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沃恋面临四道关 如何扭亏成为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7日 02:05  新京报

  吉利称,收购沃尔沃的路只走了20%;如何获沃尔沃工会支持及如何扭亏等,成为考验  

  在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称“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成为中国海外并购镁光灯下的绝对主角。3月28日,吉利正式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下称“福特”)签约,以18亿美元收购福特旗下的沃尔沃轿车,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签约只是开始,按吉利的说法,现在这条路只走了20%,还有80%的路要去完成。后续沃尔沃品牌运营、国内市场的开拓、成本控制以及网络渠道梳理等等问题,是吉利尚需面对的重重关卡。

  第1关 政府审批

  获批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今年2月,一宗几乎与吉利收购沃尔沃同样受人关注的跨国并购案——腾中收购悍马宣告失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协议有效期内未得到政府部门的首肯。商务部负责人多次表态,“没有收到腾中的收购申请”。

  在吉利收购沃尔沃刚传出消息的时候,吉利的收购行动第一时间报请有关部门备案。国家部委在面对媒体提问时,表示了对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支持和肯定。去年12月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公开表示,吉利收购沃尔沃,有利于有效利用中国的资金和外汇储备,增加其国际并购的经验,对其在国际合作中获得技术和品牌非常有帮助。姚坚还称,在必要时商务部将为吉利提供海外法律和咨询等服务支持其顺利收购。

  在28日的收购签约仪式上,国家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代表中国政府出席,在中国汽车企业并购案中,这样的规格并不多见。

  此外,政府部门对于此项收购的最实际支持,就是在收购资金上给了吉利很大的支持。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资金中,由中国银行浙江分行与伦敦分行牵头组成的财团承诺为吉利提供5年期贷款,金额近10亿美元,吉利还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了贷款协议。

  目前,吉利收购沃尔沃签订的协议还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双方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交割。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政府部门的态度来看,这起并购获得审批,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第2关 对方工会

  沃尔沃工会曾反对并购

  当年上海汽车折戟韩国双龙汽车,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双龙汽车工会组织的阻挠。2006年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株式会社51.3%股权,此后上汽有意和双龙合作开发SUV车型,双龙工会向韩国司法当局举报中国人欲“偷窃”本国技术,迫使上汽停止继续注资。

  在吉利要收购沃尔沃的消息传出后,沃尔沃工会一直是最大的反对力量之一。其中一个代表性的声音是:担心吉利收购之后,会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从而造成瑞典工人的失业。不过,在正式签署协议的前夕,沃尔沃工会终于扭转了态度,给予放行。工会主席格雷恩称,已经收到了想要的细节信息,并恢复对收购协议的支持。业内人士认为,在今后的运作中,如果沃尔沃发展不顺,工会仍然有可能再次站到吉利的对立面。

  对此,吉利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在3月30日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不能把工会看成是对企业管理的一种破坏,一定要把工会理解成支持企业更好发展、形成企业强大竞争力和强劲生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系统。“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和工会取得良好的沟通,如何听取工会的意见。一旦谈好了,达成一致了,它将会义不容辞地不折不扣地去做他们应该要做的工作。产品的质量,技术的进步,企业的竞争力都是这样出来的。如何充分地去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才是我们要做的功课。”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工会组织一直是不可小觑的力量,对企业发展有很大影响。而在中国企业过去的海外并购案例中,往往由于忽视工会的力量而导致失败,比如上汽收购双龙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工会巨大的反对力量。因此,如果劳资双方不能建立互信,沃尔沃的发展也很难一帆风顺。

  除了工会外,两国文化的融合也需要一个过程。瑞典是高福利国家,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吉利如何适应并理解沃尔沃的企业文化和社会福利制度,是个不小的考验。

