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鹏
产能的盲目扩张导致了丰田今日危机。“一味求大”的企业发展思路给我们热情高涨的中国车企浇了盆冷水,丰田危机正警示处在“青春期”的国内汽车企业——稍安勿躁。
丰田患上“大企业病”
丰田的质量管理一直被视为传奇,此次全球范围内超过800万辆的问题车召回事件使他辛苦建立的良好形象一夜崩塌。除此之外,丰田的企业文化和领导力问题也在日益凸显。在过去的一个月中,8款丰田的车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门”,公众对公司的信任程度一落千丈。
张志勇在分析丰田危机时明确对记者表示,丰田最大的危机就是 “求大”。每年50万辆生产能力的大幅扩张,最终获得的是质量控制体系的脆弱以及产品质量的下降,其实丰田的召回事件从2005年左右就已经开始显露苗头。
他说,由于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汽车市场萧条,造成了裁员、停产、人心不稳。同时,丰田数年的扩张成果没有获得及时的消化,许多新的工人没有适应丰田的企业文化,熟练程度在危机面前更是欠缺培训和提高的机会。丰田作为目前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特别是在美国市场占有更高的份额,因而这种危机显得更加严重。
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也在向公众道歉时指出,丰田的增长速度可能过快,从而忽略了认真培训员工。但我们发现,在中国,丰田的两家合资企业特别是一汽丰田,一直被业界评价为保守型企业,其扩张速度远远落后于国内众多汽车品牌,与自主品牌每年100%的增速更是无法相提并论。
国产品牌警惕“产能冲动”
值得一提的是,“盲目扩产”的苗头正在国内汽车业内蔓延。根据国内部分企业已经公布的2010年销量计划,得出2010年国内主要18家合资企业和17家主要自主汽车企业2010年销量目标约为1230万辆左右。而上述企业的销量占2009年全年总销量的74.4%,按照这个比例推算2010年国内汽车销量在1600万辆左右。
对此,张志勇认为,企业产销目标高低其实无可厚非。“但一些企业可能误判从而制定过于乐观的目标,这样肯定会造成企业生产销售的损失。”
但他认为,规模的无限扩大会逐渐产生一种收益递减的趋势,就是说,企业的收益率,以及管理效率会随着规模的扩大呈现抛物线的走势,当规模达到一定的峰值时,如果没有其他创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来突破,那么收益率和管理效率就会随之下降。
加强质量管理势在必行
虽然自主品牌车型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召回事件,那么中国汽车质量都在丰田之上吗?其实不然,诸如爆震、半轴异响、烧机油、刹车油管与悬挂连杆干涉等等更多相似的问题一直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如影随形”。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许多厂商在生产线上都有着严格的质检工序,但是这些质检工序只能针对生产装配环节出现的问题做到排查,而因为产品设计以及本土化改造等等环节出现的问题却难以发现,特别是发现可能涉及召回的车辆缺陷时,自主品牌厂商们是积极处理全面排查?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呢?
张志勇认为,汽车质量问题在2009年非常突出,几乎所有的外资厂商都牵涉到其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在出现问题以后,汽车厂商如何应对。“中国车企,特别是自主品牌,需要加强练好内功。而内功的关键在于管理。”他说,“其不仅仅是生产现场的管理,还包括整个物流体系的管理,也包括研发设计的管理,以及对于渠道的管理。这是丰田给我们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