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撤资的接盘者:国家电网已是港灯二股东

2014年02月10日 13:43  财经国家周刊 

  抛售多宗内地及香港资产后,李嘉诚家族再度出手。

  1月13日,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旗下的电讯盈科公布,正在就出售北京盈科中心权益一事与独立第三方深入磋商。

  几乎与此同时,李嘉诚名下的长和投资继7次减持长园集团(600525.SH)后,再次公告称2014年还将继续减持。

  2013年以来,李嘉诚麾下“长和系”已先后有300亿港元拟脱手百佳超市(后宣布放弃出售)、89.56亿港元出售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等动作,这是李嘉诚家族史上在国内最为密集的出售活动。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仅2013年上半年,“长和系”就在海外完成了四宗海外并购,共耗资248.7亿港元。

  虽然不久前李嘉诚曾亲自出面澄清关于“撤资”的说法,但此番卖完楼又卖A股的举动,使李嘉诚再度陷入“脱华入欧”的舆论漩涡中。

  争议“撤资”   

  自2013年7月起,“长和系”陆续抛出多宗资产出售计划,其中尤以和记黄埔(0013.HK)宣布拟抛售香港零售资产——百佳超市影响巨大。港媒认为这是李嘉诚对香港经济和商业环境投下的不信任票。

  其后,“长和系”又接连公布拟出售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及停车场的计划。

  2013年9月,融创集团以21亿元在北京拿地,成为全国新单价地王。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发布微博评论说:“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这条微博将李嘉诚“撤资”的舆论推向了高潮。

  李氏家族选择的正是北京物业。这栋将被李泽楷卖掉的盈科中心是北京市内众多知名的5A级写字楼之一,地处东三环内长虹桥,紧邻三里屯和使馆区,地理位置极佳。

  对此,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规模企业的资产配置方法不同,不要简单理解为抛售变现、看空。盈科拓展集团中国区总裁程十庆也对媒体表示,“撤资的说法纯属妄测。李氏家族对内地及香港市场充满信心,‘长和系’和‘盈科系’不会离开内地和香港。”

  然而关于李嘉诚“撤资”的争议并未因此冷却。

  致富证券在报告中指出,从长期来看,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回调幅度在30-70%,市场泡沫出现,拐点已临近。

  而辉立证券(香港)分析师陈耕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香港房价处于高位震荡,持续支撑的基本面已经发生变化,但过于悲观的评价亦有失偏颇,香港的优势地位仍在,未来调整也是在一定范围幅度内。”

  也有业内人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与其说李嘉诚不看好内地,不如说是更不看好香港。”一位不愿署名的北京券商研究所研究员分析。

  李嘉诚在否认撤资时也曾提出他的担忧:“上海设自贸区对香港影响很大,如果香港不急起直追,会落后于人。”

  “上海同样是深水港区,并且人力、房价成本都较低,香港相对竞争力有所下降,但是在市场足够大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容纳两个金融中心,并非只能是两选一。香港也在不断成长。”交银国际研究部董事总经理洪灏介绍,目前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资金池约为12000亿元,其中香港占到了七成。

  “李嘉诚过去的盈利更多是源自于土地的增值而非房企经营,随着土地出让成本的增加,‘土地投机’机会不再。”上述券商研究员说。

  洪灏则认为,李嘉诚有多次高沽低买的成功经历,“此番抛售仅仅是个人的资产配置策略。”

  “脱亚入欧”之财技

  备受国内撤资质疑之前,“长和系”早已开启全球投资。

  2001年起,“长和系”就开始逐步将商业活动的重心向欧洲转移。仅和记黄埔(0013.HK)2002年启动的欧洲3G投资已累计超2200亿港元。即使历经金融危机冲击,李嘉诚掌舵的“长和系”始终在横跨全球的投资中平稳前进。

  “之前李嘉诚在大陆地产投资已经获得丰厚的回报,如果不调整资产结构就很难重现辉煌。成熟的项目就如同瓜熟蒂落一般难以再吸引他。”复旦大学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华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分析,长和系始终奉行“现金为王”的策略,将持续流动资产保持在高位状态。其收购或投资的项目都是有稳定现金流的安全资产,多是在基础设施、国计民生相关的领域。

  这一点在李嘉诚去年抛售的两个项目中得到了印证,一个是位于浦东陆家嘴核心区的东方汇经中心,项目已计划在2014年一季度竣工,另一个是广州西城都荟,和记黄埔(0013.HK)为该项目已“苦守”6年。

