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钢贸商遭银行集体司法索债 信贷危机或波及中小型钢厂

2014年02月14日 08:31  人民网 

  人民网[微博]上海2月13日电(魏倩) 马年伊始,一家上市钢贸企业新日恒力因欠债被诉,大股东肖家守所持股份被司法冻结引爆了新年钢贸信贷危机。截至12日晚,该公司公告提示企业易主的风险,同时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目前尚无对公司未来发展进行调整的后续计划,只称正协商解决目前的债务困局。

  据人民财经了解,同时期类似的钢贸商贷款纠纷还有数十起,多数在上海的银行分行或支行卷入其中,纷纷通过司法手段追债,曾经的银行“宠儿”如今成为“弃儿”。钢贸企业授信风险自2011年就逐渐暴露,近两年愈趋严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11日称,“2014年将是钢贸风险最终大面积爆发的一年。”这一切仅仅是开始,长期跟踪钢材行业的研究员向人民财经称,危机还远未达到顶点,他判断接下来大批中小型钢厂也会卷入贷款困境。

  银行密集司法索债

  据人民财经了解,从2月13日至17日还将有数起与钢贸商以及相关担保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即将开庭。上海法院官网开庭信息显示,北京银行、渤海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上海金山惠民村镇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的分行或支行都是债主。

  钢贸商缘何至此境地?相关信息显示,在2007年前后该行业最繁荣时,据传全国钢贸商一度膨胀至15万家,上海则是全国最大的钢贸商聚集地(如此次同时曝光被诉的周华瑞所属“第一钢市”是上海大柏树钢贸圈的龙头)。到4万亿的投资红利逐渐消退之后,钢材价格从2010年“就再也没有像样的上涨过”,长期跟踪钢材行业金银岛分析师徐勇波说,钢贸圈的人们在2010年后焦虑不堪:钢材价格一路下跌,而且跌多涨少,跌易涨难。此后信贷从紧,加上2011年骗贷事发,钢贸商几乎集体失信于银行被列入黑名单,2013年行业陷入最低谷。据中钢协数据,2013年钢材行业上半年销售利润仅0.13%,全年预测为0.65%,靠卖钢材盈利已很艰难。

  此次被诉的肖家守公司新日恒力业绩早已大幅下滑。据新日恒力1月14日业绩预减公告称,2013 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 800 万元~1200万元之间,而上年(2012年)同期为4229.53万元。实际上,新日恒力2012年净利润中约66%都是出售旗下一机械公司所得。

  钢材行业的第三方电商平台上海钢联业绩也下滑显著。其1月11日公告称,预计2013年净利润2116万~2644万元,同比下滑25%-40%。

  钢材行业惨淡的原因很多,徐勇波说,最主要是外部需求低迷导致国内钢材的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下降,同时由于之前钢铁扩张速度很快,产能提升明显,一降一升导致行业灾难。

  钢贸商成信贷“弃儿”

  在2011年,钢贸商包括上游钢企都是银行的信贷大户。据人民财经从长三角地区的一家商业银行获得的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该行有授信余额的钢贸行业客户共481户,表内外授信敞口余额60余亿元,钢贸行业客户授信余额及授信敞口占比都较高。

  “4万亿时代都是银行腆着脸找钢贸商贷款,因为有放贷的任务,”徐勇波称。而钢贸商本身也是资金需求大户。按照行业操作,钢贸商需要先付款到钢厂订货,待款到账后,钢厂经过一个生产周期,把钢材生产出来后交付给贸易商,贸易商再把钢材卖给终端。“再卖给终端时,多数终端会先欠着至少一周,多则一两个月的账期。”徐勇波解释,贸易商其实在为上游的钢厂和下游的终端垫资,承担很大的资金压力。

  据报道,在上海大柏树钢贸圈2012年时还聚集着4500家商贸商,贷款需求旺盛。上海银监局曾在2009年对上海几家银行调研后推算,钢材货压业务约占上海地区信贷总额的3%-4%。

  钢贸商中都是中小企业,能做大者仅约3%,在资金压力、过低的盈利以及银行宽松的信贷条件下,在冒险的钢贸商中应运而生骗保和联保。前者利用和仓库的关系,开具虚假货权证明,将同样一批货质押给不同的几家银行,“最后企业跑路了,几家银行找到仓库要求提货,才发现这批货不知质押给了一家,纠纷由此产生,”徐勇波告诉人民财经。而联保则是找几家关系好的钢贸商做担保贷款,最后贷款无法偿还做担保的钢贸商被拉下水。两者相同之处是贷来的资金多被挪用至股市、房地产以及期货等进行风险投资。

  2011年圈内通行的骗保事发之后,银行纷纷将钢贸企业列为谨慎型行业,并采取逐步退出的方式挽救损失。上述长三角地区的商业银行信贷政策显示,该行在2012年将钢贸行业列为谨慎介入行业,其判断钢贸贷款普遍存在钢材重复质押、或通过钢贸企业联保、钢贸市场成立的担保公司担保,来套取银行信贷资金从事其他投资的问题。至2013年,这家银行就只适度支持央企或央企相关钢贸企业以及合作3年以上的本地钢贸企业等,授信业务品种也以供应链融资方式为主。

  到了2014年,各大银行密集的司法索债行为也预示着银行到了钢贸坏账的集中处理期。监管机构中国银监会警觉到风险之后,在2012年时组织银行进行过一次大排查,但尚无官方债务数据公布。可以预见的是,这场危机远远未达到顶点,徐勇波称,因为钢贸商向上连着钢铁生产企业(钢厂),向下连着下游用户(终端用钢企业),这不单单是钢贸一个环节的问题,作为整个供应链中最弱势的群体,钢贸商的悲剧最先演出。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党报批色情业有益无害论:你家里人知道吗
  • 体育冬奥李坚柔夺中国首金 张虹中国速滑首金
  • 娱乐古巨基将娶女助手 20年爱情长跑终结果
  • 财经王石称今年楼市“非常不妙”
  • 科技中电信4G套餐出炉:上网卡半年300元包6G
  • 博客美军司令称“不介入中日之战”始末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白领为建房转做足浴师称人生被毁
  • 陶冬:从腊肠滞销说起
  • 郑风田:户籍制度改革困局
  • 姚树洁:习近平的外交攻略
  • 叶檀:为信托地雷买单
  • 刘杉:新兴市场或有更多货币贬值
  • 高善文:经济增长将继续下滑
  • 徐斌:中国决策层现在颇为纠结
  • 林采宜:上海自贸区能走多远?
  • 郎咸平:中国城镇化已经接近尾声
  • 罗慰年:移民围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