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2季度收购美即 国货化妆品沦为打开中国市场工具

2014年02月08日 07:52  中国经济网 微博 收藏本文     
欧莱雅二季度将完成对美即的收购(cfp供图) 欧莱雅二季度将完成对美即的收购(cfp供图)

  中国经济网2月8日讯2013年8月15日,欧莱雅集团宣布将以65.38亿港元(约51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即控股国际有限公司全部股份。2014年1月,该收购计划被商务部批准,如无意外,今年二季度后,美即这一国内市场中的“面膜大王”将正式获得外资身份。

  国货化妆品无奈被收购 陷雪藏疑云

  每一波消息的出现,都在舆论场中引发忧心本土品牌的言论。这种论调不无道理,面对国际品牌的强势进攻,曾经的小护士、丁家宜、羽西、大宝,有的已几乎消失于人们的生活,有的深陷雪藏疑云,有的品牌形象日渐模糊……这些被外资收购的国产日化品牌不断被指出存在品牌困境。

  产品的盈利空间小、研发能力不足、渠道成本高、资金回收周期长等问题是多数本土化妆品牌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无论大众消费者对其有多么难以割舍的情感,这些问题往往导致这些品牌沦为国际品牌进军中国市场的工具。

  同样,我们也应从外资的收购行为中看出本土品牌不可替代的优势:下沉的渠道、亲民的品牌定位、广泛的客户群和多年积累下来的品牌认同。美即在此番收购中买了个好价钱, 这用于收购的65.38亿港元(约合51.5亿元人民币)超过了欧莱雅2012年在中国市场销售额的四成。

  市场风浪中的本土企业 管理受考验

  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一些本土化妆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关注,被业界和消费者或多或少地看好。如佰草集、美加净、百雀羚、相宜本草、自然堂等。这些品牌在形象塑造上的转变有目共睹。以佰草集为例,从早期的系统化工作、到上电视(《美丽俏佳人》等)、再到拍微电影、网络营销等,品牌的树立和调整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2013年11月,谢文坚当选上海家化新任掌门。而让股民印象更加深刻的则是2013年5月那场时任董事长葛文耀[微博]与作为资本方的平安信托之间的“内斗”,事发次日股票停牌,短短三天公司市值蒸发近50亿元。股价的下跌让股民“很受伤”,而上海家化在这次事件中无疑损伤了自己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消费者对国际品牌的认知度越来越高,本土企业在管理、研发、营销等方面的差距和差异都是有目共睹的——如何做到既适应中国国情和市场行情,又能在全球化竞争中有效地借鉴他山之石、有效抵挡外资的进攻,是参与本土日化企业管理的各方需要不懈努力的。(韩璐)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全国上半年通报查处12名女官员(图)
  • 体育NBA-马刺4比1热火夺第5冠 莱昂纳德MVP
  • 娱乐黄奕发律师函正式提离婚:曾多次遭家暴
  • 财经人民日报四问楼市:不会出现断崖式暴跌
  • 科技工信部推新规治理iMessage垃圾短信
  • 博客李静:八八我没心没肺的男闺蜜戴军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恶搞“葫芦娃”毕业照走红(组图)
  • 苏鑫:一线城市哪些房子会降价?
  • 钮文新:不同意吴敬琏的观点
  • 刘姝威:房价降下去 股指升起来
  • 叶檀:中国大妈买金输给了美联储
  • 时寒冰:IPO重启下的股市困局
  • 方泉:“微刺激”出吃饭行情
  • 陈思进:驳任志强“房价拐点未到论”
  • 陶冬:联储声明寻先机 美选举现变数
  • 冉学东:“闭上眼睛”打新股
  • 王海滨:从常识看中国财富转移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