  “他的抛盘决策比别人早,或许他不是在最高点抛盘,也许是次高点,再过一点时间才会有变化。房地产行业本身也是周期性相对较长的行业,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室主任倪鹏飞说。

  李嘉诚这种“现金为王”的策略在上一轮经济危机中得到了很好的演绎。

  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香港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香港房地产公司迅速膨胀。1994年-1995年,在香港政府推出抑制楼价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香港楼市曾一度进入调整期。与其他地产公司增加抵押贷款的做法不同,彼时李嘉诚控制的长江实业(00001.HK)大幅降低了长期贷款,提高资产周转率。在金融危机爆发后,“长和系”又率先降价销售,回笼资金。

  颇为相似的是,自2008年美国推出多轮量化宽松措施以来,香港楼价由2009年起连续五年上升,累计涨幅达到1.1倍。而香港政府自2009年底以来多次推出压抑楼市措施,使刚刚过去的2013年成为升幅最少的一年。为回笼资金,长江实业(00001.HK)近日推售香港首个新年楼盘,都给予买楼方25%的优惠。

  同样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借力股市高位,较少进行股本融资的长江实业募资51.54亿元。

  稳健的现金流支撑了“长和系”在欧洲的扩张。当和记黄埔在欧洲启动3G业务却因基建投入庞大连年亏损时,正是持续的现金流使得“长和系”整体处于稳健增长之中。

  此番李嘉诚旗下长和投资减持的长园集团,是其在A股唯一持股的上市公司。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长江实业通过联营公司间接投资长园集团,李嘉诚家族虽然在股权上是长园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但并未直接参与长园集团的日常经营。

  2013年以来,在长园集团发布定增等利好之时,李嘉诚多次减持,持股比例目前已降至17.63%,累计套现超11亿元。这笔套现也被市场解读为替欧洲投资输血。

  华伟指出,李嘉诚投资欧洲是在赌欧元汇率的上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德国带领下,德法英三大引擎足以把低迷欧元区带动起来,到那时欧元的币值恐怕不是8:1,汇率上涨必将再次让李嘉诚赚得盆满钵满。”

  谁是“接盘者”

  在李嘉诚频频抛售资产的同时,另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是,是谁在接盘李嘉诚的百亿资产?他们又为何要“高位”接盘?

  实际上,“长和系”的每一次出售都得到实力资金的青睐。

  在李嘉诚拟出售百佳的方案公布之初,已吸引包括香港永旺百货的日本母公司Aeon、华润创业、高鑫零售等至少5名潜在买家。

  日前,李嘉诚旗下的电能实业(00006.HK)分拆香港电灯上市再获国家队“橄榄枝”,国家电网将斥约87亿至100亿元认购港灯18%股份,成为港灯第二大股东。

  “一方面,根据香港政府与电力供应商签署的《利润管制计划协议》,港灯的准许利润水平为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9.99%,使其盈利压力加大,另一面,港灯是一只稳定增长的高息股,与主权基金等需求更为契合。”一家国际投行人士表示,港灯预期收益率在7%左右,高于世界其他电力公司而颇具吸引力,一旦利率上升将错失出售时机。

  除了“国家队”之外,民营资本与外资也颇为踊跃。广州西城都荟广场的买家均为离岸基金;长江实业集团旗下ARA基金正在出售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厦(IFC),接盘者为江苏本地的三胞集团。

  据华伟分析,买卖双方是不同的投资策略。接盘方是长线基金、保险基金和主权基金,厌恶高风险,接手的都是有稳定发展预期、现金流量比较稳定的项目,以达到低风险稳定回报。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央视暗拍东莞色情业:五星酒店裸舞选秀
  • 体育CBA福建5加时胜 前马竞主帅将执教国安
  • 娱乐央视春晚用语纠错:从未“想你365天”
  • 财经人民日报:人民币没有贬值理由
  • 科技高通涉嫌垄断遭举报:国产替代加速
  • 博客实拍北京初雪(组图) 冯小刚和春晚的交易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马年职场囧规:同事间上班前要爱的抱抱
  • 谢作诗:东莞应该率先发展色情业
  • 叶檀:2014最大风险是新兴市场危机
  • 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告诉我们什么?
  • 管清友:大话央行四季度货币报告
  • 江濡山:美国股市的软肋
  • 肖磊:新兴国家货币为何靠不住
  • 王福重:中国95%的税该取消
  • 陶冬:非农再失手 耶伦初登场
  • 梁建章:应设立生育节 鼓励生育二胎
  • 李迅雷:改革之年能否消弭高楼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