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美滋将第一口奶归咎赞助项目 处理绝口不提赔偿

2013年10月16日 00:59  北京商报 

  一如过往其他外企在华“犯事儿”后的处理方式,多美滋昨日公布的“第一口奶”事件最终处理调查结果依然选择了将责任推给某个项目,并撤换中国区高管。然而对受影响婴儿进行赔偿,是否应当按照《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遭到处罚,多美滋均绝口不提。

  “第一口奶”的利益有多大?

  年销售额或超10亿元

  在这份原本承诺“十一”前出炉的声明中,多美滋将指控推给了在华赞助的一个妇幼健康教育项目,称该项目“在某些情况下未能得到恰当管理”,目前已中止运营,并表示中国区管理层“为这些失误承担全部问责”。多美滋还将依据公司政策实行纪律处分,并将对所有员工开展强制性的营销责任培训,并任命“新的管理人员以处理相关问题”,除此以外无可奉告。

  “婴儿奶粉企业争夺‘第一口奶’消费,其实也是抢夺市场。”乳业专家宋亮认为,相比奶粉走超市渠道要经过经销商、零售商等多个环节,医护渠道直接从企业到医院,奶企利润更高,对医院也有更高的返利空间。“目前通过医护渠道销售的奶粉中,进口奶粉占七成,国产占三成,一些外资奶粉企业刚进入中国就开始做医护渠道。”中国奶业专家王丁棉透露,不少大品牌洋奶粉企业都有专门的团队和部门负责医护渠道,而通过医护渠道行贿多是半公开或秘密进行。据他估算,走医护渠道的销量可最高占到一家奶粉企业婴儿奶粉总销量的20%。

  根据此前国家发改委因涉嫌垄断处罚多美滋时开出的“按照一年度销售额3%计1.7199亿元”的罚单倒推,多美滋配方奶粉去年在华销售额为57.33亿元,据此计算,“第一口奶”给多美滋的贡献超过10亿元。

  强制消费“第一口奶”危害有多大?

  免疫不足开销月增2000元

  在多美滋通过医护渠道赚得盆满钵满同时,被其抢占“第一口奶”的婴幼儿及家长却饱受健康及金钱的损害。

  同仁医院妇产科主任翟建军坦言,虽然奶粉能满足婴儿基本营养需要,但相比母乳,奶粉缺乏或含有不足的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分子,不利孩子的健康。“因奶瓶吸允起来更省力,口感也好于母乳,长时间有养成孩子只喝奶粉不喝母乳的风险。”

  一位家住朝阳区的年轻妈妈张女士也表示,自己孩子就是因为在医院出生后两三天被喂了奶粉,随后便拒绝母乳,直到现在一岁多了依然喝着“第一口奶”的品牌。张女士也给北京商报记者算了笔账,对于全奶粉喂养的孩子,如果是多美滋这样的进口奶粉,1岁前每个月的奶粉钱约为2000元左右,1岁以后能略低,即便是国产品牌,也要超过1000元。

  处罚与赔偿何时到位?

  家长呼吁监管部门介入

  前日,天津市纪委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在深入调查之后,确定2011年以来,85家医疗卫生机构受多美滋公司委托116人违规接受费用,其中13名问题较重的违纪违规人员被严肃处理。

  根据卫生部出台的《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违规发布广告或减价促销或者在医院内进行任何推销宣传的,卫生行部门将“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多位业内人士和新生儿家长看来,相比于单纯的在医院推销,多美滋的“第一口奶”事件则更为恶劣,“属强行胁迫消费”,更涉嫌故意损害婴幼儿健康,“就好比是吸毒,一旦接触便会上瘾”。然而,在昨日的企业回应中却并未涉及对企业的处罚和对涉及婴幼儿的赔偿。

  北京商报记者 齐琳 金晓岩

  事件回顾:

  【央视连续两日曝光多美滋第一口奶黑幕】

  2013年9月16日:央视曝光第一口奶暗藏金钱交易:护士强行喂养多美滋

  2013年9月17日:央视连续两日炮轰多美滋等奶企贿赂医院抢夺第一口奶

  【多美滋回应】

  2013年9月24日:多美滋回应贿赂7省区医务人员:十一前公布结果

  【多美滋推迟公布第一口奶调查结果】

  2013年10月8日:多美滋推迟公布第一口奶调查结果 内部调查尚未结束

  【天津市对“第一口奶”问题作出调查处理】

  2013年10月14日:天津:116人收多美滋好处强推第一口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首都机场爆炸案案犯冀中星一审获刑6年
  • 体育亚预赛-吴曦破僵局 国足1-1客平印尼
  • 娱乐冯小刚录《我要上春晚》不谈春晚赞董卿
  • 财经社科院专家:延迟退休是早晚的事
  • 科技苹果宣布23日开发布会 预计推新款iPad
  • 博客习仲勋九死一生经历 世界上最强的少年
  • 读书扶不起的蒋三世:蒋家王朝为何后继无人
  • 教育衡水中学:吃饭4分钟系误传 国考报名
  • 齐格:诺贝尔奖也爱傍大款
  • 叶檀:希勒与任志强谁懂中国房价
  • 陈季冰:面对美债违约 中国无可奈何
  • 徐斌:新科诺奖得主是穿上马甲的散户
  • 叶檀:房地产泡沫可能被夸大
  • 孙立坚:今年经济学诺奖金融独占鳌头
  • 姜国华:新科诺奖得主的学术观点差异
  • 友文:“我们都是罪犯”道出多少心酸
  • 新育:科技部长与新华社联手扼杀科研
  • 水皮:国际板为何成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