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在改革的路上死掉,也不死在原来的基因里。”
中国最大的民营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EDU:NYSE;下称“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微博]刚刚放出“豪言”,曾被视为改革最佳人选的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就宣布了离职消息。
昨日,新东方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陈向东离职系个人原因。13日晚间,俞敏洪对内部员工发布邮件表示,“新东方从董事会到管理层全体做了挽留。”此外,俞敏洪也对此表示理解,如同多年前自己从北大辞职一样,是一种生命的紧迫感所致。
然而,一名在新东方总部工作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陈的职位就像是一个大内总管,表面上什么都好像权力很大,但涉及到具体运作上,权力有限。”这位人士更是向记者直言,时至今日,就新东方固有的模式而言,陈的离去实质影响还不如一位校长的离去影响大。
新东方相关负责人称,暂时是多位高管共同接替陈向东的职位和工作,至于俞敏洪是否出面主导,公司目前尚无定论。
尴尬的“大内总管”
尽管陈向东在公开信中对自己的离职加以感性乃至人生选择层面的阐释,俞敏洪本人的公开信也对陈向东的贡献一再捧高,但都掩盖不了的一个客观事实是,“高升”的陈向东在新东方处境之尴尬。
2010年11月,俞敏洪的一纸任状,将陈向东提升到执行总裁的位置。此前陈向东主要在新东方负责分管学校。作为新东方一直以来现金流最大且最稳定的部门,分管学校的这一职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也具备较大的实权。
相比之下,执行总裁看起来头衔光鲜,但综合俞敏洪本人在公开场合接受媒体采访的言论来看,陈向东其实是置身在一个夹缝之中。
上述新东方总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大家对于陈向东的离职,尽管在集团层面搞得轰轰烈烈,但其实私底下除了对陈向东本人的奋斗史感到唏嘘之外,其他方面反应都很有限,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公司具体运作上,陈并不直接跟下面打交道。
从职位的设置角度而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这一职位(执行总裁)更像是为了俞敏洪能够从琐事中脱身而造出来的,在陈向东到位之后,俞敏洪本人的职位并没有改变。陈向东除了统筹旗下的多个业务部门工作之外,在大方向上,俞敏洪还是主要的把关人。
“在初期陈是有战略上的话语权的,但是到了后期,尤其是新东方业绩连续遭遇了亏损之后,俞敏洪又把战略的掌控权拿回来了。”上述分析人士说。
一个可以印证的事件是,2013年4月新东方发布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时,陈向东并没有直面公众,和CFO谢东萤对外接受询问的是俞敏洪,也正是在这次的对外会议上,俞敏洪宣布了包括裁员、内部调整在内的收割战略。
而此前,整个2012年陈向东都是新东方业务上对外的主角,陈向东在2012年新东方总结大会上慷慨激昂的陈词发言一度被网络大量转载。
现在看来,新东方的总结大会或许可以算作是陈向东在新东方事业的最高点。进入2013年以后,俞敏洪公开露脸的言辞,虽然关乎创业以及人生经验的分享依旧不少,但越来越多内容则都涉及到新东方业务的改造,彼时,俞敏洪回归的意图就已然被广泛猜测。
2013年年末的一次公开场合的演讲,将俞敏鸿重掌新东方实权的信号再次无限放大,俞敏洪在这次会上回顾了当下局面险恶之外,直接表示新东方要革自己的命。
“这一系列言论的大量铺垫以及陈向东在公开场合的“隐身”已经为俞敏洪重新收回实权做了大量的铺垫。
固有模式突破难
除了职位尴尬外,基于新东方固有的运作模式,陈向东对下面的掌控能力也受限明显。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按照新东方的组织架构,新东方各个学校校长的自主权力相当大。
“一个新东方的校长掌握着一个学校中所有老师的命运,入职离职是校长点头制。”一名在上海杨浦区新东方学校从事考研英语教学的老师告诉记者。
这样的局面导致了对新东方内部从上到下的管控难度加大。在实际操作层面常常易陷入被动。
俞敏洪本人亦在公开场合承认旧有模式对新东方未来发展的阻碍明显。新东方长期在互联网在线教育无突破,很大程度就源自此方面的阻碍。
“上面力推在线教育,但各地的校长不愿意老师去上线教课,内部调配不来,所以长期无起色。”一名在线教育行业的分析师告诉记者。
对上受压制,对下又无话语权,在这样的尴尬局面下,陈的离去更像是顺势而为。
在陈的公开信中,有两段堪称亮点。“2012年年底和2013年年初,我接连学习了两个关于领导力的课程,发现自己在人生的路径设计方面与自己的领导力并不完全匹配。”
剩下的一段则是“尽管面临这样那样的挑战,但新东方确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处于更好的状态, 我想现在应该是最好的离开时机了”。
而陈向东在微博上的一众老友们,在经历了早期得知陈向东离去的震惊之后,都开始送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