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16日电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在15日对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例行环境监测时发现,C平台附近仍有油花溢出。中海油16日在其网站科普蓬莱19-3油田地质常识,表示人们普遍担心的地震对油气田影响甚微。
仍冒油花 将分时段索赔
自8月31日康菲公司宣布完成“两个彻底”后,蓬莱19-3油田溢油从未彻底停止过,总有油花和油带浮在海面。国家海洋局16日公布了15日北海分局对蓬莱19-3油田周边海洋环境的监视监测结果:C平台附近有油花溢出,最少35个/分钟,最多295个/分钟,当日溢油量约为6.56升。08:00时在C平台东侧发现的油带面积约0.003平方公里,10:51时清理完毕。由于海况原因,当日未进行海底油污清理作业。
据央视报道,国家海洋局对康菲公司的索赔将以8月31日为界,对8月31日之前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着手开始索赔。9月1日之后油污造成的污染,将向康菲公司另行索赔。
蓬莱19-3油田的形成
蓬莱19-3油田为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海上油田,它位于山东半岛北部的渤海中。从构造上来看,它位于渤海湾盆地东部渤南凸起上。
形成于3600万年至5000万年前的沙河街组地层,是这一地区的“烃源岩”,其生成的油气,成为蓬莱19-3油田的“主人”。在约2300万年至250万年前之间,即馆陶组与明化镇组地层沉积时期,堆积了大量的河流沉积砂体(储集体)。来自“烃源岩”的油气,大约在200万年前开始,通过以断层为主的各种通道,陆续进入这些 “住所”。
蓬莱19-3油田所在地为渤海湾地区构造相对复杂的区域,断层相对较复杂,部分浅层断层(在目前石油所在地层之上)与油层相连,但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因而维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
油藏与断层
要摸清蓬莱19-3油田的地质状况,需先了解两个地质概念。
一是油藏,即原油在岩石孔隙空间中的一种聚集。油藏的形成必须具备生油层、储集层与盖层,其中生油层提供了油藏形成的物质基础;储集层提供油气储集与保存的场所;盖层它能阻止储集后的油气的逸散。另外,油藏的形成,它实际是油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与保存在时间上与空间上有机地匹配的结果。一个油田内可有一个或多个油藏。
二是断层,即一种沿岩层或岩体的断层面或断裂带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构造现象,常表现为岩层的不连续、被错开、及地层重复或缺失等。
断层的封堵性,即油气藏内部或贯穿油气藏的断层对流体沿断层面或穿越断层方向的流动抑制能力。多种内因与外因均会导致断层封堵能力发生变化。
蓬莱19-3油田内部储层相对复杂,在油气藏形成时期(约200万年前),即构造运动相对活动时期,断层是开启的,也就是油气沿着断层面,运移至目前地下位置。之后,断层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的封堵性,抑制了油气向外的逸散,使油气保存在目前的地下位置。
油气渗漏
油气渗漏会在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影响两种情况下发生。
在没有人类活动的情况下,地下油气依靠天然能量,沿断层、裂缝或具有渗透能力的岩层渗流至地表。通常在地表或近地表所见的油苗、气苗或沥青等,是自然条件下的油气渗漏。
新疆克拉玛依的黑油山即是典型的自然条件作用下的油气渗漏。黑油山由一层一层的油泥历经几百万年堆积而成。多年来,一直在地层自然压力的作用下源源不断地向外冒油。如今,山坡上仍有上百处冒油的泉眼。
人类的注水开发,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引起油气渗漏。在油田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高压带。若局部高压带与贯穿地表的断层相通,且地层压力足以突破断层对流体的封堵能力,就可能导致地下原油渗漏至地表,发生漏油现象。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发生。
蓬莱19-3油田开采目的层(油藏)形成于大约2300万年前至250万年前之间,是河流沉积产物(砂体)。一定空间范围内,这些沉积产物发育的砂体数量不等,形态各不同,砂体连通程度也存在差异。蓬莱19-3油田所在区域的断层,在油田开发之前处于封闭状态。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因地下储层(砂体)分布复杂性,局部注采比失调,导致油田的局部范围内地层压力偏高。当地层压力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时,地层和断层的稳定性被破坏,形成渗漏通道,因而发生了海底溢油。
链接:相关知识
注水采油
注水采油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一种采油方式。所谓注水采油,即利用注水设备把质量合乎要求的水从注水井注入油层,保持油层压力,驱替地下原油至油井,这是一种以提高石油采收程度,从而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方法。
自油田实施注水措施至当前注入油层的总水量,是油田累积注水量。一般在油田天然水体不发育的情况下,为维持油藏总体压力,达到注入量与采出量的平衡,累积注入水量与累计产出液体量接近。
在正常油藏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当累计注入水量与累计产出量近似相等的情况下,油藏地层压力应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附近。但在油藏内部的某些局部,因为开采层(储层)的连通程度为限,有时在靠近注水井的局部区域,注采不平衡,在一定时间内,形成局部高压带。
地震对油气田的影响
地震与油气田的形成有何关系?不少人都有此疑问。
地震活动主要是由地下构造运动引起的,是构造运动最直观、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地震实际上是地下能量的释放过程。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3.990,0.02,0.50%)地震带,75%的地震能量集中释放在这条带上。
在震中附近区域,地震活动尤其是大型浅源地震活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油气藏内部的应力发生瞬时变化。在特殊情况下的强地震活动,也可导致沟通地表与地下油藏的断层封堵能力发生改变,进而形成短期的油气逸散现象。
根据全球地震已发生状况及其对油气田的生产影响,在当今油气生产的技术条件下,地震活动对油田所在区域的环境变化影响甚微。(中新网能源频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