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5日09:29 界面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月3日,有消息称复地集团董事长陈志华离职已有月余,此外复地集团旗下的多支地产基金也完成人事调整。

  复星地产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证实了该消息。此外,界面新闻记者获悉,陈志华已经回到了老东家绿地集团,并且于4月底担任绿地副总裁。绿地控股的公告也证实了该消息。在2012年加入复地之前,陈志华先后担任绿地集团京津房地产事业部总经理、绿地集团总裁助理。

  陈志华的职位将由复地总裁龚平兼任。复星地产旗下的星豫资本和星浩资本也有高管变动。尤其是星豫资本董事长史苗已经离任,其职务由龚平兼任;此外星豫资本和星浩资本的执行总裁也都完成换人。

  至此,复星地产旗下的复地、星浩、星豫平台都完成重要的人士变动——2015年8月,复地集团旗下星浩资本的总裁黄海滨已经宣布辞职。

  复星地产旗下有多个业务平台,复地以开发为主业,星浩、星泓、星豫、星健为地产基金平台。其中,复地和星浩资本是最被寄予厚望的两个平台。复地是第二家登陆港股的内地房企;而星浩资本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不动产私募基金之一,融资规模接近百亿。

  2014年,陈志华和赵汉忠分赴复地和星浩担任董事长时,复星的地产野心达到顶点。复星地产宣布,到2020年,其管理的资产将达到5000亿元,其中一半位于海外。

  但是现在看来,复星地产系的开发销售能力已经逐步削弱,地产业务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海外收购物业:近年来,复星先后收购伦敦金融城Lloyds Chambers大楼、纽约曼哈顿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米兰布罗吉大厦、东京花旗银行中心等地标性建筑。

  在2011年退市至2014年,复地这个曾经中国最大开发商之一就一直停留在百亿。2013年,复地提出了“再创业”的口号,并表示将在2015实现300亿销售额。陈志华就任董事长时也提出向“第一阵营”迈步的决心。但是,显然没能完成任务。

  2015年,复地实现销售额211亿元,其中权益金额为146亿元。同时,土地市场已经基本见不到复地的影子,整个2015年仅仅新获取了4个项目,权益储备建筑面积为847万平方米,相比2014年减少了15.8%。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曾号称要做“中国铁狮门”的星浩资本的业务发展相比之前严重放缓,接近星浩资本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在资金成本越来越低的大背景下,星浩资本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而且,其前期投资的一些项目也面临销售不畅,赎回困难的情况。

  2016年3月,星浩资本的私募股权基金“星光耀基金I期”到期,但是星浩将封闭期延长了一年,据《时代周报》报道,原因是其开发的大连项目销售遭遇困境;而星光耀基金II期和III期投资的上海沪太路星光耀广场,也在2016年1月引入更大的投资人。

  星浩资本更希望通过资产管理为投资人获取回报,但是现在仍然依赖于住宅销售,而且其13个项目中,10个位于大连、哈尔滨、南通、宁波、泉州这样能级不高的城市。

  2013年,郭广昌提出了“蜂巢城市”概念,希望以地产项目为平台,导入复星的金融、健康医疗、文化体验旅游、物贸物流等。但是从实践来看,复星所做的,仅仅是把收购的与地产相关的项目都装入“蜂巢城市”的概念,比如七星级海洋主题度假酒店亚特兰蒂斯、度假连锁集团Club Med被装入了“大旅游蜂巢”;收购的办公物业则被装入“大金融蜂巢”。

  而其真正操作的蜂巢项目,又迟迟不见落地。作为蜂巢城市的第一个样板,位于北京通州复地中心开盘时间一再推迟。星光耀广场中规划有“养老蜂巢”,但是仅仅停留在设想阶段,仍然是以销售商住物业和住宅为主。

责任编辑:孔瑞敏 SF167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