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车价涉嫌垄断 专家称豪车卖得好供需有问题

2013年08月19日 23:45  CCTV2《央视财经评论》 

  进口车价 谁说了算?

  一辆高级的进口汽车,在日本的售价是105.2万元,在德国是103.6万元,在英国是83.5万元,在是美国83.3万元,而到了中国是惊人的279.8万元。为什么进口汽车的售价远远高于国外的售价?与国外汽车的巨额差价究竟进了谁的腰包?是价格垄断,还是市场销售的策略?中国人的钱就这么好挣?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汽车行业专家蓝河、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进口汽车价格虚高,暴利究竟进了谁的口袋?是价格垄断,还是销售策略?中国人的钱为啥那么好挣?

  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四环外的一家奥迪4S店,记者询问了一款奥迪越野车的价格。

  奥迪某4S店工作人员:这个售价是133万。

  同一款奥迪车型在美国的售价大约为35万元人民币,在德国的售价约合人民币47万元,比国内的售价便宜了近100万元。

  记者在美国走访了各大汽车市场,路虎揽胜2013款SUV的售价是8800美元,折合人人民币约54万元。而记者在这家4S店看到同型号的这款汽车售价却是209.8万元。

  记者:还能有啥优惠吗?

  路虎某4S店工作人员:目前来看,说实话没有。

  几经周折,记者拿到了路虎在中国销售利润的分成方式。以这款路虎车为例,中国总代理给4S店的价格是177万元,并建议他们按照189.8万元的价格销售吗,价格不经中国总代理同意不得变动。在我国一辆进口汽车卖到销售者手里,需要厂家、中国总代理、4S店等环节,记者拨通了路虎中国总代理的电话。

  路虎中国客服:我们是路虎中国的厂方客服,我们这边的话就是综合了以后,给到一个市场指导价格。

  记者:这个市场指导价是谁定的?

  路虎中国客服:就是路虎中国(公司)定的。路虎中国其实是,路虎在中国的一个分公司。

  按照这位工作人员的解释,路虎在中国的总代理并不是一家单独的企业,而是路虎在中国设立的销售子公司,生产企业和总经销是一家公司,在中国市场高出的这46万元是路虎公司直接加上的。

  在欧美等国家,消费者的汽车要是出了问题,需要更换配件,可以到很多汽配商店进行购买,而在我们的汽配城里根本买不到进口汽车的零部件。

  汽配商店工作人员:订不到,没有那个渠道。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你要用的话,只能去4S店。

  在我国,国外车企根本不允许自己生产轿车的零部件流通到中国的各大汽配城,只允许在4S店进行更换。单一的销售渠道,最终导致了进口车零部件价格高得出奇。

  奥迪某4S店工作人员:这么跟您说吧,这台Q3比如说40万,但是要把这车拆了卖零配件,这个零配件我可以买到80万,可以卖出2倍,80万以上。

  记者:为什么呢,翻了一倍?

  奥迪某4S店工作人员:就是配件嘛,配件必须得挣钱。这个配件的价钱咱们都定好了的,都是奥迪定好的,奥迪厂家定的。

  卢宏(天津汽车流通协会理事):这唯一的解释就是垄断,(在中国)所有零部件渠道,是我(厂家)统一进、统一发放,市场分配的流向全在我一家控制。美国的零件购买,你可以到品牌店里去,有很多的汽车零售网。

  徐秉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名誉会长):在零部件,在整车控制都是一样的,而且零部件(控制)更厉害,就是这个价钱更高。价钱你不能还价,就是一口价,这个公平吗?这不公平。

  周世俭(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WTO最精华的东西就是反对歧视性,就是要求贸易进行公平,那它这样做,实际上违背了WTO公平贸易的原则。

