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K事件持续发酵中 赛诺菲诺华否认遭调查

2013年07月24日 02:19  金羊网-新快报 
GSK事件就像打翻了多米诺骨牌一样,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 GSK事件就像打翻了多米诺骨牌一样,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

  ■新快报记者 庞倩影 实习生 吴浩艺

  6月底曝出的葛兰素史克(GSK)涉嫌商业贿赂事件持续发酵中,而且不断有外资药企被传卷入行贿调查中,包括比利时优时比、英国第二大生物制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昨日彭博社报道,至少有包括诺华、赛诺菲等全球知名制药公司在最近3年内通过同一家旅行社——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进行过会议和行程安排。而这家旅行社涉嫌为GSK的行贿进行掩护。

  记者昨日求证相关药企,得到的回应多数为“政府部门并未就旅行社相关事宜与我们联系,也没有就商业贿赂相关情况联系我们。”

  GSK案发后临江即搬离

  据报道,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简称“临江旅行社”)是家成立于2006年的小机构,基本不做旅游业务,只做会议服务,年营业额却从最初的几百万元很快做到数亿元。

  在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被依法立案侦查后,调查发现,葛兰素史克利用旅行社把部分会议费用套现后,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中国警方称葛兰素史克在过去6年里向700家旅行社与咨询机构转移了30亿元,其中包括临江旅行社。

  而临江旅行社涉葛兰素史克文件证据包括酒店订单、旅行签证,以及来往中国各城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和美国的机票。葛兰素史克曾在声明中表示,正配合调查,已停止与涉案旅行社的合作。

  据华尔街日报博客透露,该旅行社原办公地点在上海税务大楼,其营业执照注册地址显示为临江河滨大厦23楼,葛兰素史克案调查启动后迅速搬离。而该大厦实则为上海金融和税务局第三分局办公地址,包含大量政府机构。

  UCB18日否认19日证实

  腾讯财经昨日报道称,最新情况是,警方检查发现,赛诺菲、诺华公司、默克制药和罗氏控股公司也通过这家旅行社进行掩护。迹象表明,中国可能随时快速扩大对医药品市场腐败和欺诈的查处力度。上周末默克和罗氏均表示曾使用过“上海临江”的服务,但没有就与其的关系作出详细解释。而默克称在2011年结束了与该旅行社的合作,当时默克使用了一套新的采购管理系统。

  昨日,记者就此求证诺华、赛诺菲、罗氏等相关外企,得到的回应是“政府部门并未就旅行社相关事宜与我们联系,也没有就商业贿赂相关情况联系我们。”

  其实,7月19日就传出包括罗氏、诺华等10多家药企被调查的消息,当时记者求证时,这些药企也回应称,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尚未就反腐败调查一事,与其进行联系。

  罗氏中国表示,在罗氏既往合作的供应商中,包括上海临江旅行社。在临江旅行社因非法行为被指控的消息曝光后,罗氏即刻决定中断和该旅行社的工作关系。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7月18日时,比利时制药商优时比(UCB)曾对媒体矢口否认被调查,但19日,比利时优时比发言人却证实了被造访的消息,称:“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经造访我们。他们对在中国的多家制药公司展开了调查,其中包括了中国公司以及我们这样的外国公司,作为调查行动的一部分,我们在上海的办事处在过去48小时接受了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访问。”

  阿斯利康称正自查深圳团队

  就在前日,英国第二大制药公司阿斯利康中国方面也证实,一个销售代表在上周五被上海警方带走,但因是销售代表的个人原因,公安没有对公司进行其他检查。

  虽然此事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但处在当下的敏感时期,所以被业内解读为阿斯利康或是葛兰素史克后的又一调查对象。

  而且,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一网友发布“曝深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陶明哲主任贪污受贿数千万元”的帖子,以深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员工的名义举报该科副主任陶明哲收受药商高额回扣,收受设备商及耗材供应商回扣。阿斯利康、费森尤斯卡比、新晨药业等多家企业被指向其行贿。

  对此,阿斯利康公关部负责人当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阿斯利康在中国一直信守诚信的原则,不允许向医生行贿的行为。目前,该公司已经对深圳销售团队的行为启动内部调查流程,但由于审计环节较多,调查周期尚不明确。”

