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6日00:21 法治周末
资料图。资料图。

  违规校园贷仍潜行

  结合前期校园贷整顿中“开正门、堵偏门”的原则,持牌机构开展校园贷产品,应属于政策鼓励的范围;其他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应被界定为违规行为

  法治周末记者 罗聪冉

  10月,广西南宁某高校的一名大二学生因无力偿还高额借贷选择自杀,在此之前,该学生曾向同学和多家网贷平台借款奖金160万元用于赌博,最终不堪压力用极端方式选择结束;

  11月,海南省一所高校的大一学生,通过两家网贷平台与6人发生借贷关系,原本只是想借1300元,没想到通过“续期费”“利息”等费用,3个星期里就变成了借贷10000元……

  恶性事件还在不断发生。尽管今年6底以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通知,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重拳整治仍未阻止部分网贷平台继续“顶风”开展校园贷业务。

  11月29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关于近期部分网贷平台涉嫌违规开展校园贷的巡查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称,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以下简称“技术平台”)巡查发现,仍有少数网贷平台涉嫌违规开展校园贷业务。

  到底还有哪些平台在开展校园贷业务?被下红牌后,未来格局将会怎样?

  特征

  变相收费 实际借款利率较高

  《公告》指出,部分网贷平台为吸引大学生参与校园贷业务,对外宣称低利率甚至零利率,但通过收取高额的管理费或保证金,实际借款利率较高。

  例如,“58money”平台上的借款产品“青春宝”,该产品宣称:适用人群为大专、本科院校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借款额度为500至3000元,其中借款金额的10%至15%为保证金,正常还款结束后退还;借款利率为0%/月。不过,技术平台发现,如果大学生进行借贷后,该平台每个月会收取3%的管理费,年化管理费用则为36%,同时考虑到该平台还会收取借款金额10%至15%的保证金,实际借款利率超过40%。

  法治周末记者发现,目前“58money”平台上官网的“青春宝”还能显示,在填写借款金额、借款期限、还款方式、3位紧急联系人、提交身份证、学生证、生活照、芝麻信用分截图等信息后,可提交申请借款。

  12月1日,记者通过拨打“58money”官网客服热线与该平台客服取得联系,告知其采访意图,并向客服提供的邮箱发送了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相关回复,待12月4日记者再次拨打官网客服热线时,却被提示该号码“已被暂停使用”。

  学生因向校园贷借款而背负上巨额欠款的情况,屡见不鲜。对此,网贷天眼研究员李雪介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人民法院予以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部分平台在利率之外加收管理费、保证金等其他费用,实际上是为了掩盖高利率的事实。”李雪谈道。

  为了治这一“顽疾”,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其中规定,各类机构以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等。

  手段

  诱导性宣传 借款门槛低

  那么,高额利息之下,缘何学生还会去借贷?记者在《公告》中看到了一些网贷平台的“惯用伎俩”。

  《公告》指出,部分网贷平台为了掩盖“高利率”的事实,大玩“文字游戏”,对外宣传时采用“不指明利率期限”或者让用户易忽视的方式注明“月利率”,涉嫌诱导性宣传。例如,一家名叫“易学速贷”的平台,其核心业务为“大学生贷款”项目,其在平台官网宣称“利息低0.99%”,未标明利息期限。不过,技术平台发现,该平台实际年化借款利率超过24%;同时,还宣称“有保障、安全性高”,极具误导性。

  同时,《公告》还指出,部分网贷平台为吸引大学生借贷,借款门槛低,使得在校学生能够轻易借贷资金。例如,一家“学信易贷”平台,其宣称“当天审核,当天到账,覆盖人群广,全日制统招在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都可申请,流程简单易操作”。

  12月1日,记者多次拨打“易学速贷”官网电话,无人接听;对其官网客服邮箱发送的采访邮件,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12月4日晚间,记者再次访问该网站时已无法打开,提示“网站维护中”。另一家“学信易贷”平台的客服QQ,记者多次联系,未收到回复;对其官网邮箱发送的采访邮件,截至发稿也未收到回复。

  对于《公告》所总结的手段,早在今年9月,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就公开谈道,很多所谓的网贷平台,做了不诚实、虚假的宣传,告诉学生贷款很方便、很便宜;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金融知识不丰富,便去贷款,最终成了高利贷。

