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帅新征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8日 10:56  中国石油石化
图为中国石油石化第8期封面图 图为中国石油石化第8期封面图

  三大公司管理层发生重大人事变动。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苏树林调往福建省任职,傅成玉(专栏)出任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兼党组书记,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王宜林则出任中国海油董事长兼党组书记。两大公司的一把手在4月8日同日履新,他们的到来为石油石化人带来了新的期待。

  树林移福地 石化留余情

  4年前,离开“石油系”9个月的苏树林以中国石化集团掌门人的身份再续石油情缘,而今他又以一个鞠躬结束了在中国石化集团的精彩,再入政坛。

  苏树林,1962年3月生,黑龙江克东人。

  1997年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常务副局长。

  1999年1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

  1999年11月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大庆油田公司董事长。

  2000年9月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股份公司副总裁,大庆油田公司董事长。

  2002年12月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大庆油田公司董事长。

  2006年9月任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7年6月,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2011年4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福建省代省长。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或许就连苏树林自己也未预想到,来到中国石化集团不足四年又要转身离去。4月8日,中国石化集团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尔乘宣布中央关于公司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苏树林调福建省任职,不再担任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中国石化集团设立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分设,傅成玉任董事长、党组书记。

  会上,苏树林与傅成玉微笑着紧握双手,传递信心,交接责任,并以一个深鞠躬完美谢幕。可以说,前往福建担任副省长、代理省长职务,年仅49岁的苏树林成了中国少有的“60后”正部级高官,这同时也给他在“石油系”的历程画上了一个句号。

  “在中国石化的近四年时间,是值得永远铭记的重要时光。”挥手告别时,苏树林的这句感言意味深长。细数过往风云,总有那么一些事令人感怀,不舍的情愫中也隐含对昔日勤耕细作的点滴回忆……

  再续油缘挑重担

  四年前的一个夏日,担任辽宁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才9个月的苏树林突然接到新的任命通知,前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担任总经理、党组书记。“空降”中国石化,这对苏树林而言是重返石油系统的一个难得机会。来不及细细打理行囊,他便踏上了返京的旅途。

  这个被老石油部长们称之为“东北虎”的新当家人,在业内外引起了不小轰动。由于他在石油石化行业20多年的从业经验,人们对他充满信心。

  苏树林出生于黑龙江省克东县,1983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从大庆油田普通工人干起,由于刻苦钻研业务、工作突出,很快脱颖而出,1986年成为大庆油田采油九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被破格聘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8年,年仅36岁的苏树林开始全面主持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工作。次年,他被任命为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成为中国石油当年最年轻的两位地区公司老总之一。

  在此后的工作中,苏树林凭借着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渐渐承担起更多的重任。1999年11月,苏树林被任命为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兼大庆油田公司董事长,2000年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02年,苏树林成为中国石油股份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同年,在党的“十六大”上,苏树林当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成为“十六大”最年轻的中央候补委员。2006年9月,苏树林离开石油系统,10月,任辽宁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或许,他与石油的缘分还没有尽,从政不过9个月,苏树林意外地再次调往北京,与中国石化喜结良缘。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苏树林已带领中国石化走过近4个春秋,并将其稳扎稳打的行事风格在中国石化人心里烙下了深深印记。

  情牵基层聚民心

  采访中,不少中国石化内部的人都表示,苏树林平易近人,一上任就走访了总部机关的各个部门,从公司大楼顶层21楼到地下室,他都一一推门进去,熟悉和了解情况,年轻不乏沉稳,谦和不乏自信。

  一位老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觉得这个年轻人做事很稳。他有着在基层摸爬滚打的经历,知道一线职工的艰苦,所以会全面照顾到各个岗位员工的利益。”

  这位老干部的判断没有错,苏树林在中国石化的工作最先是从基层抓起的。苏树林的一位老部下告诉记者,苏树林经常深入基层做调研,非常关心普通职工的冷暖,并在自己权限范围内竭尽全力为他们谋福利,而这也许就是从普通农家走出来的企业家的公仆情怀。

  苏树林出生在农民家庭,14岁父亲病故。母亲带着他们兄妹7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为了供他上学,全家人勒紧腰带。大学期间,他经常是玉米面发糕就咸菜来填饱肚子。年少时的艰苦生活不仅赋予了苏树林埋头苦干、求知上进的精神,而且让他很早就体尝到民间疾苦。

  “到一线和石油工人握握手、聊聊天,了解职工们的真实状态,对于苏树林来说,这似乎要比好看的财务报表更紧要。”苏树林的一位下属如此讲述。他认为,苏树林的行事风格是“解决问题,必到一线”。

  苏树林曾在公司大会上强调:企业要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一定要做到从下而上,凝聚一心,而要获得民心,必须在制定和实施各项措施的时候,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自觉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此,以他为首的领导班子果敢地提出,收入分配要进一步向基层、科研和海外员工倾斜,最好的一餐要在食堂,严格落实健康体检、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治、疗养、休假等措施,这极大调动了一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这一届班子从源头上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制定实施了有关群体利益调整、住房补贴及集资建房、帮助协解人员再就业、将劳动家属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帮扶救助贫困职工等政策措施,让职工的感触非常深。”中国石化咨询公司的一位领导表示。在国企减员增效的大背景下,中国石化曾经也面临人心不齐,发展不稳的难题,但苏树林的系列措施让大家渐渐稳定并转变了思想观念。

  全力以赴补“短板”