  第3关 如何扭亏

  放言两年内让沃尔沃盈利

  1999年,福特汽车公司花了64.5亿美元收购了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的沃尔沃。但近年来沃尔沃经营陷入困境,销量一路下滑。而吉利能不能振兴福特没能玩转的沃尔沃,成为外界最关心的问题。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放出豪言称,可以在两年内让沃尔沃扭亏为盈。对于沃尔沃的复兴之路,李书福早已有一番规划,他认为,沃尔沃最大的问题就是规模太小,但是研发投入却很大,虽然形成了大量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但摊到每一辆车上的成本却比较高,所以造成了亏损。“我们就要想办法把这些先进技术充分地发挥,扩大产品销量,这样才能形成利润。”他表示,中国具有强大的制造成本优势,这可以增强沃尔沃的全球竞争力。目前,奔驰、宝马的年销量都早已超越100万辆,奥迪也已达到95万辆,而沃尔沃一年的产量仅为35万量左右。

  的确,中国的市场优势和成本优势,正是福特所不能提供的。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逆势而上,销售量增长了46%,达到创纪录的1360万辆,一举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

  3月28日吉利与福特签约当天,吉利曾表示在保留欧洲工厂的同时,将适时在中国建设新的工厂,以更贴近中国市场。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认为,国产项目的尽快上马,是沃尔沃能否短期扭亏为盈的关键。“欧洲的汽车市场尤其是高档车市场复苏很慢,沃尔沃的发展只能靠中国。”如果吉利允诺不进行裁员、减产以及削减供应链,就意味着沃尔沃不能迅速地削减成本,这对于沃尔沃扭亏为盈是巨大的考验”。这也是其他一些沃尔沃的竞购者止步的原因。

  在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的同时,一度被人们认为是山寨品牌的吉利如何维持沃尔沃的品牌特性也颇为关键。对此,吉利已经多次声明,在收购之后沃尔沃将会保持其品牌的高端性和独立运作不变。

  第4关 人才流失

  若骨干流失沃尔沃将成空壳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主要是看中了沃尔沃的技术优势和研发能力,如能借并购获取先进技术,对于吉利而言是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机会。而福特最大的担心却是,沃尔沃的出售会导致核心平台技术外泄,因为他在收购沃尔沃后,已经将其纳入了全球平台共享体系。知识产权一直是双方谈判最为艰苦的环节。

  对此,吉利多次表示,吉利在知识产权问题的谈判上是“满意”的。吉利集团副总裁赵福全表示,沃尔沃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为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将拥有其关键的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吉利则将通过沃尔沃拥有其关键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同时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使用权。

  据瑞典媒体报道称,吉利将获得所有沃尔沃独立开发的技术的控制权,沃尔沃今后将继续从福特获得包括安全和环保在内的重要技术,但吉利不得从沃尔沃获得或拥有此类来自福特的技术。业内人士认为,吉利应当重视对技术的消化吸收与改进,即使能以合理代价获取技术转让,也不能替代自主消化吸收和后续开发。

  除了知识产权,能不能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研发团队,也是沃尔沃能否保持发展原动力和持续造血能力的关键。据悉,福特汽车公司元老、沃尔沃CEO史蒂芬·欧德尔有意在收购之后辞职。如果失去研发、管理、财务、市场等各方面的骨干,沃尔沃将成为一个空壳品牌。业内人士担忧,收购之后许多专家和高层管理人员可能会因为公司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离开。虽然现在国际就业市场很不景气,但是那些有着技术优势的人才,却不用担心去处。

  因此,吉利必须赢得员工的忠诚,确保经营团队的稳定,以免沃尔沃品牌迅速贬值,而清晰的战略定位、顺畅的沟通交流和快速的业务进展将是关键因素。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朱艳莹

  ■ “吉沃恋”大事记

  2002年

  李书福称要收购沃尔沃

  2007年9月

  第一次向福特申请收购沃尔沃

  2008年12月

  福特欲以60亿美元售沃尔沃

  2009年2月

  吉利购沃尔沃获发改委批准

  2009年3月

  吉利聘金融公司收购沃尔沃

  2009年10月

  吉利成沃尔沃优先竞购方

  2010年3月

  吉利北京公司增资71亿

  2010年3月

  吉利正式收购沃尔沃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