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尚德进入破产重整 债券违约警报再度拉响

2013年03月21日 08:07  金融时报 

  记者 高国华

  债券市场违约事件的警钟再一次敲响。根据最新报道,无锡尚德3月20日开始实施破产重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尚德电力18日曾宣布,公司已经收到3%可转债托管人的通知,即2013年3月15日到期的可转债,仍有5.41亿美元的未支付金额,已经违约并要求尽快付款。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到期的海外可转债,尚德电力在当时的声明中确认,已经对包括国际金融公司和其他多家中国国内银行在内的信贷违约。

  作为尚德电力在中国的主营分支机构,无锡尚德破产的消息多少令业界震惊。因为不久前,尚德电力表示,债券持有人仍在与尚德协商债务重组方案,公司还没有收到其余债券持有人对公司采取法律或其他任何行动的通知,尚德电力会继续与债券持有人和其他债权人协商,希望达成一个各方认可的债务重组方案。但业内研究人士普遍认为,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3月份,该公司的负债总额达35.82亿美元,资产负债率已高达81%。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按照尚德目前的资金情况,根本没有办法支付这笔债务,尚德电力处于破产边缘。由此,尚德电力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出现公司债务违约的企业。而由于坏消息不断,截至本月20日,尚德电力的盘前价跌至0.35美元。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尚德早已经实际破产了。有多家机构给予尚德“卖出”评级,将目标价下调为0美元。

  一位研究人士表示,此前发生的几个债券市场违约案例,最终都是由当地政府“兜底”来解决。但这一次,尚德公司所在地的江苏无锡市政府不再为其“兜底”。无锡尚德破产,意味着以华尔街投行为首的海外投资者可能面临巨额损失。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底,5家华尔街的资产管理公司和对冲基金共持有尚德全部可转债的32%。

  “虽然尚德可转债违约事件看似和国内投资者无关,近期债券市场也处于暖意洋洋的祥和气氛中,但曾经广受争议的‘11超日债’首期债券如期兑付,并不意味着该事件给市场带来的阵痛已经结束。”一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说。数据显示,自2月1日“11超日债”召开2013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后至今,其债券价格已累计下跌了30.25%。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超日太阳2012年年报数据披露,流动性风险进一步显现,其债券价格有可能继续下跌。

  相关信息显示,受超日太阳重组题材影响,此前有机构投资者大举进出“11超日债”以豪赌政府救助机会。很显然,山东海龙、江西赛维和新中基等事件,最终都在利益相关各方的努力下成功化解。一再出现的政府“兜底”,在使债券违约风险仅仅成为“传说”的同时,也令投资者逐渐习惯了“狼来了”式的警情。

  业内普遍认为,尽管远在美国上市,尽管尚德电力在中国大陆企业中并不是第一家债券到期无力偿还的企业,但近几个月“高烧”不退的“尚德事件”,以及公司债券实质性违约的发生,无疑再一次打破了国内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神话,也再度为国内债券市场发展敲响了警钟。

  “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券的上涨势头有可能遭遇逆转,特别是债务偿付拖欠发生之后,这种风险更可能出现。”穆迪分析师郭书岑在近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近日曾公开表示,有大约20%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是容易出风险的,这些项目可能本身没有收入来源,要靠地方财政运用未来的其他收入综合进行偿还。

  华泰证券分析师郭春燕认为,城投债的规模扩张在今年将是确定性事件,预计今年城投债的净融资规模将达7000亿元至10000亿元,同比增长12%至30%。“虽然风险累积已经较大,但是考虑到投资项目的刚性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惯性,城投债的发展规模在今年还将扩大。”

  在今年债券市场发展注定提速的背景下,在债券违约事件发生难以避免的情况下,管理层未雨绸缪抓紧针对违约事件的制度建设,建立市场化的风险管理体系,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债券违约,对债券市场未来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事实上,包括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在内的市场参与各方,都愈加看重对信用风险的提示和引导。为整治信息披露“顽疾”,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日前宣布对包括新中基、中国金茂、石河子国资集团、南京公用控股集团和北大荒股份等5家发行人,主承销商建设银行以及国富浩华、信永中和等两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自律处分。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随着金融脱媒化、利率市场化及社会融资结构变化进一步加剧,社会融资结构大变迁、直接融资大发展等金融生态变革正在债券市场上充分展现。尽管信用债市场未来整体违约风险可能进一步凸显,但从债券市场自身发展、继续大力推动直接融资的角度来看,仍然不能因噎废食。管理层应该进一步优化市场化约束机制,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建立投资保护机制,要求有合理、合规、合法的处分制度,对市场违规成员给予必要的惩罚,约束其行为规范。同时,还应加强对一、二级市场的有效管理与风险监测,完善违约救济制度,建立健全风险转移和对冲机制,推出更加多元的市场风险对冲工具,促进信用风险合理配置,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北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南省委书记调整
  • 体育国足生死战卡马乔欲变阵 冯潇霆或再缺战
  • 娱乐TVB落选港男被曝同性卖淫 5.5万可任玩
  • 财经大众因DSG变速器故障召回38万余辆汽车
  • 科技微软遭美司法部调查:或向中国官员行贿
  • 博客贵州冰雹打烂汽车 实拍北京超美春雪
  • 读书特别策划:宋教仁遇刺百年与民主政治
  • 教育北京家长在美买学区房:30万美元买别墅
  • 育儿无成人陪同14岁以下儿童禁入迪士尼(图)
  • 张庭宾:中俄应结陆权同盟抗衡海洋霸权
  • 姚树洁:伊战10年使美国内外交困
  • 罗天昊:大赦是两会最大的诚意
  • 陈功:中国的法律实际只是政策的延续
  • 陶冬:塞浦路斯是不是又一个希腊
  • 刘军洛:高盛经济学家的话应该反着听
  • 杨涛:债券违约警示债市虚假繁荣
  • 赵伟:中国工资上涨逼走英企?
  • 姚树洁:为啥吴仁宝和华西村奇迹很难复制
  • 李迅雷:资产泡沫下更应关注财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