州人的品牌形象”。

  海外地产“请炒”

  5月11日这天午饭,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需要同时聚合4拨不同来历的人。出现在人们眼前的他,纹丝不乱的头发,金边眼镜,深色领带,与名片上的照片一模一样。

  5月开始,周德文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媒体上,“每天都有一篇与我有关的报道”,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迪拜、香港、台湾等大量海外地产主动伸出橄榄枝,以市场经济和永久产权为噱头,请他组织温州企业家前去考察。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有两千多家会员企业,周德文被外界喻为温州中小企业的代言人。他的时间表上排满了各种投资论坛、投资推介会、记者采访。无疑,他正是各方人士最合适的“投资转接口”。

  5月30日,上海澳太置业联系周德文帮助在温州推介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愿望岛的4万平方米别墅用地。有时下热炒的各种升值概念:黄金海岸、冲浪天堂、梦幻世界、世界级的购物中心、豪华赌场、私人直升机停机坪、私人游艇码头等。作为协办方,协会拿到三万运作费。

  “与加拿大、美国等不同,澳洲没有高昂的持有物业费和遗产税,只需交2%至4%的地花。”澳太置业市场项目总监林洁仪说。

  当林洁仪背着LV挎包去订会场时,才发现各五星级酒店都爆满。不惟移民机构在温州穿梭。此前,美国加州帝国郡政府已与温州市政府达成协议,合推“加州帝国商业中心”。

  这个商业中心位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已享受了美国政府的系列优惠政策。不过,帝国郡政府还嫌对温州人吸引不够,与有关美国开发商一道,多次和美国移民局交涉申请,试图解决中国投资企业和个人赴美签证与身份的难题。

  最终,美国联邦移民局特别授权“加州帝国商业中心”得以通过置业投资的途径,拥有384个置业移民的名额。

  推介卖点宣传说:置业移民不需在美国注册公司,不需每年雇用10个美国雇员,3-6个月可获得美国条件绿卡,21个月可申办永久绿卡。并且,一人申请,全家(配偶及21岁以下未婚子女)均可同时获得绿卡,享受美国优厚的福利待遇。

  这意味着用50万美元的合法收入,在“加州帝国商业中心”购买商铺,6个月内可获得条件绿卡,置业后3年半,可获美国永久居民签证。

  周德文说,过去他们去美国考察,只有六七成能获得签证,而此次由于美国政府的“绿灯”,第一期去考察的38人全部获得签证。他们将于6月10启程,并且,每人2.5万元的考察费,温州市政府“走出去基金”将报销60%。

  海外地产并非所有人眼中的投资香饽饽。

  韩国济州岛搞国际度假旅游区,外国人投资50万美元即可获得永久居留权。北京浙江企业商会副会长陈俊曾两次受邀,去考察酒店式公寓项目。到那里,一听周围人口音,“95%都是浙江人”,他乐了,“其实那里消费很高,吃、喝、住、行都很贵”。

  日本东京也邀请陈俊去考察,写字楼2万元/平方米,便宜的价格也没令他动心,“毕竟是国外,万一有纠纷,一打就是国际官司。”

  温州华晨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翁银林也认为中国人购买海外地产不合适,“中国人对国外的税收政策、相关法律并不了解,风险也不小。”

  翁银林说,在美国,房子买后出租,房主跟租的人签订是一个人住的,如果警察发现或邻居举报住了两个人,警察不通知房主,立即让另一人搬到旅馆住。其间一个月或几个月旅馆费,全要房主负责。并且,政府还要罚款。门口放的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如果有一个装得不规范,垃圾车就不给运,警察发现了,会重罚。有人在房主家门口摔倒了,所有的治疗费用都由房主出,“要是运气不好,极可能罚掉整个房子总成本的50%。”翁银林说。

  谁炒了“温州炒房团”?

  不止是海外地产盯住温州,也不止周德文一人成为信息枢纽,罗夏兰是温州另一个受外地房产商青睐的“投资转接口”。她是媒体公认的温州“太太炒房团”团长。

  地产新政出台后,电话请不动她,一些代理公司干脆派人从上海和杭州过来,守在她家楼下。眼见人家苦等四五个小时,她只好应了吃饭之邀,“差不多天天有人请”。

  SOHO中国的一位策划总监找到罗夏兰,想在SOHO中国在朝阳门的写字楼开盘时合作,由她带温州人过去。资料和文件先行寄了过来,那里的商铺每平方米要8万至10万元,写字楼6万元以上,投资都在千万元以上,为示诚意,“每天发短信,联络感情”。

  当时罗夏兰不知道SOHO中国是大名鼎鼎的潘石屹的公司,不过她知道在房产新政出台前,潘石屹一直在媒体上炮轰高房价。

  而2001年以来,“温州炒房团”以时常爆出“空降”、“转战”全国某个城市的信息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不断刺激着大众神经。

  “我们一直讲温州购房团、看房团,从来没有说是炒房团”,《温州晚报》房产工作室总监董文远极力正名说,“这是吹牛。”

  10年间,董文远接触到的温州人中买一至三套的居多。他没听说过一个人买几十套、上百套甚至几百套的事,“有本事买这么多,干嘛还去炒房,不直接投钱开发?”

  他惟一接触到的一个人买十几套的个案,其实只反映了温州人的“精打细算”,“团里有个人在北京东二环某个楼盘买了17套,他说拷贝17套,只付一份设计钱,装修、材料都是批发价,只需找一个人来管理17套房出租。”

  这个人并非炒楼,而是受家族委托买房投资。他的家庭在温州做皮鞋生意,当时北京房子装修后的租金比存银行收益大。

  当然,确实也存在一些以房为生的炒家。

  数度组团买房的张盛林接触过专门炒房的人。2009年初,一个10人的专业炒房团,每人出2000万,来到海口,首付20%,以6000元/平方米的价格,跟一个开发商包下销售的全部房源,要求可在60天内随意更改房产所有人的名字。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