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大手笔投资媒体 负面报道几乎销声匿迹

2014年02月18日 14:23  财经网 

  【朱玥/文】

  自2013年下半年起,各大财经媒体对国网的“负面报道”几乎销声匿迹,国网的投资效果立竿见影。

  国网投资媒体的案例,反映出资本和新闻之间的微妙关系。在中国,资本曾经帮助市场化媒体快速成长,但它同样可以成为扼制新闻自由的强大力量。事实上,不仅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

  近日有网络媒体报出,国家电网[微博]公司继5000万元投资21世纪网(21世纪报系旗下的专业财经网站)后,又斥资1.6亿元投向第一财经集团,并获得一个董事席位。

  “财经十一人”通过可靠渠道,验证了上述讯息。从两年前开始,国家电网就开始频繁与包括第一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周末、财经杂志在内的国内知名市场化媒体接触,洽谈投资事宜。知情人士透露,“但凡是业内报的上名的,国网基本上都接触过”。而且国网的上述两项投资行为,早在2013年就已经完成了。

  从2011年开始,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纸媒日渐式微,经营情况每况愈下,自2013年达到了最低点。市面上的知名财经媒体,广告收入的下滑幅度平均超过20%。不断有纸媒因经营状况出现问题而停刊。

  在传统媒体时代,广告是纸媒盈利的关键,但是新媒体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进而冲击了纸媒的商业模式。直到现在,纸媒行业还没有完成新的商业模式转型,预计2014年纸媒整体经营状况仍将呈下滑趋势。

  相较于媒体行业的低迷而言,国家电网则是财大气粗。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国网的利润总额达到620亿元。2013年《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五百强中,国网位列第七,年利润总额达到123.17亿美元,年营业收入达2984.48亿美元。

  国网和纸媒的强弱对比可见一斑。对于国网来说,纸媒经营业绩的不断下滑,意味着抄底时刻的到来。不过,在传统认知中,电力行业属于B2B行业,较为封闭,没有投资传统媒体的动机。在国内,不要说投资媒体,在平面媒体上投放广告的能源企业都少之又少。

  这正是国网上亿元投向媒体引发关注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这是国家电网消除所谓“负面报道”,营造有利舆论环境的一种手段。

  事实上,作为电力的经销商,国家电网并非传统的B2B电力企业,他们同样具有B2C的某些特征,与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而正是市场化媒体的反复报道,国家电网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和“垄断”划上等号,特别是目前改革成为舆论焦点,打破电网垄断,促进市场竞争,甚至拆分国家电网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主张“改革和发展”的市场化媒体曾是这场舆论战的急先锋。其中最为著名的两篇报道是《财经》杂志的“谁的鲁能”和《商务周刊》的“国网帝国”,前者揭示了国家电网旗下国有电力企业在改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导致鲁能集团私有化流产。后者系统梳理了国网近年来的商业行为及其背后深意,但与“谁的鲁能”结果迥异,此文成了《商务周刊》停刊的导火索。

  梳理近年来市场化财经媒体针对国网的“负面报道”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类,无一不让其如坐针毡:

  第一,呼吁电力体制改革,打破电网垄断,甚至要求拆分国家电网。

  第二,呼吁谨慎投资交流特高压。一位“十二五”电网规划专家组成员告诉“财经十一人”,如果没有市场化媒体的“轮番轰炸”,国家电网近万亿元规划的特高压电网投资或许早已上马。

  第三,呼吁解决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并网问题。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并网问题,有些确为国网之责,有些则是规划无序、电源发展过快的问题,但媒体无一例外将其视为国网垄断的又一例证。

  要打破这样的舆论环境,必须有所作为,国网做出的选择,是直接投资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市场化媒体。在当今中国有两种舆论场,一种是官媒主导下的官方舆论场,另一种是市场化媒体营造的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议题有异,玩法有别。国网深谙此道,前者只需依靠政治力量施压,后者则需要通过资本的力量才可彻底解决问题。

  自2013年下半年起,各大财经媒体对于国网的“负面报道”已经销声匿迹,各大市场化媒体一线采编人员,均不同程度上感受到了“涉及国网”报道的压力。

  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透露的“国家电网计划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4035亿元,其中电网投资达到3815亿元”工作重点即为,“力争今年核准并开工6条交流4条直流特高压项目”。

  虽然纸媒的经营已经每况愈下,但其依然拥有一大批采编精英人才,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新闻产品,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年营收超万亿的国网,1亿元投资媒体为特高压等一系列重点投资行为铺路,这是笔划算的买卖。

  国网投资媒体的案例,反映出资本和新闻之间的微妙关系。在中国,资本曾经帮助市场化媒体快速成长,但它同样可以成为扼制新闻自由的强大力量。事实上,不仅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本文转载自“财经十一人”)

  财经十一人,由《财经》杂志公司产业组团队共同建立,秉持十五年来一以贯之的独立、独家、独到,在这里继续为您聚焦商业,尤其科技、能源,道、技并重,推动阳光商业。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复旦大学投毒案被告一审获死刑 专题
  • 体育冬奥空中技巧贾宗洋摘铜 男壶进四强
  • 娱乐台男星高凌风血癌病逝 生前旧照帅气
  • 财经人民日报:人均万元税负远低于其他国家
  • 科技新浪科技风云榜颁奖典礼今日举行
  • 博客马未都:乾隆皇帝是个超强记忆力天才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34岁男子只肯娶公务员弃女友 考研成绩
  • 黄有光:中国房价并没有大泡沫
  • 郎咸平:人口红利是个伪经济学命题
  • 张化桥:余额宝想动银行的奶酪?
  • 叶檀:官员少消费 我们怎么办
  • 周展宏:“坏银行”为何受追捧?
  • 天天说钱:从政府的角度看房价
  • 连平: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银行
  • 慕白:央行在倒逼银监会吗?
  • 杨佩昌:令中国人诧异的德国物价
  • 谢作诗:看病难看病贵是破坏市场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