  业界有观点认为,对于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来说,贷款门槛显然是越低越好,而校园贷正是“看穿”了这一点,纷纷打出“低门槛”广告,但是这种低门槛贷款,到最后却让在校学生“好借难还”。

  此外,李雪补充,从学生角度而言,部分学生已经接受了超前消费的理念,习惯“花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儿”,但在客观上,学生群体没有独立的收入来源、又缺乏自制力和风险意识,极低的贷款门槛极易让他们掉入校园贷的陷阱。

  “变种”

  以消费金融、“创业贷”等名义掩盖本质

  实际上,自今年6月,银监会等多部委就校园贷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校园贷乱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业务规模也得到遏制。不过,市面上还存在着一些变相从事校园贷的“套路”。

  《公告》指出,部分网贷平台为规避监管,以“消费贷”“助学贷”“大学生创业”等名义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借贷服务,此类借贷实为校园贷。例如,“帮贷师”平台打着“面向大学生活周转、创业、消费的贷款”口号,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借贷;“好学贷”平台以“大学生消费贷款”名义进行校园贷业务。

  记者注意到,自被《公告》点名“批评”后,目前这两家平台的官网网址都已无法打开。然而,除了这两家平台之外,记者发现,在不少网贷QQ群中,不断有人发送可以办理校园贷的广告。

  例如,一位QQ名为“等等”的用户宣称:“全日制大专以上的没毕业学生,3000元起步,无视芝麻分,无视征信,无视网贷负债。欢迎中介合作,油水多多!”记者以未毕业学生身份进行咨询,“等等”告诉记者,其手头有两家分期消费平台可以进行操作,额度最少3000元起,下款点位10个点(即其会收取10%服务费),只需将个人资料发送给其即可。

  还有一位北京地区的QQ用户也告诉记者,其手中有多家平台可为学生提供贷款。当记者追问涉及哪些平台时,其回复需线下交易:“用手机当面操作,当天拿钱,收费10个点;另准备4样东西:使用了半年的实名制手机号、银行卡、学号、身份证。”

  李雪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虽然现阶段要求网贷机构一律暂停开展校园贷业务,但仍有不少平台打起了擦边球——有的转型为消费分期购物平台;有的推出了校园贷的“变种”,如“助学贷”“培训贷”“创业贷”“美容贷”等,诱导学生贷款;更有甚者,打着招聘兼职的旗号,引导学生办理贷款。

  对于部分平台屡禁不止的原因,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仍然处于整改期,平台数量依旧数以千计,站在监管的角度,很难精准监测到每一家平台的运营情况,这就使得部分平台基于业务增长或逐利需要,顶风作案;另一方面,18至24周岁的借款人并非都是学生身份,在借款人有意隐瞒的情况下,平台借助大数据模型进行授信审批,很难精准确定每一个借款人的真实身份,大学生成功下款的情况也就难以避免。”

  未来

  持牌合规机构获利好

  校园贷恶性事件频发,也引发了监管关注,一系列监管措施雷霆出击。6月,银监会等三部委明确要求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逐步消化存量业务;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提供定制化、规范化的金融服务。

  近日,《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出台,其中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发行、管理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直接投资或变相投资以“校园贷”等为基础资产发售的(类)证券化产品或其他产品。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此次通知中关于校园贷的整顿,是对此前银监会等三部委整顿校园贷精神的再次确认,其要求切断校园贷等产品向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的渠道,是从资金源头上去除了校园贷发展的途径。

  记者注意到,目前,还有蚂蚁金服、腾讯、京东金融等企业,有面向大学生的消费金融、微粒贷、现金贷等业务。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曾经发文表示,“校园贷”不能狭义地从地域或身份来理解其含义,持牌机构仍可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为大学生提供金融服务。

  杨东认为,蚂蚁金服、腾讯等企业具有网络银行等金融牌照,也具有购物、社交等场景,能够了解大学生消费能力和信用度,风控能力较强;因此,在这些平台上,大学生同时也是金融消费者,平台在对其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在一定限额之内进行一定的放贷,或提供其他金融服务,与银监会整顿校园贷的规定并不冲突。

  薛洪言也认为,结合前期校园贷整顿中“开正门、堵偏门”的原则,持牌机构合规开展校园贷产品,应属于政策鼓励的范围;除持牌机构外,其他机构开展现金贷、校园贷等业务,应被界定为违规行为。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