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成市场化标本 差异化竞争成利器

2014年02月20日 13:43  新浪财经 微博

  席淑静

  笔者按: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国企改革提上议程,地方国企率先启动,央企改革也将紧随其后,石油企业的改革或可参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油)路径,以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竞争来提升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以更加灵活的选聘方式和集团化的管理模式来提升管理质量,做到人尽其用。

  市场的基因

  中国海油的盈利能力很好,这一点让业内人都觉得有点奇怪,中国海油凭什么?如果看一下中国海油的发展路径,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中国海油董事长王宜林以20个字总结了中国海油的发展路径: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竞争、集团化管理。这20个字也可以缩写为两个字:市场。

  中国的能源公司在成立之初大多带有明显的政府调控痕迹,最终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其中,中国海油是市场化色彩较为明显的企业代表。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说,中国海油从成立之初就和国际公司接触,“所以他就学过来了”。

  1982年2月,中国海油成立,全面负责我国海洋石油的对外合作业务,享有在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和销售的专营权。由于我国当时还不具备开发海洋石油的实力,所以,在中国海油还未成立之前,中国政府顶着对外合作就是卖国的巨大压力,明确了一条与外资企业合作的发展道路,积极引进和利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国际惯例接轨。

  因此,中国海油从诞生之初,便要和国际公司打交道,引进了市场化的管理制度和决策模式,政府也在有意给中国海油预留更大的市场空间,例如给予中国海油单独的天然气自主定价权。

  此后,中国海油又借助上市的契机,进一步按照国际化运营管理办法对公司进行改革,通过专业化重组实现了主辅分离,分拆上市,脱胎换骨。截止2013年,中国海油旗下有在上海、香港、纽约、多伦多等地上市的五家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分布在产业链的上下游领域。“中海油从2001年上市,盈利能力一直很好,一直是资本市场的一个热门股票。”原中国海油战略规划部总经理王中安说。

  更加难得的是,在大规模的专业化重组过程中,中国海油并没有伤害员工的利益。

  中国海油用上市资产盘活存续资产,启动了五家地区公司、2万多名干部职工重组工作。

  “中国海油的人工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一个人可以顶好几个人干。”董秀成说。据了解,由于不同阶段用工制度不同,因此,在中国海油内部员工身份分为几种:企劳制、企聘制、雇员制、社聘制,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中国海油设计了一套晋升制度,打破身份界限,使全体员工都有走上高岗位的机会。

  市场化的运作思路带来的改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增长,以中海油为例,自2001年上市到2011年的十年时间,中海油油气日产量增加了3倍,净利润却增加了超过7倍。虽然在体量上中海油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还相差甚远,但净利润与另两桶油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王中安认为,高盈利能力部分归功于中海油优良的资产结构。“我们的油占比高,约占80%,气约占20%,国际上好多公司,天然气和油基本上50:50,因为油的盈利比较高,加上我们成本上有优势所以我们过去盈利能力比较好。”

  “差异化竞争”也是中国海油保持高盈利能力的原因之一,在三大石油公司中,中国海油还不具备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直接正面竞争的实力,尤其是在油气产业的中下游环节,所以中国海油以“差异化”战略来提升竞争力。

  “比如说重质原油的加工方面,过去我们海上开采的这些重质原油,其他炼厂不愿意炼,实现的价格也比较低,我们就自己研究生产。像重交沥青这类产品,我们生产出来之后,在国内国际都是很有竞争力的,盈利能力很强。”王中安认为,扩大市场份额要首先认清自己的优势在哪儿,“不然没有优势,纯靠拿钱往里砸,你砸多少才能与其它市场领先的公司竞争?”

  但以后的日子可能不会一直这么好过,2012年,中海油实现净利润636.91亿元,同比下降9.3%,王中安认为, “这一方面有国际石油行业的大背景,另一方面我们资产要趋于国际化,所以会增加一些战略型的资产,可能有些当前的盈利性不是很突出但具有长期利益的资产。在和国际石油公司同行相比下,我们的盈利能力总体上还是比较高的。”

  体制可以更灵活

  2011年,王宜林履新中国海油董事长,提出了“二次跨越”的战略构想,大力推进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建设。

  “二次跨越”的目标为:到2020年,中国海油进入全球最强石油公司行列,基本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成为治理高效、管理科学、科技领先、文化先进、员工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跨国公司;到2030年,保持全球最强石油公司行列位置,主要经营指标和公司软实力指标达到国际一流,全面建成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成为国家放心、人民满意、社会认同、市场认可、股东尊敬、员工自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化公司。

  如何理解“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王中安认为,国际一流至少包涵了生产规模较大资本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科学、体制机制灵活等几大因素。

  但这个标准还是有些模糊,国内一些能源企业在定义“国际一流”时,是将国际同类型的能源企业挑选出来,进行对标,将“迈向国际一流”这一模糊的目标转化为“在某个时间点排到前几名”的具体目标。

  “对于中国海油我们的对标很难排,我们既有油公司,也有专业技术服务公司,还有气电,金融,新能源,所以我们这种公司对标很难找到国际同类型企业。”王中安说。

  石油企业通常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石油公司和专业技术公司,如油田服务公司和海洋石油工程就属于为石油公司承担石油天然气勘探与生产所进行的专门性工程、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公司。

  虽然兼具两种类型,但中国海油现在更多地把自己当作以上游公司业务为主的石油公司来看待。“我们现在净产量达到120万桶油当量/天,而国际上E&P(勘探和开发)为主的公司上游一般是90万桶/天以下的水平,从这点来看,我们现在已经接近于国际大型一体化公司的规模。”

