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奶粉江湖:恒天然中国布局受挫

2013年08月06日 22:53  经济导报 

  进口奶粉江湖:恒天然中国布局受挫

  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至6日达能旗下牛栏、雅培旗下喜康力等品牌部分奶粉宣布召回后,新西兰恒天然集团“肉毒杆菌”事件的波及范围已经扩大至国内外近10家大型企业。新西兰奶源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分量”,也因为这家新西兰乳业巨头的食品安全事件备受关注。

  为何来自新西兰的奶源会成为国内各乳企争相引入的原材料?此次事件后,进口奶粉中国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现状又将发生怎样的转变?我国的乳品消费者如何才能保障自身权益?种种问题因为“肉毒杆菌”事件再次走上台前,我们不妨一同探求问题的答案。

  中国乳企紧攥“洋奶瓶”

  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的发生,让中国乳业看到了重新崛起的机遇,但也暴露了行业发展的瓶颈。

  “事实上,关注过这个事情后,我才发现,周围不少乳制品都依赖进口奶源。”5日,正在济南英雄山银座地下百货超市购物的江涛对经济导报记者说,“比如说我孩子喜欢喝的爽歪歪,明明是娃哈哈生产的,但是原材料竟然来自新西兰。”

  显然,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恒天然这家新西兰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乳品原材料最大的国际供应商,而新西兰在中国进口奶源的占比也已经超过八成。

  “国外奶源的进口量增速要远超国内自产奶源的增速,可以说把控着不少中资乳企的命脉。”6日,中国农业大学[微博]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鑫对导报记者说。此前来自中国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自“三聚氰胺”事件发生至今,国内奶源(生鲜奶)总产量年均增长率仅为1.29%,而国外奶源的进口量却大增近500%。

  “这主要缘于近年来‘三聚氰胺’事件导致的国内乳企信任危机,以及中国与新西兰不断放开的贸易政策。”6日,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对导报记者表示,由于地理因素所致,新西兰是国际上最健全乳制品检测体系的国家之一,其牛奶制品的品质享誉全球。本身的优势,加上有可趁之机,令新西兰奶源在中国的占比迅速扩大。

  不过,以外来奶源作为主要生产原料,显然给中资企业带来不少风险。导报记者统计发现,至6日,受累于恒天然奶源“肉毒杆菌”事件,多美滋、喜康力、牛栏等多款在国内销售的奶粉被召回,娃哈哈旗下的营养快线、钙好喝饮品、爽歪歪营养酸奶饮品等多款饮品也被召回,其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进口了恒天然14.475吨可能存在问题的浓缩乳清蛋白。

  除娃哈哈此次“中招”外,国内存在风险的产品要比想象中的多。简爱华表示,实际上国内销售的几大主流洋品牌均使用新西兰奶源,并且国内部分奶粉品牌也使用新西兰奶源,所以国内奶粉市场中使用新西兰奶源的奶粉所占份额超过50%。

  陈鑫表示,由于我国的奶牛养殖规模程度偏低,收奶价格已高出全球平均水平,导致国内使用还原奶粉的企业越来越依赖进口奶粉,使行业风险不断增加。“此次事件应该给国内乳制品企业提个醒,建立自身奶源非常重要。”

  不过,陈鑫表示,由于要建立稳定、安全的奶源基地至少需要三五年,一些急于扩张的企业为迅速占领市场,往往放弃培育自己的奶源基地,如何解决奶源建设这一问题,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奶粉代购监管短板待补

  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爆出、多家奶粉品牌纷纷宣布召回相关产品后,涉及国内销售的产品均在各大商超做了下架处理,消费者可以通过商场、代理商等渠道进行退货处理。

  与之形成相比的是,消费者从海外代购的奶粉却难以处理,这令海外代购模式存在的风险引起各方关注。今后是否应加强这一奶粉流入渠道的监管,也成为各界讨论的热点。

  “我上月从淘宝网[微博]上联系了一家海外代购,买了一箱可瑞康奶粉,上月底刚到货,只拆了一盒,剩下的都不敢吃了。找店家退货,对方说不在召回批次内,不给退。”5日,济南市民张超对导报记者说,刚刚成为爸爸不到半年的他,提及手中的进口奶粉,依然有些烦躁。

  导报记者注意到,早在4日纽迪希亚公司就已经公布出旗下可瑞康普通版1段、金装2段的召回批次,其中生产日期多为今年六七月份。

  “这些产品目前根本到不了国内,但是顾客还是担忧存在问题,所以从今天早上起来我的电话被打爆了,都是要求退货的。”5日下午5时,在位于济南市历山路的一家淘宝母婴实体店内,店主张佳有些疲倦地对导报记者表示,由于海外奶粉代购到货一般需要等待1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在新西兰当地购买的产品也不一定是最新生产的,所以目前到货的多数产品生产日期应该在今年初,不属于本次召回批次。

  不过,这一解释显然难以服众。“恒天然的声明中表示,在6月份之前就已经发现了隐患,而且新西兰当地政府也不建议购买可瑞康相关奶粉了,为什么我们不能退货。”

  对此,北京鑫升律师事务所律师魏明宇对导报记者表示,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有瑕疵或者不合格,可以要求商家更换产品或是退款,但消费者要举证产品有质量问题,否则很难维权。

