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菲石油没有如期完成“两个彻底”
将对康菲石油提出生态索赔
本报北京9月2日电 (记者 董伟) 国家海洋局今天认定,康菲石油没有如期完成“两个彻底”,下令蓬莱19-3全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钻井、停止油气生产作业。在实施“三停”期间,康菲石油为开展溢油处置的一切作业应在确保安全、确保不再产生新的污染损害的前提下进行。与此同时,国家海洋局将代表国家对康菲石油提出生态索赔。
蓬莱19-3油田,位于山东半岛北部的渤海中,属于特大型整装油田。该油田由中海油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康菲中国石油合作开发,作业方为康菲中国,是国内建成的最大海上油气田。今年6月,该油田B、C平台分别发生溢油事故,为全社会所关注。国家海洋局曾要求康菲石油在8月底前彻底查明并且封堵溢油源(即“两个彻底”)。
8月31日,康菲石油在最后时刻向国家海洋局提交了完成“两个彻底”的总结报告。国家海洋局充分利用日常监测数据并经过现场核查和专家审查,认定康菲公司没有完成“两个彻底”。依据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对事故原因、性质和责任所作出的结论,国家海洋局决定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加强对溢油事故处置监督管理。
之前,康菲石油已经明确表示,通过对B平台周边区域降低油藏压力,作为溢油通道的断层已经被封闭。公司还会继续实施额外的措施来进一步确保渗油不再发生。通过在C-20井实施打水泥塞程序,公司已经切断了该溢油源与C平台附近环境的任何连接。
然而,联合调查组不认同该结论。据介绍,综合各方面意见,国家海洋局认为康菲公司在落实“两个彻底”方面初期进度缓慢,后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截至8月31日,B平台附近海域集油罩内液体累计回收总量约305立方米,累计污油量约28升;C平台累计清理海底油基泥浆406.5立方米。
不过,执法人员经卫星、飞机、船舶、现场远程视频和溢油雷达、水下机器人等现场监视监测核查表明,C平台海床残留油污未彻底清理,附近仍有油花持续溢出,并有油带存在,B平台附近溢油采取集油罩回收的方式,也不是根本措施。因此,对溢油源的彻底封堵没有完成。9月2日,联合调查组一致审议通过了上述对康菲公司“两个彻底”总结报告的审查意见。
对于事故的原因,康菲公司归结为自然因素:“初步结果显示,可能是由于油藏压力导致油藏液体沿断层向上运移至海底。就B平台而言,这是该油田已知的第一次海底渗油事件。就C平台而言,矿物油油基泥浆泄漏是由于钻井作业期间钻遇油藏中的未预见高压带。我们在48小时内通过打水泥塞对C-20井进行了永久封堵,溢油随即被停止。”
可是,联合调查组在勘察溢油事故现场、质询相关责任方、调阅大量原始数据资料等工作基础上,对事故原因、性质及责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初步认为:造成此次溢油的原因从油田地质方面来说,由于作业者回注增压作业不正确,注采比失调,破坏了地层和断层的稳定性,形成窜流通道,因此发生海底溢油。
联合调查组认为,B平台没有执行总体开发方案规定的分层注水开发要求,B23井长期笼统注水,无法发现和控制与采油井不连通的注水层产生的超压,造成与之接触的断层失稳,发生沿断层的向上窜流,这是B平台附近海域溢油事故的直接原因。此外,B23井注水出现异常,理应立即停注排查,却未果断停注,造成溢油量增加。
C平台未进行安全性论证,擅自将注入层上提至接近油层底部,造成C20井钻井过程中接近该层位时遇到高压发生井涌。同时,违反经核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C20井表层套管过浅,发生井涌时表层套管下部地层承压过高,造成原油及钻井泥浆混合物侧漏到海底泥砂层,导致C平台附近海底溢油。
联合调查组对以上原因分析后认定,由于康菲公司没有尽到合理审慎作业者的责任,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属于责任事故。
鉴于目前对溢油源的彻底封堵没有完成,如维持现有开发方式可能产生新的地层破坏和新的溢油风险,国家海洋局责令蓬莱19-3全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钻井、停止油气生产作业;责令康菲石油必须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继续排查溢油风险点、封堵溢油源,并及时清除溢油事故油污;重新编制蓬莱19-3油田开发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核准后逐步恢复生产作业。
另外,在实施“三停”期间,康菲石油为开展溢油处置的一切作业应在确保安全、确保不再产生新的污染损害的前提下进行。为保证安全、保护油藏和减轻地层压力而必须实施的泄压作业或为封堵溢油源实施的钻井作业,应抓紧制定可行有效的方案并经合作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认可,主动接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严格监管,确认作业确有必要并保证不再发生新的溢油和其他环境风险。同时将泄压作业等有关处置的方案向社会及时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同时,针对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关于海洋生态索赔的规定,国家海洋局将代表国家对康菲公司提出生态索赔。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SourceP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