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2月2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第八十四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于北京时间今天上午9点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痴迷于好莱坞电影的影迷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在那里。让中国观众欣喜的是,山东省杂技团的杂技《蹬人》登上奥斯卡的表演舞台,这是奥斯卡颁奖礼上首次出现中国杂技表演,也许多少能够弥补中国电影人没有携作品亮相奥斯卡的遗憾。
奥斯卡金像奖是由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学院奖。1928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的好莱坞举行。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仅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
在刚刚结束的颁奖典礼上,一部充满怀旧情结的黑白默片《艺术家》成为最受关注的影片,共获得10项最佳提名,并最终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影片以及最佳男主角在内的5项大奖,成为这届奥斯卡最大的赢家。影片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末,默片时代的大明星乔治·瓦伦丁偶遇小演员佩皮·米勒的故事。新出现的有声电影使米勒迅速蹿红成为巨星。瓦伦丁却反感电影革命,坚持自掏腰包拍摄默片,结果遭遇破产,被观众彻底遗忘。在数码特效日新月异的当下,像《艺术家》这样复古色彩极其浓烈的作品获得学院肯定,也创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好莱坞似乎在以此向胶片时代致敬。
但同时,数字技术对电影业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已经连续举办10届颁奖典礼的柯达(微博)剧院,因柯达公司不久前申请破产保护,遭遇了"临阵改名"的变故。由于柯达公司获准终止柯达剧院的冠名权合同,柯达剧院所有者已将"柯达剧院"更名为"好莱坞高地中心","柯达剧院"这一名称也将成为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历史。颁奖典礼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汤姆·谢拉克坦陈,剧场名称的变更"也是今年颁奖典礼的新元素之一"。
1999年,柯达公司与拥有这一剧院的CIM集团签署了为期20年的冠名合同。2001年,拥有3300个座位的柯达剧院投入使用,并从2002年起成为奥斯卡历史上首个"永久颁奖地"。柯达已在1月份申请破产保护,其负债规模高达67亿美元。至此,柯达已无力承担奥斯卡颁奖礼的冠名费用--每年360万美元的支出。
柯达胶片曾长期是电影摄影师们的最爱,把柯达的名字与有着"电影界奥林匹克"之称的奥斯卡奖联系起来可谓"绝配"。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影采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种种数码电影剪辑软件取代了一个个落满胶片残屑的剪辑室。数码技术的日益普及给各大电影厂家节省了大量经费,但也严重侵蚀了柯达公司的胶片业务,使其收入迅速减少。
电影资深媒体人朱玉卿认为,整体环境的变化推动着电影从胶片时代向数字时代的转变。
朱玉卿:以前不管是电影的拍摄,电影的发行和放映围绕胶片来展开的,以前都用胶片的拷贝来发行,用胶片来拍摄,电影院有胶片的放映机,但是现在问题出在哪呢?全部数字化了,国内现在荧幕有9000多块,意味着国内的放映机有9000台左右,但是其中有7000多台都是数字化的放映机,不用胶片放映了,所以现在是从制片、发行到放映全部数字化了,这样的话胶片的空间是非常非常小了。
美国主流院线将在2013年年底停止放映胶片电影,西欧将于2014年年底完成。胶片电影从此将成为艺术剧院的珍藏。北京光合映画影视副总李磊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胶片的成本比较高。
李磊:国内最早一部完全没有胶片拷贝的大片是《蓝精灵》完全数字化的,数字拷贝全国只要有几万就够了,在交配时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因为一个胶片成本大概在8千到1万左右,全国多少家电影院,全部覆盖到你要花多少钱。
除了终端采用数字化已成趋势,拍摄中数字化也已经成为趋势。朱玉卿说,用数字拍电影更加便捷。
朱玉卿:一切都是围绕数字进行,剪辑中,以前都是用剪刀来剪胶片,而数字拍摄的直接可以在工作台上剪辑,当然需要数字素材。如果用胶片,必须胶转磁,然后在放在数字台上来操作,何必多那一道工序。
除了更加便捷,成本也是很大的原因。李磊说,尽管用胶片拍出来的电影很有质感,数字化拍摄在这方面相对较差,但由于成本原因,从2009年开始国内大部分电影都是数字化拍摄。
李磊:现现在基本都是数字来拍,第一它普及起来很快,第二是有成本方面的优势。比如我们的《光辉岁月》基本上是三台数字机在拍摄,如果换成胶片,一盒胶片多少钱,我们拍电影有很多地方需要NG,特别废胶片。如果是数字的话,就可以直接覆盖,成本会低好多。
记者:如果数字的话可以删掉重新来?
李磊:对,都可以直接覆盖。
尽管柯达公司放弃了奥斯卡颁奖地的冠名权,但并不意味着柯达彻底丧失了对奥斯卡的影响力。"柯达取消冠名权这一事件,勾起了人们对胶片电影和底片剪切员这一工种的回忆。"
实际上,获得第八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提名的9部影片中,《艺术家》、《生命之树》、《帮助》等7部影片都采用胶片拍摄,只是在后期才使用了数码编辑和发行技术。美联社认为,奥斯卡奖的评委们在挑选电影时仍很在意电影屏幕上的 "颗粒感",也就是那种"看起来更像电影"的感觉。
不过,电影业告别胶片、拥抱数字是大势所趋。在电影《艺术家》的结局中,瓦伦丁逐渐接受了有声电影,重启了事业,与米勒的爱情也愈发深厚起来。这一喜剧的结局对与技术进步联系紧密的产业界来说,恐怕有着更深的启示--面对着汹涌澎湃的技术进步潮流,只有那些敢于直面、勇于尝试的企业才能挺立潮头,永葆生机。
处于破产保护状态的柯达公司也在追求喜剧结局。去年10月,柯达公司允许巨幕电影公司使用其激光投射技术专利,以便在原先只能放映胶片电影的穹顶剧院和大型剧场放映数码电影。许多对胶片电影充满感情的人们也许期待着,拥有131年历史的柯达公司与电影业的"情缘"不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