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河南查出110人贪腐 骗国家粮食资金超7亿

2013年08月18日 02:39  新京报 

  ■ 社论

  中储粮虽是一家企业,但作为一家政策性,具有公共财政性质的企业,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赋予企业完全的管理自主权。

  近期检察机关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挖出110名“硕鼠”,查出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以空买空卖“转圈粮”28亿斤,骗取国家粮食资金7亿多元,收受贿赂、贪污挪用粮食资金等系列案件,揭开了中储粮系统运营监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据《瞭望》新闻周刊)

  中储粮一个省级公司,竟能挖出110名贪腐之徒,真可谓“硕鼠”成群。这110人中,5人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10人超过500万元,涉案金额极为巨大,如此明目张胆掏空国家粮库,可见他们作案之疯狂。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问题并非个案,这些年来,国家粮库管理人员监守自盗的新闻屡屡爆出,在网络上,关于粮库管理的各种猫腻和黑幕的帖子,也广泛流传。面对这些信息,公众对于国家粮库的真实情况充满着担忧和疑虑,此前,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大火发生后,一度引起各种猜测。

  国家粮库何以能养肥硕鼠一窝?显然,这暴露出相关企业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中储粮下属分公司隐藏了这么多问题,总公司怎么会毫无察觉?河南检察部门根据民众举报材料,对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展开大规模查处,这种主动办案的态度值得肯定,与此同时,这也反衬出中储粮方面的失职,对于这样的失职,难道不应该有人担责?

  此外,这起案件也暴露出中储粮公司缺乏外部监督的问题。中储粮作为央企,上下进行垂直管理,基本上,地方部门根本难以置喙,而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的监管也很有限。在上级监督力量难以到达基层,地方横向监督难以开展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粮库的管理很容易沦为少数人的一言堂甚至是“家天下”,这次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案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大量的家族犯罪、关联犯罪的窝案串案。

  至于公众,则更是排斥在外,粮库的建设和管理,粮库的资金运作,以及粮库存粮的真实情况,目前根本没有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以保障公众知情权。

  中储粮虽是一家企业,但作为一家国家大量补贴,具有公共财政性质的企业,不能像其他企业一样,赋予企业完全的管理自主权。而应建立健全的外部监督体系,确保每个粮库管理的规范透明。

  例如,此次河南检察部门之所以能顺利破案,是因为组织了24名专业审计人员,对中储粮河南分公司部分直属库的账目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审计。这种地方组织的专业审计不能仅仅为了破案需要而存在,可以考虑将其常态化。

  再如,原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李长轩,曾收取下属大笔过节费,并从下属粮库随意“借”款。另外,有人虚报根本不存在的粮库,骗取国家建库资金。如果粮库使用资金情况向公众公开,贪腐的线索很容易暴露。

  河南检察部门为国家粮库安全把关,更多地方检察部门需要跟上。借此案,国家相关方面应改革粮库管理体制,彻底堵上制度漏洞,不给任何“硕鼠”以可乘之机。

(原标题:国家粮库为何会“硕鼠”成群)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南警察重摔7个月大女婴仅被关禁闭
  • 体育中超-鲁能2-1宏运 武磊戴帽上港3-2泰达
  • 娱乐广电总局:春晚摒弃奢华 跨年禁拼明星
  • 财经杭州经适房上市交易 增值部分55%归政府
  • 科技iPhone全球演义:美国制造已死?(组图)
  • 博客张颐武:中产群体为何有诸多不满
  • 读书一妻多夫:中国历史上最凶悍的女儿国
  • 教育学区房价疯涨:10年前总价不够买1平米
  • 张化桥:IPO的诱惑
  • 陶冬:欧洲恢复增长 联储准备出手
  • 石建勋:俄罗斯基础设施落后在哪(图)
  • 梅新育:奥普拉买包风波暴露什么问题
  • 蔡成平:日本电子业衰退的虚与实
  • 谢百三:不要怪老百姓去抢着买房
  • 曹凤岐:中国如何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陈九霖:让董事会时刻睁大眼睛
  • 陶冬:中国楼市小阳春与冰河期
  • 姚树洁:欧洲走出双探底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