  公开资料显示,阿斯利康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国捷利康公司于1999年合并而成,其产品涉及消化、心血管、肿瘤、中枢神经、麻醉、呼吸和抗感染等领域,产品销售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全球总销售额超过330亿美元。然而,由于多个专利药的保护期结束及新药研发屡遭挫折,阿斯利康近几年业绩走低,今年曾连续裁员数千人。不过,中国仍是阿斯利康的投资重点。此前阿斯利康曾表示预计到2014年,新兴市场(包括中国)的销售份额将占到公司全球销售额的1/4左右。

  ■分析

  与“以药养医”制度有关

  尽管“商业贿赂”在中国医药业早已是潜规则,但被如此严查还是第一次。有业内人士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相关部门对跨国药企的商业贿赂调查范围正在扩大。这次中国警方的主动出击,对于下一步如何对外国公司在中国行为的各个环节进行治理、监管、惩罚方面,将形成一套良好且宝贵的经验。

  而在探讨企业所面临的调查困境时,更多的声音认为此次外资药企“大地震”,其实与中国“以药养医”的模式有关,药价在医药整个产业链中被层层推高,不止是商业贿赂这一件事情造就的,是整个体制的问题,如果“以药养医”的体制没有突破,商业贿赂也难谈根治。

  或加速药企价格改革

  “这次事件正给了相关部门一个机会,逼迫企业自己承认因为不合法经营推高了药价并让患者买单,从而通过这种措施迫使企业主动降价。”前述业内人士透露,“高价药的价格很难降下来,并且外企的高价药属于抱团型的价格垄断,通过谈判等方式是难以让它降药价的。”

  事实上,近期关于药价调整的信息也在不断释放。本月初,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称,为了解和掌握药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价格及有关情况,及时制定调整药品价格,将对部分企业开展成本价格调查,名单中包括国产药企业33家和进口药品代理企业27家。如众生药业、广州医药、葛兰素史克、勃林格殷格翰等中、外资企业均在名单之列。

  7月17日,发改委价格司医药处副处长朱德政在2013年医药百强发布会上透露,要改革药品定价方法,改革单独定价政策,逐步缩小目前原研与仿制药之间的价格差距,探索对部分进口专利药品进行全球价格联动。业内对这些信息解读称,或是为降低药品价格做铺垫。

  6月13日

  《华尔街日报》称,GSK正对一起匿名举报展开调查。举报人称,2004年至2010年,葛兰素史克在华销售人员贿赂医生。

  6月27日

  有微博爆料称,GSK位于上海的总部以及北京的分公司被警方调查,有高管被带走。

  6月28日

  长沙警方通过官方微博公布,GSK有高管涉嫌经济犯罪而被当地公安机关调查。

  7月1日

  GSK (中国)证实,6月27日有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到访了上海、北京办公室,但“尚不清楚他们来访的目的”。

  7月11日

  公安部通报称,GSK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被长沙、上海和郑州等地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

  7月14日

  警方透露,GSK4名高管被抓。

  7月15日

  GSK 官方网站发布致歉声明,称支持中国根除腐败决心。

  7月17日

  GSK发言人表示,公司中国部门英国籍财务总监已被限制离境,中国警方指控其中国部门向中国政府官员与医生行贿。

  7月18日

  有报道称,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被查,并被依法责成暂停旅游业务。

  7月19日

  比利时优时比发言人证实上海办事处被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造访。

  7月21日

  公安部约见GSK高层,葛兰素史克公司再发声明,并计划通过调整运营模式,降低药品价格中的运营成本。

  7月22日

  英国第二大生物制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中国媒体负责人证实,一名销售人员被上海黄浦警方带走,但所涉事件与公司无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江泽民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 体育国足战韩国郑智或踢中卫 巴萨宣布新主帅
  • 娱乐李天一案原告索赔50万 法院落实卖淫调查
  • 财经财政部专家:房产税改革一举多得势在必行
  • 科技苹果公司第三财季净利同比降22%
  • 博客李天一律师:曝光卖淫敲诈“案中案”
  • 读书差距从幼儿园开始:中国该向日本学什么
  • 教育少数高考状元向北大索要巨额奖金遭拒
  • 罗天昊:中国必须实现城乡共荣
  • 倪金节:什么是李克强经济学的方法论
  • 叶檀:上海重返金融黄金时代?
  • 钮文新:央行又藏了一个重要数据
  • 李山泉:埃及问题实质是经济危机
  • 张卫星:改革怎么总从欺负老百姓开始
  • 易鹏:底特律破产对中国城镇化的警示
  • 管清友:中国告别超调迎接均衡
  • 赵伟:为啥年轻人都想去大都市
  • 叶檀:克鲁格曼的悲观与楼继伟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