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03日08:12 华商报

  嘉合一基金销售未达标

  被迫放弃“生意”公募基金十余年来头一遭

  前些年公募基金发行火爆。然而,日前,嘉合公司一基金募集一月却连2亿元都没募集到,不得不放弃该笔“生意”。

  基金募集结束

  却没能“完成标准”

  4月29日,嘉合基金发布公告:“嘉合睿金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称该基金)”因未能达到基金合同生效条件,基金合同暂不生效。

  华商报记者登陆嘉合基金官网看到,其发布了一则“公告”称:该基金于2017年3月20日开始募集,并于2017年4月19日结束募集。现因未能达到基金合同生效条件,该基金合同暂不生效。基金管理人将按照本基金合同第五部分“基金备案”中“二、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时募集资金的处理方式”相关约定办理。

  华商报记者查询发现,2017年3月17日,嘉合基金发布该基金招募说明书提到,如果募集期限届满,未满足基金备案条件,基金管理人应当承担下列责任:1、以其固有财产承担因募集行为而产生的债务和费用;2、在基金募集期限届满后30日内返还投资人已缴纳的款项,并加计同期银行活期存款利息;3、如基金募集失败,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及销售机构不得请求报酬。

  华商报记者以客户身份拨打嘉合基金公告的热线电话咨询,一位男士工作人员表示确有此事,如果投资者确有认购,确认有购买过即可办理返还。这位工作人员介绍,此次主要还是不满足生效的条件。投资者申购以来的这段时间,参考银行活期存款年化收益率0.35%,比如,投资者A申购2万元基金,时间为50天,通过公式计算后得出利息。

  募集合同未生效因多种原因

  “公募史上第一遭,已经开始募集的基金竟然又退款了”、“新发基金募集合同未生效,背后隐情何在?”该事件消息引发专业媒体的极大关注。

  西安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对华商报记者透露,顺利发行新基金必须人和钱都到位。按照相关规定,公募基金要发行成立,须达到2亿元发行规模和认购户数200户的基本门槛。以前通常是基金公司市场人员找资金,有的找其他公司出资、寻找帮忙资金,发动亲友购买。有的公司为让产品顺利募集,甚至“打肿脸充胖子”。

  消息称,今年3月份,监管层为更好地监管委外资金,出台基金发行新规,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的比例需低于50%,这一新规以3月17日为新老基金划断的界限。嘉合睿金这支产品的发行日期恰好在3月17日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3月20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财经人士刘晓博分析,第一钱太贵;第二钱不好赚了。嘉合基金规模较小,与其勉为其难募集成功付出巨大资金成本,还不如不干。投资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该基金投资标的包括股票、债券、股指期货等。货币政策转向,市场利率不断走高,赚钱非常困难。

  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顾问孙佳欣对华商报记者分析,目前行情较为不理想,投资者入市意愿较差,对公募基金的募集就造成一定难度,再加上募集新规对单个投资者占比的规定,加大了公募基金募集难度。

  有业内人士分析,募集合同未生效,原因包括股市走势萎靡、投资者对这家新公司的不信任、债市下跌、新规、去杠杆大环境等等。

  基金募集冰火两重天

  预示现在市场真的不好

  回顾行情可以发现,2003年基金业绩超越其他市场投资者,催生了次年的股票基金发行高峰,海富通旗下的海富通收益以131亿规模创造了百亿基金。2006年11月嘉实策略混合募集成功,成立规模超过419亿元……百亿基金是层出不穷。

  华安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对华商报记者分析,此事确实少见,查看募集公告发现规模不大,按理说应该很容易完成,但最终暂停说明基金公司操作信心不足。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应该是公募基金历史上十余年来头一遭。一般来说,公募基金赚取的是管理费用,即使基金经理操盘失败,把这只基金给搞亏了,但是,并不影响收取管理费。而该公司被迫放弃赚钱“生意”,确实预示现在市场真的很不好。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达9.16万亿元,产品数量达3867只,是A股市场持股比例最高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募基金去年亏损达到1754.7亿元,这也是公募基金时隔五年出现年度亏损。

  西安私募人士霍昕对华商报记者分析,基金发行不像过去那么顺畅,募集份额不达标,说明市场人气不足。基金管理者还需有效提高基金管理水平,靠业绩说话,真正体现专家理财效果。基金也要去库存、做精品,更加重视和尊重投资者。

  财经评论人士严跃进对华商报记者分析,基金公司和产品大量增加、业绩分化,投资者可选择的公司更多。公募基金公司应推进改革,真正为投资者服务。 华商报记者 黄涛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