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大、模式存疑
索寒雪
经过一年半的等待,中储粮的海外大豆期货交易权审批终于尘埃落定——国资委一票否决了该申请。
目前国资委尚未公开上述消息,但中储粮内部人士已经知晓这一结果。知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国资委否决的主要原因是“控制风险”,由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期货交易和套期保值成绩不佳,包括国资委、证监会在内的多个管理部门都在从严管理企业海外期货交易和套期保值的业务。
一直以来,拥有国家储备背景的中储粮在国际市场上被视为“中国需求”的代表,它的询价举动往往会带来国际粮价的上涨,中储粮希望获得海外期货交易权,使自己成为交易常客,降低自身的敏感性。
申请遭否决
自中航油和国储铜在期权交易中出现巨大损失后,国资委等国家部委对国有企业获得境外期货交易的资格发放从严。
2011年末,中储粮油脂公司就向国资委、发改委和商务部等部门提出对中储粮的海外期货交易资格的审批。
按照设想,拥有海外期货交易权后,中储粮将争取芝加哥期货市场的交易席位,成为像中粮、中纺粮油一样的交易常客,询价就成为常规的行为,不会引起市场的敏感和叫涨。
近日,一位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中储粮的申请已经正式被国资委否决,而该申请在发改委和商务部并未遇到大的阻碍。
“没想到是国资委没有批准中储粮的申请。”上述人士表示,因为国资委直接对中储粮进行管理,甚至被认为是“自己人”。
记者向中储粮油脂部门人士求证,该人士未否认,但是拒绝做出任何表态。记者致电国资委宣传部门,得到的回应是“不清楚”。
上述接近国资委人士的“不理解”源自中储粮近年在国际市场遭遇的频繁炒作,这种炒作几乎衍生成“中储粮询价——涨价”的模式,不仅给中储粮带来损失,也让中国背负了推涨粮食价格的指责。
“国资委的顾虑其实也情有可原。”另一位来自央企高层并参与过该企业海外期货管理的人士表示,“自中航油和国储铜在期权交易中出现巨大损失后,国资委等国家部委对国有企业获得境外期货交易的资格发放从严。”
记者了解到,由于境外期货交易的风险大,从国资委到证监会都在设法控制,此前在黄金市场剧烈波动之时,国内某大型黄金企业海外部负责人就曾表示,海外期货交易和套期保值业务都存在风险,都在管理部门的监管之下。
目前,为防范和化解国有企业参与境外期货交易的风险,证监会出台了《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对交易目标、授权制度、参与程序、风险管理等做出了严格规定。
即便如此,2012年,很多企业都遭遇了重大的打击。记者从一家外资粮油企业处获悉,2012年,央企和中国的大型炼油企业的套期保值交易中,只有中粮一家做得比较成功。甚至连金龙鱼这样的大型外资企业,在期货交易中都遭遇了损失。
“中国需求”引炒作
国储的行动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围剿的情况一再发生,小麦与大豆在近年遭遇了轮番炒作。
“今年上半年,我们观察到中储粮在国际市场上为国储购进了大量的小麦,国际小麦价格出现了上涨。”一位上市粮油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中储粮因为担负着中国粮油储备的任务,被看做是‘中国需求’的代表,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的任何动作都会推高国际粮价。”
国外期货分析师认为,中国将进入全球市场购买更多高品质小麦,此前上个月的降雨造成中国约1000万吨小麦受损,相当于中国小麦年产量的8%以上。中国已经从美国和法国进口小麦,而“中国增加进口将推高制粉麦的国际价格”。
一向被认为是美国期货炒作风向标的美国农业部(USDA),近期2013/2014年度中国小麦进口规模预估上调至850万吨。一些海外交易商和分析师预计,2013/2014年度中国进口小麦规模可能突破1000万吨。
“我们也得到了这一消息,这促使小麦的价格出现了上涨。”北大荒粮食电子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军表示,“国家储备助长了价格上涨。”
国外媒体信息显示,贸易商普遍认为,中国进口量增长,在未来几个月,国际小麦价格将上涨10%左右。
国储的行动在国际市场上遭遇围剿的情况一再发生,不仅仅是在小麦市场上,大豆在近年也遭遇了轮番炒作。
记者从另一粮油央企处获悉,“在2011年10月11日和11月初,国储委托中储粮分别两次向国际大豆市场询价,两次询价都造成了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的暴涨。”一位参与芝加哥期货交易的人士透露,“国储对这种情况非常苦恼。”
由于国储委托中储粮进行采购,而中储粮在国际市场上很少露面,因此国际市场对此非常敏感。
交易模式遭疑
在美国多数的粮食期货公司都有被ABCD持股的背景。一旦期货公司知道了中储粮的意图,国际粮商也就知道了国储的意图,最终被别人渔翁得利。
中储粮油脂公司人士曾经向记者透露,目前的交易模式是“管理国家储备的部门会直接给中储粮信息,其内容直接就是给谁打电话,以什么样的价格购买等。这些都是政府已经谈好的”。
但是这种模式直接让其他的中国企业陷入被动,“国外的机构要早于我们知道国储的采购计划,直接推涨价格。”
此外,一位央企境外期货操盘手也同样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每一次中储粮购买的大豆量并不多,但是中储粮背后的国储背景能够推高价格。而且,中储粮的影响将被炒作者放大。”该人士表示,“目前中粮每年的交易量在500万吨左右,中储粮的交易额预计不足100万吨,但是后者产生的炒作影响明显高于前者。”
但是,中储粮获得了交易权,其模式也并非十全十美。期货专业人士指出,在美国CBOT市场进行点价(期货交割过程的一种定价方式,对远期交割的货物,先确定升贴水,在约定的点价期内以外盘某日期货价格为基价确定最终结算价),而回到国内大连期货交易所进行套保,那么无疑是推高了美国大豆的价格,把损失留给了国内。
此外,“中储粮想要找一个可靠的境外期货公司也非常难。”上述期货专业人士表示,“在美国多数的粮食期货公司都有被ABCD持股的背景。一旦期货公司知道了中储粮的意图,国际粮商也就知道了国储的意图,最终被别人渔翁得利。”
而事实上中储粮的市场化运作的经验并不丰富,相对已经积累多年经验的中粮集团,中储粮若要参与海外期货交易无疑需要从零开始建设自己的团队。
2011年末,中储粮油脂部门决定进入小包装油市场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和竞争,之后人才构建就出现了巨大的挑战,中储粮通过向中粮集团和金龙鱼这样的行业老大“挖人”的方式,组建了自己的市场化团队,并进入沃尔玛、家乐福、华润等渠道。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中储粮依旧使用传统模式,已经完成了小包装油所需的大豆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