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编者按:7月3日,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赛康”)顺利通过发审环节,拿到了IPO的通行证。尽管如此,其公司基本面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值得关注。不仅其主营产品今年遭发改委“勒令”降价,幅度高达25%,这将使奥赛康2012年业绩开始面临滑坡的风险。另外,其销售环节数亿元的学术推广费用和惊人的业务宣传费,在严查医药贿赂的大环境下也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主营药品零售价遭下调 业绩面临滑坡
2009年至2011年奥赛康的综合毛利率分别达到91.09%、90.44%和90.99%,但2006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对药品实行了多次降价,医药行业的政策变化决定了这种高毛利下跌的风险。
国家发改委决定从今年5月1日起将消化类药品最高零售价下调。此次最高零售价下调涉及奥赛康的4个产品,其中奥西康(40mg)、奥西康(20mg)、奥维加最高零售价分别从调整前的94.9元、55.8元、127元到调整后的70.5元、41.5元、107元,下降幅度分别达25.7%、25.6%、15.75%。
奥赛康的主营收入大部分就来自奥西康。2009年至2011年,奥西康销售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8.4%、66.96%、52.74%,对毛利的贡献均超过50%。
而这三类产品合计在2009年至2011年的销售收入占奥赛康的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69.19%、72.28%、75.05%,呈逐年上涨趋势;毛利润占比分别为71.3%、74.41%、76.28%,亦呈现逐年上涨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说明书只提到奥西康在近三年的销售额和毛利润占比逐年下降,未突出国家发改委限价对公司的实际重大影响。但是从上述两种产品对公司经营业绩的贡献率来看,毫无疑问,这次降价将使奥赛康2012年业绩开始面临滑坡的风险。
招股书对此也表示,随着国家药品价格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或出台,仍存在国家对《医保目录》中包括消化类、抗肿瘤类等药品下调最高零售价格,药品降价趋势将持续的风险。同时,随着医药产品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以及医院以招投标方式采购药品的进一步推广,公司产品的医院招标价格也存在下滑的风险,进而影响公司的产品销售价格。而且未来因政策调整或市场竞争加剧等原因,其产品售价仍有下调的风险。
销售费用率占六成 招股书解释自相矛盾
奥赛康的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67.66%、64.62%、62.22%。分别为4.02亿元、5.25亿元、8.1亿元。相较于其他上市公司平均30%至40%的销售费用率水平,奥赛康连续3年均超过60%,甚至接近70%,销售费用占比明显偏高。
与新药或OTC类药物相比,奥赛康的品种均为成熟的处方药,销售费用率仍高于佐力药业(54%),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对此,奥赛康给出的解释称,可比公司上市后营销网络建设多已相对成熟,推广费用率相对较低,而公司部分产品处于成长期,要保持在营销方面的投入以扩大市场占有率。
但与此同时,招股书又在强调公司的营销队伍和营销网络优势,称营销网络已覆盖全国除西藏、港澳台外全部省份及其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重点城市,在全国拥有800余家经销商,产品在全国超过3000家县级以上医院均有销售。
另外,奥赛康销售费用中的业务宣传费高的惊人。以2011年为例,奥赛康的业务宣传费用高达1.31亿元,平每月高达1100万元。如今专业期刊和大型电视台正常每期广告费用也就几千到数万元不等,每月如此高的宣传费用如折算能投放的广告期刊数目的话,有反常规,因此该笔费用真正流向何方还是个疑问。
与上述巨大的销售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奥赛康作为一家国家核准的高新技术类制药企业,其2009年至2011年的研发费用却分别仅有2435万元、3253万元、7609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仅为4.09%、4.00%、5.84%,不仅远低于业务宣传费用,与庞大的学术推广费相比,就更不值一提了。
学术推广耗资巨大与政策“相逆”
2009年至2011年,公司学术推广费分别为1.7亿元、2.14亿元和3.47亿元,分别占销售费用比重的42.3%、40.7%和42.8%,成为销售费用的第一大项。
招股书显示,其主要采用学术推广和代理两种销售模式,其中学术推广是主要销售模式,即通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办事处组织学术推广会议或研讨会。所谓请医生外出开学术会议,主要是制造一个名目,以便请医生去旅游、帮医生安排高档酒店、送礼品、红包等。
但在今年全国范围内都对医疗系统的商业贿赂进行“严打”的环境下,医药代表们现在不敢在医院给医生钱,学术会议的费用也查得很严。而奥赛康的学术推广费用如此之高,恐有被“盯住”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