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寒雪
进入2013年以来,苏州、无锡、长春、石家庄等地的天然气涨价让全国性天然气涨价有山雨欲来之势。纵然有国家发改委关于涨价的“辟谣”,但面对越来越贵的气源和“两桶油”垄断的管网,天然气涨价的趋势依然明显。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社会对天然气的需求剧增导致市场对气源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小,近年来天然气价格屡次调整的背后都有气源变化的原因,诸如来自四川的高成本天然气和昂贵的境外天然气直接推高了终端天然气的平均价格。
与此同时,中石油和中石化对管网的“垄断”阻隔了更多地方气源的有效供应,从而阻碍了天然气出厂价格的市场化竞争,而这背后又是管网建设的高成本、高风险和低回报属性,垄断与市场化之间形成两难。
气源决定价格
目前中国管道天然气供应基本由中石油控制的西气东输管道和中石化控制的川气东送管道垄断,二者的价格决定着中国天然气的使用价格。
目前天然气价格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所规定的13种管制商品之一,天然气的定价权在国家发改委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物价局(城市天然气配气)。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具体由供需双方在浮动幅度范围内协商确定。
而当下,中国管道天然气供应基本由中石油控制的西气东输管道和中石化控制的川气东送管道垄断,二者的价格决定着中国天然气的使用价格。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天然气涨价的直接原因即各城市在低价天然气不足的现实下不得不选择高价气源。
在2007年宣布修建川气东送管道之初,记者了解到,沿线的很多城市对天然气消费都充满了热情,希望能够在川气东送中获得更多的气量分配,各省发改委每年都要对下一年的天然气用量进行统计。
但事实上,川气东送建成之初,沿途省市的使用量并不如规划时的多,需求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该管道较中石油的西气东输管道要昂贵很多。
以2011年川气东送建成时的价格为例,当时中石化公布的最终的天然气出厂价格——每立方米1.51元,具体出厂价格还由供需双方在上下10%的浮动范围内协商确定。而西气东输一线的天然气出厂价格为每立方米0.7元。价格的差别主要源于气源的成本,四川地区出厂的天然气需要处理硫化氢、二氧化碳,这些处理装置的投资就超过了130亿元,此外,天然气的开采深度在5000至6000米,而其他地区天然气开采深度在2000至3000米。
另外,川气东送的管道建设成本也明显高于西气东输,2011年通过川气东送管道到达上海的管输费是每立方米0.84元。同期西气东输到达上海的管输费仅为0.62元。
随着社会需求越来越大,低廉的西气东输一线的天然气越来越难以满足沿途省市的需求,各地不得不增加对川气东送天然气的采购量,尤其是在冬季用气高峰时期。业内人士指出,沿途省市对川气东送天然气的使用量越来越大,直接推高了城市的天然气价格。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西气东输二线的天然气价格也较一线的价格大幅上涨,2011年6月西气东输二线干线已经投产,2012年下半年包括深圳、珠海在内的沿海大城市已经开始使用西气东输传输的天然气。国家发改委对通过西二线到达广东的天然气门站暂定价是2.74元/立方米,该价格与2011年川气东送管道到上海的价格接近。
西气东输二线的价格昂贵的原因是气源贵,该线主要是从国外采购的天然气,天然气价格与国际接轨,甚至要高于川气东送的价格。
昂贵的管道
在修建管道过程中,中石油和中石化普遍采用银行借贷和发行债券的形式进行融资,“企业是背着负债上管网的。”
“我们能够生产天然气,但是石油公司不让我们上管网。”两会期间,陕西省政府一位高级官员向记者抱怨。数据显示,2012年1至12月陕西省天然气产量为3112719.61万立方米,在全国各省份中名列前茅。目前,陕西靖边的气输被送到上海地区,作为能源大省,陕西省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天然气并入到西气东输的管网中。西气东输西线起于新疆轮南,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 安徽、江苏、上海。
一位来自中石油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说中石油管道垄断实在不客观,在修建输气管道之前,都有可行性方案,起源地、市场、管道途经省市都是确定的。“央企是背着亏损建设管网的,别人想直接把天然气接上管网,没有风险只管赚钱,这不切实际。”
“地方上可以去修建自己的管网,不一定要上中石油的管网。”上述人士表示,在修建管道过程中,中石油和中石化普遍采用银行借贷和发行债券的形式进行融资,“企业是背着负债上管网的。”
据悉,西气东输一二线管道的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川气东送的投资额也超过600亿元。
2011年初,中石油便开始谋划一条起点为秦皇岛,途经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的近千公里的天然气管线,以便于引进俄罗斯的天然气。由于投资额大,中石油曾邀请东三省多家地方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建设,但由于风险大、回报低,中石油最终未找到地方合作企业。
不过地方企业也有自己的考虑,一位来自与中石油有过管道建设合作的辽宁企业人士告诉记者,中石油作为拥有气源的一方,同时又强行成为大股东,使辽宁企业基本丧失了话语权,同时中石油又充当项目的管理方,管理成本巨大,又让合作企业很难收回投资。
价格改革带来机遇
发改委将持续地推进包括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在内的各项改革。全面实施天然气价格改革,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方案。
相比国内用户对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管道垄断不满,更大的价格挑战来自于进口天然气价格。根据中俄两国在近期达成的备忘录,俄罗斯将从2018年起每年向中国输出380亿立方米天然气,此后最终的供应量可能达到600亿立方米。
而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远高于目前国内的天然气价格,“来自中亚的天然气价格也非常昂贵。”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岳来群博士向记者表示。
针对天然气价格改革的一系列措施都在酝酿之中。
发改委曾经表示,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
发改委原主任张平在2013年社会发展草案报告中指出,“未来将加强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深入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
而对于价格改革,发改委将持续地推进包括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在内的各项改革。全面实施天然气价格改革,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方案。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和可再生能源电价政策。
“全面实现市场运作,是非常难的。”岳来群表示,“因为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管道的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