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兴龙
7月11日,公安部发布信息称,大型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近年来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大肆行贿。葛兰素史克当晚回应称:“愿意配合相关政府部门的调查工作。”
市场人士指出,今年以来,美国《医师报酬阳光法》正式实施,国内加大打击药品商业贿赂行为的力度,外资药企的“腐败”营销模式正遭到内外夹击,药品定价、临床推广、销售渠道等诸多环节面临变局。
认定GSK高管行贿受贿
6月末,葛兰素史克部分员工因涉嫌经济犯罪,上海、长沙等多个办公地遭到警方调查。如今这一事件有了最新进展,公安部门已认定,葛兰素史克部分高管存在行贿和受贿问题,已被逮捕。
根据公安机关已查明的事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国内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行贿或赞助项目等形式,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同时,该公司还存在采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旅行社开具假发票或虚开普通发票套取现金等方式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该案涉及人员多,持续时间长,涉案数额巨大,犯罪情节恶劣。
现有证据充分证明,葛兰素史克部分高管不仅行贿,而且还存在受贿行为。一方面,他们和相关旅行社的部分高层人员涉嫌严重商业贿赂和涉税犯罪;另一方面,部分高管涉嫌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旅行社以提取会议业务回扣、接受项目好处费等形式大肆收受贿赂。
目前,公安机关已对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相关旅行社涉案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经初步审讯,犯罪嫌疑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葛兰素史克目前是在华规模最大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在中国拥有5000多名本土员工,1个全球全功能的研发中心及6家生产基地。葛兰素史克中国有处方药、疫苗和消费保健品三大业务领域,为患者提供几十种预防和治疗药物,治疗领域涵盖肝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抑郁和焦虑、肿瘤、抗生素、解热镇痛、皮肤和性病、胃肠道、心血管和艾滋病等。
跨国药企面临反腐高压
对于此次事件,11日晚间,葛兰素史克回应称:“通过公安部官方网站,我们第一次获知了此次调查的具体性质,我们愿意配合相关政府部门的调查工作。我们严肃对待所有关于贿赂和腐败的举报。我们会继续保持对公司业务活动的监督,以确保其符合葛兰素史克的合规流程。一旦发现了类似的行为,我们将会迅速采取行动。”
然而事实上,在6月警方展开调查的前2周,葛兰素史克还公开指出,经过四个月的调查,公司并未发现其在中国的业务有任何腐败或是行贿的证据。该公司发言人表示,赞助相关人士参加学术会议并不是不恰当的行为,公司遵照中方和美方的规定,不推广未获得临床认证的药物。
尽管,跨国药企均将合规流程作为了管理重点,但是现有市场机制和法制环境难以令大型药企“合规”进行药品销售。商务部统计,作为商业贿赂的药品回扣,每年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约占医药行业全年税收16%。
目前,中国已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从诺和诺德到诺华,再到近期传出贿赂丑闻的葛兰素史克,国际制药巨头都正加快在中国扩张,力图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加牢靠的垄断地位。跨国药企长期以来享有技术上的垄断优势,享受专利技术保护使得进口药价格高企。高价意味着巨大的利润空间,这也促使逐利的外资药企乐于通过业务回扣、项目好处费等形式大肆贿赂。
然而,进入2013年之后,医药市场打击商业贿赂的反腐风暴骤然来袭,让长期享受高额利润的外资药企不寒而栗。
从国外监管来看,“阳光法案”已经正式于今年开始实施。美国《医师报酬阳光法》规定,到2013年3月21日,药企为美国医生提供的咨询等服务所支付的所有费用都必须公开,包括任何超过10美元价值的好处。葛兰素史克2012年7月就因“不当营销”被美国FDA罚款30亿美元。
从国内情况来看,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对跨国药企涉嫌商业贿赂的处罚力度较轻,这导致跨国药企通常以“学术营销”的名义搞临床推广。此次警方调查葛兰素史克腐败问题,再联系到近期国家发改委启动新一轮药品成本价调查,跨国药企反腐预计将会对药品定价、临床推广、销售渠道等诸多环节产生根本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