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中国重返北京拿地 潘石屹称将增加自持比例

2013年09月28日 01:37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尚希 发自北京

  2013年9月26日,阔别北京土地市场数年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00410.HK,以下简称SOHO中国)终于成功竞得一幅地块,19.22亿元取得了位于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E-04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平均土地成本15500元/平方米。当日,“外滩地王案”二审依然不明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9月27日)从SOHO中国相关人士了解到,该地块将作办公及零售用途,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4.4万平方米将全部用于自持。“目前,在SOHO自持物业中,上海比例比较高,丽泽金融商务区核心地块的加入增加了北京的自持物业比例,使京沪两地更趋平衡。”SOHO中国董事会主席潘石屹[微博]对此表示。

  重返北京市场/

  9月26日,SOHO中国宣布与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一起以19.22亿元成功投得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核心地块,折合楼面价每平方米15500元。

  该地块位于丽泽金融商务区的核心位置,毗邻金融街,地处北京西二、三环之间。地块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4.4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为12.4万平方米。

  根据SOHO中国的公告显示,成功投得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后,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上海长乾与北京信托将就收购、持有及发展该地块成立合营公司,并将分别持有合营公司80%及20%权益,对价将根据土地出让合同的条款以现金支付。

  据了解,合营公司注册资本将为1亿元,其中上海长乾出资8000万元,持股80%;北京信托出资2000万元,持股20%。合营公司期限为30年,业务范围包括房地产开发、销售商品房、自有物业的物业管理、自有房户出租、房地产信息咨询。

  预期SOHO中国将向合营公司投入的投资总额为15.376亿元,包括上海长乾已就竞投支付的保证金4亿元。SOHO中国将以内部资源拨付上海长乾应付的对价及其于合营公司的投资。

  对视线一直锁定在北京、上海城市核心区域的SOHO中国来说,这块地对于其在北京市场的扩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潘石屹也表示,“SOHO坚持在北京、上海市中心投资办公物业,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挂牌和开放政策的实施,金融、贸易等服务相关行业将迎来蓬勃发展,从而带动办公楼需求增长,这对SOHO在上海的自持物业出租将是重大利好。目前,在SOHO自持物业中,上海比例比较高,丽泽金融商务区核心地块的加入增加了北京的自持物业比例,使京沪两地更趋平衡。”

  自持物业比例升高/

  SOHO中国上一次通过公开市场在北京获取土地要追溯到2009年,拿下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商业金融项目用地后,潘石屹高调参与了北京中服地块的竞拍,但颗粒无收。折戟于大本营的老潘随即将战线转移到了上海。

  根据SOHO中国2013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其投资的物业中上海占据了9个,而北京只有4个。《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粗略统计了目前其自持物业的面积,其中,北京4个项目共计面积为43.8万平方米,而上海的9个项目,总面积高达174万平方米 (其中包括外滩8-1地块的42.6万平方米)。

  相比北京,虽然上海区域的自持物业比例占有绝对的优势,但近一两年潘石屹在上海市场的发展也不顺,先是与复星的这场关于“外滩8-1地块”的官司久久未能完结,随后的几次地块竞拍也是空手而归。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SOHO中国与复星的在外滩地块上的二审还在进行,但是维持原判或成定局,将挫退其在上海发展的信心。

  不管是否有撤回大本营的用意,老潘加大自持物业投资已经获得市场的肯定。昨日,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宣布,将SOHO中国展望由负面调整为稳定。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孔磊表示:“随着SOHO中国进一步发展其办公租赁业务,其经常项目收益能够在未来12~18个月内出现实质性增长。”

  根据标普预计SOHO中国的租金收入将在2014年从2013年的2.7亿元人民币升至4.5亿~5亿元人民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北高院终审:聂树斌案非王书金所为
  • 体育李娜"零封"小德 多重规则护体赢性别大战
  • 娱乐李双江首露脸:我现在非常不好不想说话
  • 财经财政部长楼继伟定调财税改革:富人多纳税
  • 科技揭秘手游托:潜伏陪玩刺激用户买装备
  • 博客韩寒:我被骗了二十多年
  • 读书满汉全席为何成京城"十可笑"之首
  • 教育两大名校大学生公开激辩“泡妞秘籍”
  • 谢百三:各路高手如何看待当前股市
  • 李光斗:烂片是如何卖出高票房的
  • 章玉贵:上海自贸区锻造纽伦沪第一步
  • 袁一泓:为何买房利润高于实业
  • 赵伟:美联储难撤的QE和难产的新掌门
  • 陈岳峰:实体零售或将迎惨淡四季度
  • 叶檀:中国必走大城市圈之路
  • 张化桥:谁夺走了企业家的快感
  • 陶冬:伯南克错了
  • 刘杉:宏观经济仍靠房地产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