  苏树林上任后,一直强调一个“稳”字。他提出,要在关键时期实现安全环保、原油产量、经营效益、职工队伍“四稳定”,并明确表示:“中国石化集团新领导班子不踢‘头三脚’,不烧‘三把火’,要平稳地推进各项工作,过好长久日子。”

  “可以说,在中国石化发展出现转折,公司上下较为茫然的时候,苏树林的上任并没有纠结于历史人事和错误,而是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石化一中层干部如是说。

  “稳”同样符合苏树林的处事风格,他在中石油时期的一位下属曾用“沉稳、魄力”两个字来形容他。苏树林似乎更喜欢暗中使劲,让一切变革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能源规划研究所一位专家对此也感触颇深:“苏总在中国石化任期内的发展思路和认识都是比较超前的,他一上任就提出中国石化要坚持不懈加长上游短板,加厚下游长板,并要打造一支石油工程的铁军。”他认为,这样的观念和决策是振奋人心的。

  通过全面调研和系统总结,以苏树林为首的领导班子很快对中国石化的上游业务做出了全面诊断,他认为: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中,国外是短板;新区和老区中,新区是短板;油和气相比,天然气是短板;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相比,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是短板。

  接下来是对症下药的“诊疗”。比如大力发展天然气。苏树林上任之初,中国石化已经发现了普光大气田,而其在中国石油任职期间主管天然气与管道业务的经验显然让他有了大施拳脚的机会。

  在苏树林的推动下,中国石化迅速开展了川气东送和榆济管线两项工程的建设,打开了天然气业务大发展的局面,形成了川气东送沿线、榆济管道沿线、西北、东北、川西等“两线三区”的市场格局。这两项大工程的建设使得“十一五”期间,中国石化的天然气产量由63亿立方米增加到了123亿立方米。

  走出国门拓天地

  谈及苏树林在任期内对中国石化上游业务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不少人对其“走出国门”的大手笔津津乐道。“其实,中原油田是最早走出海外的石油企业,但后来中国石油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更为显著。不过,苏总任职以来,把中国石油的经验和做法带到了中国石化,在一些较大并购项目的决策上表现得非常果敢。”中国石化一内部人士如是说。

  2009年,中国石化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以每股52.8加元的价格收购总部位于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全部发行在外普通股,成为中国石油企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交易。这一收购也被称之为中国石化的一次“转型收购”,因为,这一收购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石化在西非和伊拉克的实力,加快全球化发展步伐,而且有利于其优化海上油气资产结构。

  可以说,这项收购开创了中国石化海外并购的新纪元。

  据了解,苏树林任期内,通过收购Addax石油公司和加拿大Syncrude油砂、安哥拉油气区块、俄罗斯UDM、哈萨克斯坦CIR公司、Repsol巴西公司部分权益等一批油气资源项目,中国石化初步完成了在全球战略油气区的布局,权益油年产量由“十一五”初期的208万吨上升到1810万吨,增长7.7倍,年均增加320万吨。

  2009年,由于海外权益油的翻番增长,中国石化原油自给率扭转了历史上不断下滑的状况,呈现出平稳上升的态势。

  优化战略稳“长板”

  炼油化工、油品销售是中国石化的长板,牵系着几代石化人的心血。上任之初的苏树林对此类业务并没有石油勘探与开发那么熟知于心,但他依然满怀信心,希望能够凭借强劲的学习力,在巩固中国石化“长板”优势的基础上,做精做强。

  2007年6月29日,苏树林前往燕山石化“补课”。他对燕山石化职工坦陈:“我过去虽然主要在石油石化企业工作,但在油田工作时间较长,对下游业务相对比较生疏,深感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需要熟悉的情况也很多。”

  “在炼化领域,按照贴近市场、贴近资源的原则,以苏总为首的领导班子一再强调要统筹内涵和外延发展,合理优化布局,积极调整结构,精心优化运行,努力实现炼油化工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发展。”中国石化一中层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炼油方面,这一届领导班子承袭了前几届的发展思路,并结合自身的一些思考,新建了海南、青岛等大型炼油项目,完成了燕山、金陵等改造项目,并配套建成一批大型储运设施,炼油综合能力由1.61亿吨/年增加到2.24亿吨/年,年均增加1160万吨/年,炼厂平均规模由489万吨/年提高到730万吨/年,加工原油适应性显著改善,炼油装置结构大幅优化,汽柴油质量升级如期完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水平全面提升。

  化工方面,苏树林带领公司上下建成福建、天津、镇海等大型乙烯项目,完成茂名等乙烯改造项目,乙烯产能由560万吨/年增加到945万吨/年,年均增加77万吨/年,乙烯装置平均规模由46万吨/年提高到63万吨/年。

  心系石化再扬帆

  “我会继续关心中国石化,支持中国石化,祝福中国石化。”离别时,苏树林如是说。

  业内人士猜测,苏树林成为福建省领导之后,可能会给福建省最重要的工业产业——石化行业带来又一轮大发展。因为,投资400亿元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就是中国石化和福建省政府、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等联合投资的项目,其主体为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10年,这家成立不到4年的企业已是福建省纳税状元,为福建贡献了近70亿元的税收。

  同时,福建还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湄州湾、漳州古雷、福清江阴、宁德溪南半岛等四大石化基地。到2015年,福建省炼油年生产能力将达到3000万吨,乙烯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

  “福建是对外开放尤其是对台合作的一个窗口。ECFA框架协议、海西规划落地后,该地区将成为吸引台湾石化产业转移的最主要阵地。”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苏树林任职福建省,将发挥其在中国石化任职期间的优势资源,推进福建石化产业和东南沿海石化市场的跨越式发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