  王中安称,国际上石油公司按照规模可以分为几类。“超级巨头公司、大型一体化公司以及 E&P公司,我们已经越过E&P档次,开始跨入大型一体化公司行列。”

  董秀成认为,国际石油公司格局目前已经基本固化,可以概括为“一超两强多大”。“一个超级巨无霸埃克森美孚,两强就是BP和壳牌,剩下的就是多大,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都可以列到多大里。”

  中国海油现阶段还很难进入到“多大”的行列中,但已经初具形态。过去中国海油成功实现了“四大转变”,初具一家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雏形,其产业布局由上游变为上中下游一体化,作业领域也由浅水走向深水,业务范围则从国内迈向国际。

  破解增产难题

  从初具形态到基本建成再到全面建成,中国海油距离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目标还有16年,公司提出了实现目标的总体思路:以做强做大油气主营业务为核心,主抓老油田稳产、深水开发和海外业务,形成油气并举、“两海”并重(国内海域和海外)、对外合作风险勘探和自营勘探相结合、常规与非常规齐头并进、整体开发和区域滚动开发相互协调的油气产业发展新格局,以主业带动其他业务共同发展。

  做强做大油气业务,是国家的要求,也是企业自我发展的需要。近十年,我国新增油气产量超过一半来自海上,2010年中国海油国内油气产量超过5000万吨,建成“海上大庆”。 2012年,中国海油境内外原油产量达到5186万吨,天然气产量为164亿立方米,LNG进口量为1079万吨。但董秀成指出:“能不能稳住?海上如果没有新的发现,他的产量稳住比陆上还要难。”

  新产量从哪儿来?董秀成认为,我国油气生产无外乎东部、西部和海上,东部增长空间十分有限,主要目标是保持稳产,西部是陆地油气增产的主要区域,如长庆油田油气产量已经超过了大庆,此外新疆塔里木也有潜力。

  我国海上油气资源被寄予厚望。“因为海上好多地方还是空白,所以未来油气增长的空间是在海上。”董秀成说。

  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海上石油资源为246亿吨,2012年海上油气可探明储量增加了3.5亿吨,多集中分布在渤海区域。东海、南海的油气资源开采力度较小,尤其是深海油气资源开采刚刚起步。

  “为什么981平台意义这么大?因为没有981,你想在海上大范围找,都不可能。981使得中国有可能大面积地在海上寻找石油。”董秀成说。

  2012年5月9日,距离香港东南约320公里处,我国首座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开始首钻,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装备的作业能力从300米水深挺进到3000米深海,中国成为拥有在南海自营勘探开发超深水油气资源能力的国家,引起国际上广泛关注。

  地质专家认为,南海油气储量大概占全国油气资源储量的1/3,但实际上,近年来我国海洋油气产量大多来自于渤海,南海的贡献微乎其微,主要是因为南海的油气储量70%分布在深水区域,开采难度大。除了深海油气,海外权益油气也是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提高油气产量的重要来源。依据中国海油的“十二五”规划,2015年中国海油海外油气产量将达到4000万吨至5000万吨油当量。

  为了更好地“走出去”,中海油旗下负责海外收并购的部门从一个办公室逐渐成长为独立的国际公司 – 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国际公司)。国际公司总经理方志介绍,2003年4-5月,中海油资产并购办公室成立,负责海外投资甄选和评价工作;2004年8月11日,为了加快海外市场的发展,实现建设一流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成立了国际事务部;2011年12月,国际公司在原国际事务部的基础上进行实体化运作,设立9个部门2个中心。

  中海油于2013年2月以151亿美元完成尼克森收购,创下我国海外收购最大交易量。“交易完成后,中海油资产分布已经遍及世界六大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储量、产量和资产比重不断增加。”方志说。

  王中安称,之所以认定尼克森,是因为尼克森和中海油的资产契合度较高,资产分布在北美、欧洲北海等区域,同时他还拥有较多的非常规资源,对中海油的未来战略规划能够形成很好的补充。

  中国海油总经理杨华认为,中国海油的海外发展思路,已经逐步实现了从机遇型向战略型驱动的转变,在资源类型上,不仅积极获取常规油气资源,而且加快拓展液化天然气(LNG)以及页岩气、煤层气、油砂等非常规油气业务,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经营商。在业务布局上,实施了多起重大资产收购,建立了海外油气生产基地,在地域和产业链上逐步实现合理布局。

  目前,中国海油在亚非拉和北美等全球主要油气富集区形成海外资产271亿美元,年产油气超过1500万吨,海外油气产量已经初具规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冀文林郭永祥履历背景暴露巨大腐败网络
  • 体育欧冠-10人阿森纳0-2拜仁 米兰遭马竞绝杀
  • 娱乐大张伟:春晚观众没花钱 我凭啥真唱
  • 财经国五条出台一周年:房价普涨调控目标落空
  • 科技北京公交WiFi一小时3元部分成摆设
  • 博客马未都:北上广等19城学区房还得涨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牛求职简历仅34字被赞萌 考研成绩
  • 李迅雷:城镇化均衡观念下的非理性
  • 袁一泓:香港楼市没有启示
  • 江濡山:断电是政府卡民营实体的狠招
  • 林采宜:信托刚兑是福还是祸?
  • 朱大鸣:唱空楼市伤不了房地产毫毛
  • 叶檀:公务员体制如何打破黄宗羲定律
  • 陶冬:新兴市场值得买吗?
  • 连平:流动性问题再反思
  • 李锦:大集团重组成国企改革两大看点
  • 张庭宾:万吨黄金为人民币危机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