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储粮原董事长落马起底 民营粮库争相攀附

2013年07月26日 01:34  第一财经日报 

  冯皓

  因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董事长李长轩日前一审被判无期徒刑。而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在粮食储运过程中的内幕与黑洞也被逐步揭开。

  “如果不是李长轩被抓,我现在何至于这么惨。”来自中储粮安阳直属库滑县赵营库点(下称“赵营库点”)的张顺邦“抱怨”说。

  赵营库点虽然挂在中储粮名下,实际上却是张顺邦和几个朋友共同投资的民营粮库。2010年前后,张顺邦经人介绍,与李长轩的亲戚张东杰搭上关系。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张顺邦的生意因李长轩之兴而兴,又因李长轩的锒铛入狱而背上了沉重债务。如今,赵营库点正走向倒闭的边缘。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张顺邦及其赵营库点的兴衰沉浮背后,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长期存在的管理漏洞与违法乱纪现象。

  眼红利益建粮库

  成立于1999年的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前身为中储粮郑州分公司,负责中储粮河南区域的所有粮食收储工作。时任河南省粮食局巡视员的李长轩,成为该公司首任总经理,后担任董事长,任期长达12年,直到2011年12月被中纪委“双规”。

  据新华社报道,李长轩案于今年6月底由鹤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长达57页的判决书显示,李长轩等人一方面与部分个体粮商、面粉生产企业等相互勾结,通过“转圈粮”、“空转粮”牟取不当利益。另一方面还帮助部分企业通过延长粮食储存时间、晚提交拍卖等办法,赚取国家的粮食保管费。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承认,虽然中央于2006年将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确定为河南省的唯一收购主体,但由于当时的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直属粮库仓容有限,一些民营企业发现其中的利益门道后,一边迅速自建粮库,一边四处托人,通过与李长轩等时任中储粮河南分公司高层建立关系,拿到托市收购资格。

  这位负责人说,在2006年以前,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内部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尚不严重。2006年以后,随着中央的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启动,巨大的利益与操作空间,使得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开始陷入内外部混乱的境地,再加上民营企业跟当时一些高层领导相互勾结,让这种混乱一发不可收拾。

  李长轩案件的卷宗显示,为能够纳入“收储企业名单”,赚取国家补贴和粮食保管费,很多企业和粮商纷纷向李长轩这位手中握有重权的“掌门人”公关,执行小麦托市收购的粮库库点增加到3500多个。

  在进入粮食收储领域前,先后办过砖瓦厂、玉石厂等的张顺邦,发现一些民营企业的钱“挣”得比自己轻松得多。这些从事粮食托市收购的企业,只需要建设一个粮库,再四处托人跟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一些高层领导吃喝几回,就能在当地搞到一个粮食的托市收购资格。

  “收粮食不需要自己掏钱,把粮食存到自己粮库,国家还给拨钱。到哪儿找这么好的生意?”张顺邦立即筹资300多万元,与朋友合建了一个仓容量为2万吨的粮库(即赵营库点)。

  托关系获得托市收购资格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上述负责人说,按照当时的托市收购政策,为了避免粮食收购过程中一些收购企业因为没钱会向农民打白条,中储粮会提前根据这些企业的预计收购量,向后者提前拨付一大笔款项,用于支出农民的粮款,这些款项是由中储粮向农发行申请的政策性贷款。

  之后,待这些粮食进入民营粮库后,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不仅持续向后者支付30元/吨·年的粮食保管费,还会在粮食出库时,再次按照30元/吨的价格,向后者支付出库费。

  这意味着,这些民营粮库仅需在付出寥寥的粮食保管成本后,便可至少获得约55元/吨的利润。

  挣钱轻松,名额有限,能否顺利拿到粮食托市收购资格,便成为关键。

  很长时期内,张顺邦的粮库因手续不全,又没有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上层关系,一直没取得托市收购资格。按照有关规定,一个民营粮库取得收购资格的前提是,具备一般法人资格,取得粮食收购许可证,开设有农发行账户。2010年,张顺邦四处托人,找到张东杰,与之合作,经他牵线,缺乏相关手续的张顺邦终于取得托市收购资格,对外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直属粮库的身份收购粮食。

  合作人卷款逃跑

  进入了中储粮内部运作系统的张顺邦,逐渐发现这个系统内部存在的种种漏洞。

  张顺邦发现,像自己这样,没有任何手续却能取得托市收购资格的民营粮库,多达几十家,而且,对外都是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直属粮库的名义,这不仅造成了内部的管理混乱,还造成了收购资金的去向不明。

