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6日11:20 新京报

  无印良品为什么玩起了“无良印品”

  想不到,今年的3·15晚会,无印良品竟然成了最有喜感的企业。

  昨天晚上,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无印良品的劣迹。但是,中国消费者还没来得及表达对一家日本企业的愤怒,敏感的网友就发现,在曝光前一个多小时,无印良品官微还曾经给央视3·15晚会微博点赞。彼时,无印良品官微像一个小白一样,对即将到来的“行刑”一无所知。

  无印良品被曝光的问题是,将一些日本食品的外包装上都被贴上了产地为日本的中文标签,但是当揭开中文标签后,露出了这些产品的真实产地为东京都。而东京都是被中国禁止的进口食品的核污染区。

  这个行为本质上是什么呢?也就是说,无印良品玩了一次“无良印品”的小把戏,用一张印刷品掩盖了另一张印刷品上的真实信息。

  当然也有人说,东京都是无印良品总部所在地,并非产品产地。那这些产品究竟是哪产的,产自日本何处,显然仍需追问,这些本来也可标注得更清楚。

  但就算这些食品来自核污染区,这个问题是不是中国食品安全的严重问题,我们仍要有科学精神。

  我们国家质监部门禁止进口日本核污染区的食品,是对我国民众的健康负责。可来自核污染区的食品是否都有严重危害,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若无印良品卖的食品产地是东京都——东京都就是日本的首都东京,那其产地起码也相当于在北京五环之内的地方了。自当年福岛核泄漏事件后,日本人在他们的帝都做了大量的人体试验,外国游客到了东京,其实喝的是核污染区的水,吃的是核污染区的饭,住的是核污染区的房子。

  所以,标签对产地的模糊标识,不意味着其质量安全必然有问题。就问题论问题,我们没必要产生恐慌情绪,也无需生出某些“亡我之心不死”的阴谋论化的解读来。

  在无印良品这事上,最实质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企业能把明令禁止进口的产品进口了过来,为什么这些企业要刻意贴上一张“无良印品”,向消费者隐藏这些信息?

  所以,无印良品在这个事情上的错误,最恶劣的问题可能还是主要在这两个方面,一是涉嫌违法,二是失信,也就是欺瞒消费者。

  这就有意思了。为什么无印良品这样一家日本企业,居然也搞起了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因为,印象中日本人都是很守规矩的,日本企业也都很重视产品质量的。

  这些年管理学或者说中国流行的管理成功学,一直都有在学习日本企业的。比如,从号称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到现在工匠精神的代表稻盛和夫。

  而无印良品也不是一家没有故事的企业。在很多MBA课堂上,无印良品都被当成了一个经典案例。

  无印良品曾是福布斯杂志眼中的最佳中型企业。但是,这家企业在2001年亏损达数10亿日元,几乎要完蛋了。但是,松井忠三上任后,在两年内扭亏为盈,在2005年创下营收1410亿日元(约80.1亿元人民币)的最佳纪录。到2015年,无印良品的海外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000亿日元。

  无印良品基本上被描述成一家有哲学思想的日本企业,推崇极简与优质理念,让它成了日本杂货界的宜家。在网上搜一下,还能看到不少这样的文章“无印良品成功的几大秘诀”、“无印良品为何如此成功”。

  不过,这次无印良品的行为实在有些令人大跌眼镜。不管怎么说,即便你的东西吃不出什么问题,你们对东京都产的食品很放心,起码也不能干违法的事情,也不能伤害消费者的知情权。

  据说,无印良品是家特别轴的企业。一般有追求的公司好像都这样。于是,截至发稿前,无印良品的官方微博,都还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不设计的设计”或许是好的设计理念,但“不回应的回应”却绝对不是好的公关。当然,无印良品回不回应,当年出过的书,还有MBA课堂上的经营神话,都已经不再可信。

  大多数人对无印良品的了解或许就是路过和逛过,不过,在这个世界上最懂无印良品的,或许还是曾经与其合作过的山本耀司老师。

  山本耀司在《做衣服》一书中,有过这么一句话,“有些人认为穿着设计师服装,看起来自我表现欲太强,很蠢。他们又不太介意品牌。于是就衍生出一种不要牌子只要品质的消费需求。田中一光做了这样的东西,这就是无印良品。起初我觉得这点子很了不起,是个聪明的牌子。但是后来接触了之后,觉得跟其他的品牌也差不多。”

  上了3·15之后,不知道,有没有人也会生出这样的感觉。本来觉得这是一家很不错的杂货店,但是,熟悉了之后,觉得跟其他卖杂货的也差不多。

  不得不感慨:在阴沟里翻船,可能只是因为已经变得平庸。

责任编辑:胡青山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