  对于上述奶粉代购案例,魏明宇表示,如果商家一口咬定所售产品未使用受到污染的原料,消费者恐怕很难举证,退货更是存在难度。“网络代购是一个新兴的贸易方式,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法规加以完善。”

  陈鑫表示,对于奶粉代购,国家一定会加强监管,否则消费者权益无从保护,只是目前没有出台相关细则,“估计会从海关方面的严查开始。”

  张佳表示,由于运费增加,目前的海外代购已无多少价格优势可言,加上近期国际奶粉品牌不断爆出的负面新闻,其店内的生意有所下滑,“以后估计会越来越难干,我考虑缩减这部分业务。”

  奶业格局会否生变

  “没想到牛栏奶粉也会出事。”6日,在济南某事业单位上班的程辉对经济导报记者说,“现在家里还有整整两箱奶粉没有拆包,放着都不敢吃了。”

  程辉正是国内诸多青睐于进口奶粉的父母之一。由于周边同事不断推荐荷兰、德国、新西兰等地的奶粉,在孩子出生之前,程辉已经通过淘宝代购了一箱来自荷兰的牛栏奶粉。至今,其不到一岁的孩子已经喝掉了5箱该品牌奶粉,花费6000多元。

  受益于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奶粉的青睐,近年来进口品牌奶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迅速扩大。目前,排名前10位的奶粉品牌中,虽有雅士利、贝因美、圣元和伊利4个中资品牌,但其在前10位中市场占比总量也不到25%,其余份额均被外资品牌瓜分。另据统计,一、二线城市目前销售的85%左右均为进口奶粉,国产奶粉退守到了三线城市以下地区。

  王丁棉表示,在2008年之前,在华销售的“洋牛奶”只有很少几个品牌,而目前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液态“洋牛奶”来自30多个国家,品牌多达40个,婴幼儿奶粉洋品牌超过百余个,奶业市场的话语权、定价权旁落。

  此次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加上近期该品牌还曾爆出“双氰胺”事件,是否会促使国内奶业格局发生变化,中资奶企能否就此翻身,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对此,一家中资奶粉企业的销售部经理陈元对导报记者表示,外资品牌“价格高、利润高”的问题已经被消费者了解,加上近期外资品牌负面事件不断出现,中资乳企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经过‘三聚氰胺’事件,中资企业对奶粉生产的安全监管已经非常严格,只需要坚持这一点,必然会被消费者所认可。”

  不过,接受导报记者采访的多名消费者均表示,他们对外资品牌奶粉依然青睐,即便出现问题,也会在其他外资品牌中选择。“以前喝过多美滋,现在看来德国的几个奶粉品牌质量还不错,我们打算给孩子换一种试试。”5日,在济南市恒隆广场OLE超市,为孩子选购奶粉的一对父母如此说。

  “由于国内消费者对洋品牌存有盲目崇拜心态,“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对洋奶粉依然崇拜,此次事件之后洋奶粉销量是否大幅下滑还有待观察。”简爱华对导报记者表示,“肉毒杆菌”事件一定程度上利好国产奶粉崛起。

  恒天然中国布局或受挫

  此次事件中,恒天然是“始作俑者”,其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恐将受到一定影响。

  据了解,作为新西兰最大的乳业巨头,恒天然从2005年年底就开始在中国乳业市场的布局。彼时,恒天然耗资8.64亿元,与三鹿集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随后2007年,恒天然又与三鹿集团共投资3000万美元,从新西兰引进5000头良种奶牛在河北省唐山市汉沽管理区建设牧场。

  不过,此次合作至2008年9月因为三鹿爆发“三聚氰胺”事件而戛然而止,恒天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首次受阻。

  随后,恒天然又试图通过引入自有奶粉品牌“安满”、“安怡”以及在中国选址建新牧场等方式,布局整个乳业产业链。其大中华区总裁魏柯文(Kelvin Wickham)去年12月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恒天然在中国的愿景是成为中国本土乳业的深耕者,到2020年,恒天然计划在中国拥有30个自有牧场,完成在中国的一个整合的乳业供应链。

  然而,此次“肉毒杆菌”事件再次发生,加上前期的“双氰胺”事件,给其在中国业务的顺利展开蒙上一层阴影。

  多名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恒天然全球奶源供应商的角色可以保证其度过此次“肉毒杆菌”危机,但考虑到事件影响以及外来冲击,其今后在中国的布局能否如期顺利展开,有待考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国外长访东南亚绕开菲律宾 菲让越捎话
  • 体育亚锦赛-中国男篮苦战胜哈萨克斯坦 视频
  • 娱乐李天一案细节:李首个施暴 女方夜场兼职
  • 财经中央巡视组进驻江西稀土商人闹得凶
  • 科技多部委摸底互联网金融:企业求明确监管
  • 博客杨俊锋:法官嫖娼在我国并不鲜见
  • 读书寻花问柳寻常事:文人雅士为何喜欢狎妓
  • 教育福建“被调包”试卷作文空白 考号有涂改
  • 刘杉:存款利率市场化图景
  • 石建勋:全球如何走出增长乏力困境
  • 张五常:谁是供给学派开山鼻祖
  • 叶檀:土地卖完才有真正的房产税
  • 冉学东:此轮刺激将效果存疑
  • 板桥老黑:独生子女政策可以休矣
  • 金岩石:危机已发生 钱荒是预警
  • 曹凤岐: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与教训
  • 安邦智库:中国债务危机的情景分析
  • 罗天昊:中国改革战略的九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