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6日01:21 北京晨报

  高价地的逻辑悖论,开发商难免赔本赚吆喝

  杨奕

  上海、深圳、北京、厦门……在人们的惊呼声中,价格一个更比一个高的地块,让上周的土地市场着实够刺激。

  “六一”当天,信达地产以58.05亿总价夺得上海宝山区顾村一地块,溢价超过303%。第二天,深圳,中国电建集团以82.9亿拿下龙华上塘商住地块,折合楼面价高达56781元/平方米;北京延庆,土地成交楼面价已经超过3万元/平方米,超过区域在售商品房价格近3倍。6月3日,北京市国土局官网挂出一宗通州地块,起始价高达87亿元,已经超过去年的总价地王——丰台白盆窑地块。同一天,万科以21亿元夺得厦门翔安地块,溢价率242.26%,楼面价22336.84元/平方米,晋升为翔安新地王。

  地王如此密集。有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产生的新“地王”已经超过100个。从开发商拿地逻辑来看,今年楼市成交较热的城市,也是土地被疯抢的区域。尤其是南京、苏州、合肥、厦门等二线城市,春节后房价迎来了突如其来的暴涨,土地成交价随之不断被刷新,南京、苏州不得不出台相应的土地限价政策。

  经济下行,楼市在突然暴涨之后的未来难测,而凭借高价地成为网红的房企融创、保利、信达等今年上半年的拿地金额都超过了200亿。

  “地王”背后,必然有资本的驱动。银根宽松,企业的资金成本下降。同时,实体经济不景气,过多的流动性需要寻求出路,资本方把投资目光放在了土地等资产。从土地市场的情况看,一线城市的土地供给量出现明显减少,企业拿地又必须选择有人口流入的成交活跃区域,部分二线城市于是成为焦点。企业拿地的所谓不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对优质资产的恐慌。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的话说,这是“资金潮涌动下的资产慌”。

  在近期成交的高价地中,地价超过房价的地块不在少数,这是否意味着未来房价会更加考验买房人的小心脏呢?有业内人士认为,按照目前地价的趋势,需要未来两年房价上涨50%以上,这些高价地才能保本。但是,“击鼓传花”的游戏能否玩下去,付得起未来房价的人是否愿意接盘,谁也无法打保票。不过,有一点应该可以肯定,在这一轮抢地潮中,出现“赔本赚吆喝”的开发商在所难免。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