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丑闻缠身 在华涉30亿“黑金”和性贿赂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数亿美元贿赂金暴露于中国警方的调查,在全球医药消费增长最快市场促销牟利的努力中包含了性贿赂,这绝不是近年来丑闻缠身、名声不佳的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集团希望听到的消息。”昨天,英国《金融时报》用这段开场白评述英国最大制药集团在中国被曝光的贿赂丑闻。该报称,在一次罕见的对外国媒体发布会上,中国公安部指控葛兰素史克是涉及700家公司30亿元人民币贿赂丑闻的领头者。中国警方相信,该公司自2007年以来利用旅行社和咨询公司大量套现,向医生和官员行贿,以提升销量和利润。目前,被称为GSK中国公司“四架马车”的4名分管企业运营、法务、人力资源和商业发展的中国籍高管已被拘留接受调查,该公司英籍中国业务首席执行官于6月27日返英,至今未回中国。调查还显示,被拘高管中至少有一人接受了旅行社的性贿赂。
“上述调查发现的问题令人羞愧,我们对所发生的事情深表歉意。”15日,此前曾宣称已对贿赂传闻进行内部调查但并未发现不当行为的GSK中国公司发布致歉声明。该声明称,GSK中国“对本公司某些员工及第三方机构因欺诈和不道德行为所面临的严重指控,深表关切与失望。上述行为严重违背了葛兰素史克全球的规章制度、管理流程、价值观和标准。葛兰素史克对此类行为绝不姑息和容忍”。声明还称,GSK支持中国政府根除腐败的决心,将全力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对最新披露情况的调查,并依据调查结论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GSK全力支持中国政府的医疗改革,并愿随时与相关部门合作,为使中国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做出努力。
16日,当GSK中国副总裁兼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与上海临江国际旅行社法人代表翁剑雍在中国电视媒体上“交待”贿赂案细节时,“英国制药巨头在华遭调查”的消息早已在英伦三岛传开。英国《卫报》说,在中国,小规模腐败案件一般由商务方面的官员负责调查,而调查GSK案的是公安部,足见这是一起大案,并预示着惩罚将极其严厉。《经济学家》题为“大药企在中国遇到小麻烦”的文章说,去年此时,GSK在美国“创造历史”——该公司因非法促销及其他一些“令人厌恶的行为”被美国政府罚款30亿美元,创下药企同类罚款数额之最。文章还说,审查GSK在华运营的也不止中国政府,美国政府也在调查包括GSK在内的一些制药巨头是否违反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如今,混乱变得更混乱了”。
英国《卫报》说,中国警方认为GSK在这起贿赂丑闻中起了“主犯”作用,简单地说,该公司就是通过金钱和性贿赂医生,让他们多开GSK公司生产的药。而这部分“运营成本”最终被加到药价中由消费者负担。据介绍,中国消费者比较熟悉的该公司产品包括GSK在华合资公司中美史克出品的新康泰克和芬必得。
不论依照哪国法律,行贿受贿都是非法行为。但在一些英国媒体看来,GSK案发生在中国却有着某些“可原谅的”特殊背景。《经济学家》说,最近几年,西方社会医药销售额增长缓慢,中国市场却在飞速增长,全球大药企都渴望从中国崛起中获益。麦肯锡公司预计,中国人的健康花费2020年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面对如此诱人的数字,跨国药企不仅纷纷来华设立研发中心,还在中国建立了一支2.5万人的庞大销售队伍。而巧合的是,与他们构建的卖药热潮对接的是中国一个拥有完美腐败条件的产业——医疗。文章说,中国的医院原本就将药品销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医生待遇又低,“他们有充足的理由给患者开贵药,甚至是不对症的药。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一名中国医药行业从业人士的话说,医药公司给医生“回扣”虽不合法,却极为普遍。“大多数医生一个月工资才5000元到6000元人民币,但每年到手的回扣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
16日,《环球时报》记者致电葛兰素史克北京总部询问事件进展。对方称,该公司任何有关案件的回应都已在15日发布的声明中表达。
【环球时报驻英国、德国、巴西、印度记者 纪双城 青木 王海林 陈晨 环球时报记者 刘洋 胡锦洋 陈一 柳玉鹏 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