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莎百货关闭上海部分门店 入华后不断遭遇挑战

2014年04月22日 18:36  《财经天下》周刊  收藏本文     

  Zara前高管加盟马莎中国

  在快时尚挤压下,传统百货越来越被边缘化。

  本刊记者  卢隽婷

  英国最大的服装零售集团马莎百货(Marks&Spencer)正在经历一场阵痛。4月1日,马莎首席执行官MarcBolland宣布将关闭其在上海周边的2-5家门店,并希望借助合作伙伴在中国更好地扩张。

  上海中国市场研究集团(China Market Research)的雷小山(Shaun Rein)认为,该声明表明马莎中国正陷入麻烦之中:“他们基本上是承认了失败,不过不能直说。”

  自2008年进驻中国,马莎百货在内地共开设有15间门店。但从第一间店开张起,马莎在中国便不断遭遇挑战,外界批评其服装不够时尚、定价偏高,而欧版的剪裁、年龄层偏大而又保守的英式设计,并不合中国人的胃口。

  一位接近马莎的相关人士对《财经天下》周刊透露:“马莎在中国的运营高管都是英国人,在中国的产品组合、定价、设计、宣传都有问题,还是英国的老一套,没有在中国因地制宜。” 

  Hermann中国零售微博博主吴子恒对《财经天下》周刊评论道:“在英国本土,马莎的体验化百货做得比较好,有餐厅和大量食品的丰富业态,有点像购物中心,可以让人更多时间留在店里产生消费。而在中国,马莎却沦为了一个不上不下的服装卖场。”

  本土化失利只是原因之一,马莎这样的传统百货近几年越来越被边缘化。

  “快时尚是一个杀手,会杀掉很多模糊的中间型业态。”吴子恒认为,这才是马莎的根本问题,“马莎本身的定位就是一个中间阶层的百货。论高端洋气,比不过轻奢侈;论时尚度和平价,比不过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快时尚。”

  中国市场早已成为快时尚品牌的主要目标。ZARA、H&M以及优衣库等品牌都在中国有不错的表现。

  同样被快时尚挤压的还有陷入关店潮的服装品牌Esprit。去年一年,Esprit在中国内地关店38家。

  起源于1884年的马莎百货,是英国的老牌百货巨头,近几年正在面临业绩下滑、市场份额不保的威胁。根据市场顾问公司Kantar Worldpanel的调查,马莎对其25-55岁的核心消费者群体和55岁以上顾客群体来说吸引力下降。

  4月10日,马莎百货发布2013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今年1至3月,开办一年及以上的马莎门店的日用商品(包括服装)的销售额微降0.6%。尽管如此,这个数字已经好过去年同期的3.8%太多。

  尽管马莎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但是新兴的中国依然为“洋百货”提供了可能。零售咨询机构Verdict预计称,到2019年,百货商店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将会增长38%以上。

  因此,面对业界的反应,马莎重申将致力于在中国的发展,表示把中国视为“最优先发展的国际市场”之一。4月1日,首席执行官MarcBolland宣布,未来三年马莎将在西欧、中国和印度等重要市场开设共250间新店。

  在4月8日补充的一份官方声明中,马莎百货表示目前已在中国开设了15家分店,今后三年这一数字将保持不变,不过部分分店的店址可能会改变。

  另一方面,为挽回在华的业绩,马莎自2013年初起在“天猫[微博]”推出官方旗舰店,售卖服饰类商品;同年9月又推出马莎进口食品旗舰店。业内人士认为,马莎在中国的另一个问题是宣传的缺失导致较低的知名度。Stephen表示,此次希望通过天猫官方旗舰店,“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将马莎品牌推向全国”。

  马莎也否认要在内地放弃直营的消息。在4月8日的声明中,马莎表示未来将重点发展上海现有的旗舰店和中心店,同时进军北京和广州等新市场,开设直营旗舰店;并宣布任命Maria Rodal为中国区总经理。

  在中国市场拥有丰富零售经验的Maria,在加入马莎之前曾任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的亚太区人力资源总监。“马莎此举无疑是希望借助快时尚领域的人才,加速中国区业态向更快、更新、更时尚的方向转型,以符合急速变化的中国市场的需求。”吴子恒说。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马媒称MH370调查或从头开始
  • 体育世锦赛-丁俊晖丢赛点9-10 2年后再一轮游
  • 娱乐41岁董卿被曝已有身孕 赴美待产会再回归
  • 财经中盐公司食盐专营攫取暴利:市场价高10倍
  • 科技新浪科技特别策划:中国互联网20年
  • 博客从法律角度看内地女童香港便溺案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牛学霸宿舍:5姐妹考上中科院读研
  • 钮文新:发达国家制造高成本遏制中国
  • 周天勇:房地产税开征的四个要点
  • 朱大鸣:中国经济罹患高房价依赖症
  • 叶檀:互联互保控风险是封建连坐制
  • 说钱:中国在为34亿“城里人”建房
  • 许一力:IPO预披露如此可怕?
  • 张捷:从西方利率二元化认知中国利率
  • 陈思进:中国房价究竟有没有泡沫?
  • 高善文:利率市场化与余额宝的兴起
  • 连平:当前经济运行三大风险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