  张顺邦说,当时,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托市收购资金拨付,是根据民营企业自发上报的预计收购量确定的。譬如,一个民营粮库上报的预计收购量为1万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就会向后者拨付2000万元左右的收购资金,而实际上,这个民营粮库的收购量仅有1000吨,这意味着,高达1800万元的收购资金并没有用于粮食的托市收购,有可能被该粮库挪作他用,甚至包括对外放高利贷。

  更严重的是,类似张顺邦这样的挂靠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名下的民营粮库,收购资金是直接由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财务部门开出的现金支票,这些民营粮库将现金取出后,到底有多少用于粮食收购,又有多少被挪作他用,就存在了很大漏洞。

  张顺邦说,刚开始跟李长轩的亲戚合作时,由于胆子不够大,仅向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申请了2000吨的收购资金,即便如此,也有400万元,其中的不少资金,都被李长轩的亲戚挪作他用,本该在卖出粮食后拿到现金的农民,最终拿到的却是一张白条。

  张顺邦称,于2011年11月携款潜逃的中储粮周口直属库主任乔建军,之所以能卷走大量资金,很大部分便是赖于此。

  张顺邦说,在向农民打白条这件事上,他从一开始就不赞成,因有求于李长轩,当张东杰将收购资金挪作他用时,张顺邦虽然心里不满,也没敢提出反对意见。

  孰料,正是这样的疏忽,张顺邦和自己的赵营库点被推向了破产的边缘。

  2011年底,李长轩突然被抓,张东杰顿时惊恐,随后销声匿迹,本该支付给农民的粮食收购款,又已被挪作他用。无钱向农民支付现金的张顺邦,不得不面临讨债者轮番上门的窘境。

  这些讨债者多为当时向赵营库点售粮的农民,最大的一笔款项高达12万。当这些农民发现自己难以要回粮食款时,开始愤怒地将拖拉机开入赵营库点,将已经售出的粮食重新拉回家中。

  此时,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也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与张顺邦协商后,将赵营库点的粮食分批拉入中储粮直属库滑县库点。

  直到此时,张顺邦才醒悟,当年自己投资300多万元建成的这个粮库,建成3年来,不仅没有获得一分钱收入,还因请客、托关系,搭进去几十万元。

  走向破产边缘

  随后,张顺邦开始跟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交涉,希望后者能向其支付包括粮食保管费、出库费在内的共计70万元费用,但此要求被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拒绝。

  在由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提供的名为《关于张顺邦信访件反映问题的调查报告》中,该公司称,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确实没有向张顺邦支付部分出库费,原因是张顺邦违反了国家的政策性粮食管理规定,擅自盗卖了其中的部分政策性粮食。

  张顺邦拒绝承认自己曾盗卖粮食,并向本报记者出示了一张名为《中央储备粮油发货明细表》,显示2012年11月中储粮曾将几十吨粮食由赵营库点运向滑县库点。但对于剩余1000多吨粮食的流向,张顺邦未能出具相关证据。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上述负责人则向本报记者解释,由于中储粮已经把相应的托市收购款项提前支付给赵营库点,因此,最终造成的损失不应由公司来承担。

  “都是以前的管理混乱闹的,河南经过这个案件,受教育太大了,太惨痛了。”这位负责人说,鉴于以往跟部分民营粮库合作的惨痛教训,现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已基本将所有民营粮库剔除出托市收购资格,但由此造成的负面影响则是,不少农民反映,现在卖粮食没以前方便了,有时候为了把粮食卖给中储粮,得自己开拖拉机多跑几十公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薄熙来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提起公诉
  • 体育新疆小学队横扫日本韩国!踢韩国2场7-0
  • 娱乐独家:李天一自述内容曝光 被同伙劝嫖娼
  • 财经GSK培训员工行贿 医生找小姐的钱可报销
  • 科技华为逆市启动涨薪:基层员工涨薪30%
  • 博客西安房子有价无市已经成为鬼城?
  • 读书晚清真实"花木兰"为何终被男人抛弃
  • 教育高中学霸情侣被保送清华北大(图)
  • 李光斗:可口可乐如何打开中国市场的
  • 钱经:切勿迷信黄金能保值
  • 罗天昊:牟其中如何被雄才大略所误
  • 叶檀:神木是下一个鄂尔多斯
  • 刘杉:莫急着给总理经济学叫好
  • 潘英丽:未来三五年是人民币最佳机会
  • 曹凤岐: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创新
  • 付兵涛: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四个步骤
  • 安邦智库:底特律模式是否适用中国
  • 齐格:国企老总谈国企交易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