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澳签下最大一单贸易合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5日 07:35  京华时报

中澳签下最大一单贸易合同

  制图杨佳宁中海油与BG的合作,是一项涉及液化天然气整个产业链的全方位合作。

  中海油斥巨资澳洲购气国内气源再添“外援”  

  昨天,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与英国天然气集团(BG)在京签下一个由43个小协议组成的大协议:双方将携手在澳大利亚开发、处理、运输天然气;中海油每年从BG采购360万吨液化天然气,为期20年。据了解,这一协议的价值将高达700亿美元,成为澳大利亚近年来最大一笔天然气出口交易,也是中澳之间最大的贸易合同。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我国国内天然气的产量在逐年增加,但仍无法完全满足国内需要,我国正通过进口管道气与液化天然气这两条主要途径应对和缓和国内的供需矛盾。据悉,在去年多个区域出现的“气荒”中,我国正是通过临时进口液化天然气等方式缓解了当时的紧张局面。

  【事件】

  中英澳三方合作采气

  昨天,在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英国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和澳大利亚联邦资源及能源部长弗格森的共同见证下,中海油与BG在京签署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及澳大利亚柯蒂斯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有关协议。根据协议,中海油将每年从英国天然气集团采购360万吨液化天然气,为期20年。协议将在中澳两国政府批准后及2010年项目最终投资决策后生效。 

  据介绍,除液化天然气购销之外,上述协议还包括中海油与BG携手在澳大利亚柯蒂斯进行煤层气开发、天然气液化处理、造船、运输等内容,是一项涉及液化天然气整个产业链的全方位合作。根据协议,中海油将获得柯蒂斯项目煤层气资源储量5%的权益以及第一条生产线10%的权益。中海油与BG将共同组建船东公司,在中国建造两条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记者了解到,中海油的这一采购合同使其成为澳大利亚柯蒂斯煤层气项目的基础买家,从而最根本地促进了该项目的实施。因为一般而言,一个大型的气源开采项目只有在确定最终的主要买家以后,才会确定启动开发,而煤层气的开采要比普通天然气项目更难。一位参与了此次合作谈判的中海油人士告诉记者,这是中海油第一个全产业链的海外贸易合作,这也正是相关谈判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看点】

  为中澳最大贸易合同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中英澳三方的合作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煤层气为原料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也是澳大利亚迄今最大单一买家的液化天然气协议之一,标志着以煤层气为原料的液化天然气将首次销往全球最有潜力的中国市场。 

  尽管三方昨天没有透露合同的估值,但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三方合同的价值可能高达700亿美元,将成为澳大利亚近年来最大一笔天然气出口交易,也是中澳之间最大的贸易合同。此前,中澳之间最大的贸易合同是去年中石油与埃克森-美孚达成的约500亿澳元采购合同,中石油在20年内每年向埃克森-美孚在澳大利亚的项目购买230万吨液化天然气。 

  正因为价值巨大,中英澳三方均对该项合作重视有加。三方政要纷纷表示,该项合作既可拉动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也能增加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并创造了英国公司对华合作的榜样,是三赢的结果。 

  尽管目前市场上有关中澳贸易关系的传言甚多,但前来出席上述项目签约仪式的澳大利亚联邦资源及能源部长弗格森昨天表示,能源合作是澳中之间贸易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的合作是互利、共赢和健康的,相信澳中之间的合作会推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项目将创造4万个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它为澳大利亚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商机,这些企业将通过中海油搭建的桥梁在中国市场找到机会”。

  【影响】

  国内气源再添“外援”

  在昨天签约的液化天然气合作项目中,中海油每年将从BG采购360万吨液化天然气(相当于5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期20年。这无疑为国内气源再添“外援”,有利于缓解国内“气荒”。 

  “尽管国内天然气产量逐年增加,但仍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昨天,出席合作签约仪式的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告诉记者,中国今后将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天然气市场中,“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未来的需求量还将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 

  刘琦表示,目前我国正在通过进口管道气和引入液化天然气这两条通道来缓解和应对突出的天然气供需矛盾,去年我国共进口了580万吨液化天然气,增长率达67%。“现在广东、福建、上海的3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已经建好,而江苏、浙江、珠海等地也在顺利推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建设”,刘琦称,我国沿海地区还将修建多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中英澳三方此次合作项目对中国的意义还不仅仅限于缓解天然气供应紧张。我国是煤炭大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煤层气为原料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中海油全产业链参与该项目,将促进国内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从内在上增加国内气源的供应。 

  “煤层气是天然气最现实的补充能源,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然而,由于受制于技术欠缺等原因,我国的煤层气十一五开发计划没能如期完成。这一全球最大的煤层气开发项目无疑将为我国的煤层气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刘琦告诉记者。

  >>延伸

  国际能源巨头纷纷牵手中企

  “中海油是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无论是其工作方式还是胆识和远见。而且我所有的同事都同意我的这一观点。”昨天,BG首席执行官弗兰克·查普曼在签约仪式上风趣说道。他进一步表示,中海油与BG的合作开始于2006年,本次协议的签署不仅是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深化,而且是双方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我们已经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奇迹,对这一项目的前景更有信心,让我们大踏步地进入合作的下一个阶段”。 

  弗兰克·查普曼的话或许道出了很多国际能源巨头的心声。今年以来,国际能源巨头密集牵手中国能源企业。 

  昨天,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首席执行长马哲睿告诉记者,该公司与中海油在乌干达的合作项目进展良好,公司还准备在卡塔尔与中海油合作。此外,道达尔正与中石油共同竞标委内瑞拉的Carabobo能源项目,道达尔还试图为其法国Dunkirk炼油厂寻找一家中国合作伙伴。 

  壳牌首席执行官傅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透露,壳牌正在与中石油研究在中国建立炼油厂,“我们还正在为伊拉克一个油田区块的开采权寻找合作伙伴,正在与中石化进行交流,尽管还没有达成最终协议。”就在3月22日,中石油与壳牌联手收购了澳大利亚第一大煤层气生产商ARROW,次日双方又签约在四川勘探致密气。 

  以往,中国能源企业却难入国际能源巨头“法眼”。而如今,中外能源企业的牵手合作却大有渐成潮流的趋势。对此,有业内专家表示,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背景下,中方雄厚的资金实力渐显;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需要安全的能源保障;中国能源企业对不稳定地区能源、新兴资源的接受能力比以往更强;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国际能源巨头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在上述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下,中外能源合作将越来越多。 

  也许壳牌首席执行官傅赛的一句话最有代表性——中国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能源公司的合作有着长期潜力,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国内市场上,也表现在在国际市场的联手合作方面。

  中海油港股微涨

  【股价】

  中海油上市旗舰——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昨天以12.68港元开盘,一路震荡,当日最高价12.68港元,最低价12.4港元,并最终报收于12.46港元,较前一交易日微涨0.08港元,涨幅0.646%。成交额为3.97亿港元,进入港交所前二十大成交金额股票,排名第16位。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