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0日16:31 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

  央企整合大潮下,下一个“中国神车”在哪里?

  作者:李健

  近期,央企并购重组脚步大有加快之势。近期两则消息再次点燃投资者对央企重组的关注度,一是国旅集团将整体并入香港中旅集团,二是中国中纺集团整体并入中粮集团。去年的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合并被认为是市场走牛的催化剂,不少投资者更是赚的盆满钵满,那么下一个“中国神车”会从哪里诞生呢?

  产能过剩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上周四(7月14日),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在吹风会上表示,国资委正在积极推进央企重组工作,有几组工作正在酝酿,央企数量在年内有望整合到100家以内。

  申万宏源并购融资部总经理洪涛对《红刊财经》记者表示,本轮央企重组定位于供给侧改革,所以煤炭、钢铁、建材等过剩行业的整合势在必行,而重组后在管理、成本、市场占有率、税收减免等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就会产生上涨的示范效应。供给侧改革是全年的重中之重,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以供给侧改革作为抓手,因此,过剩行业的清理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方向,因此,过剩行业内的央企重组值得关注。

  7月14日,神华集团被选为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有机构认为,这或是向外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号,这两家央企进行重组的机会大增。目前,神华集团的市净率为0.87倍,而中煤能源更低,仅为0.6倍。

  此外,石油石化行业的央企重组也多有传闻,如“中海油与中石化或中化集团由于业务的协同性,也存在重组预期”。对此,光大证券认为,由于石油价格下跌,现时中海油和中石化或中化集团之间的合并比去年更为合理。如果中海油与中石化合并,中海油的上游业务将与中石化的下游业务互补。另一方面,如果中海油与中化集团合并,将加强两公司的化工业务。

  过剩行业的重组标的还有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由于两家央企的业务性质相似,主营都为电厂项目建设,因此它们合并也存在可能。中国能源建设在香港上市,市净率为0.69倍,2016年市盈率为6.2倍。

  多角度把握央企重组机会

  那么,央企重组是否还会再造“中国中车”的财富神话呢?洪涛表示,去年南北车合并时是牛市的开端,上涨最快时也恰好是牛市的高潮,目前市场处于熊市,上涨幅度一定会远弱于去年的中国中车。“虽然短期的大幅上涨几率较小,但是小幅的上涨依然可以把握。”他说。

  中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罗文波也对《红刊财经》记者表示,投资者对央企重组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央企的兼并重组目前为止几乎全部是有相关性的企业进行合并,合并后业务模式并未发生大的改变,更多是为了去产能的需要。想押宝央企重组股并不容易,除时间成本外,现在有吸引力的要看重组方案是否有魅力,例如在重组过程中注入优质资产、员工激励、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这些之前没见过的模式会带动投资者兴趣。

  分析机构也建议,投资者可以密切关注一些央企的动态,如去年3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两个集团领导被对调,中船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胡问鸣任中船重工董事长、党组书记;中船重工原副总经理孙波任中船重工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董事。因此,市场据此分析双方合并的可能也非常大。

  此外,除了过剩产能的重组,对于一直热炒的军工行业,也在央企重组大戏中最有看点。银河国际的报告分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重组可能性较高。据了解,1999年之前,中国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同属一个集团。目前中国航天科技主营导航和导弹系统,中国航天科工专注于航空防务和信息技术,而中国航空工业则专门从事军事和民用飞机。银河国际认为,如果有重组发生,中航科工很可能会承担重要角色,因为它控制着7家A股上市公司,分别为:航天信息航天通信航天晨光、航天发展、航天长峰、航天科技、航天电器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相关阅读

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当前确实不会发生美国式的金融危机;但是从债务链的险情看,中国已经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不真正加快改革,那么“温水煮青蛙”,暂时不会爆发系统性风险,但照样会把经30多年改革开放国民 辛辛苦苦积累的宝贵财富慢慢侵蚀掉。

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应无悬念

目前,全球经济与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联系紧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似乎成了衡量全球经济是否进入通胀期的“晴雨表”,无论当前全球经济走势多么变幻莫测,但经济缓慢复苏应是大概率事件;受经济复苏驱动,全球经济通胀预期升温亦无多大悬念。

黑石是左右万科之战的天平吗?

宝能系姚老板闯进万科期间,王石很忙,除了拉拢深圳地铁来为自己站台之外,王石B计划一直甚嚣尘上。现在整个万科已经是硝烟弥漫,宝能、华润、王石三方已经撕破脸皮,作为A计划的引进深圳地铁方案,在股东大会上能上演天地一家春?在相互角力的关键时刻,万科B计划到了呼...

谨防宝万之争背后的并购危机

让各方警惕的并非宝万之争的事件本身,而是宝能以杠杆并购“蛇吞象”的示范意义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在影子银行遭遇“资产荒”和并购重组迎来黄金时代的双重背景下,这种连锁反应很可能在中国市场掀起一轮杠杆并购浪潮,最终将中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带入一场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