  蓝河:在4S店这个狭窄的通道里缺少广泛的竞争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国内外的价格差异应该说是从很早以来就一直有,但是这两年,这个差距越来越大。这样的市场定价肯定不正常,但是这种不正常时间长了以后,就会习惯成自然,就变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正常。因为今天你如果告诉说进口车卖得没有那么贵,好像大家不相信,甚至有人会认为你是不是卖的水货。我觉得关键是在中国市场当中有一种情结,首先进口车从车型上来讲,相对小众化,是个性化的车型。比如说中档车的差价跟国外的差价并不大,甚至有些个别车型比国外卖的还便宜,但是具象到了个性化的豪车上面,它的差别就变得巨大了。目前的状况好像就是经销商想卖多少卖多少,因为什么?第一市场的需求,就是确确实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买这些豪车的时候,为了马上能够拿到这款车,我甚至可以在高价上面再加价,那么这就造成了卖的人就说,那我就按这个定价吧。

  再有,除了我们看得见的这些关税、消费税等等,还有看不见的,比如说还有一部分是在流通行业当中的成本,还有一部分就是提成。这个提成就来自于多方面了,比如说总经销商一定要从中拿掉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也不少,甚至会更高,这个各个品牌不太一样。然后下面经销店会拿。

  每一个商人不可能说,做一个4S店,我没有利润在里面。任何一个4S店只要是按照它所谓的国际化标准,都是几千万以上的投入。那这些投入毫无疑问是要靠商品慢慢把它挣回来的。比如,你要去欧洲的话,他可能一个店里边卖众多品牌,那么很多人去美国买车就说像买白菜一样。其实美国是分类的,他也有4S店,但他卖车和修车是分开的,甚至很多地方现在开始出现了网上购车。所以我们现在固定死了4S店,就会形成了一个很窄的通道,这个很窄的通道里边就缺少非常广泛的竞争。

  为什么现在为了专卖给中国市场能多赚点儿,还在这儿高报?第一,就是因为中国有市场。如果中国没有这么大的市场,这种做法显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因为中国的需求量太大了,我宁肯用一个低价的产品报一个高关税,然后翻过来,我去抬高这个产品价格,相当与我把一个茄子卖了芒果的价格,那他也认。

  张鸿:经过销售环节中的种种费用的叠加 车价就上去了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买不起进口车,进口车对我来说是绝对贵。但还有一个相对贵,就是可能我横向对比起来,我现在开的那款车是一个中档车。它和它欧洲的原产的车价其实差不多。我觉得首先它是正常的,因为你不能说企业没有定价权,他有权利给自己的产品定价。但是不正常在于我们十几年前入世的时候,我们就说进口车会降价了。确实老三样的捷达、富康现在也就几万块钱,就是这些车在往下降,但是一枝独秀的豪车怎么往上涨?这就是不正常了。

  大概的这个车的价格构成是你进口的时候,有一个车的基本价,然后你要报税,这里面大概有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豪车大概得占这个车进口价的1.5倍左右。这样的话,一个一百万的车,这个税是一百五十万,就两百五十万卖掉。然后企业在里边还有销售的费用,这个销售的费用里面就有总经销商,有品牌经销商,品牌经销商大概就是我们说的4S店。然后这个店也分一级、二级、三级,其中每一个都有销售费用,所以费用就加上去了。

  蓝河:在销售体制和环节上要多样化 不一定非要进4S店买车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现在4S店的模式造成,一个是大家去修的时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都想在4S店里修了最放心,但4S店的件的来源并不是那么统一。有很多4S店并不是真的就只是一个厂件,甚至有很多其他的件放在里面,这里面的利润非常之大。

  我想任何事情只要真正解决,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我们常说这个办法总比困难多,但是这个东西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建立在中国的消费群体的成熟度上。我们现在很多消费者就是不够成熟,对汽车的了解仅仅限于表面。所以我们有时候老说,买车,你别花那么多钱买一个面子,你花钱是去买脚的,你非要把那脚拿过来贴到脸上,所以这就造成了大家在买豪车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要一个面子。

  那么解决问题,一个就是我们从政策上面,要对这种现象有所抑制。再一个,最重要的还是要百花齐放,我们在销售体制和销售的环节上面要多样化。比如在美国看汽车大卖场,什么车都有,非常便宜。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车都要进4S店去买呢?4S店的体制到最后一定会变成总代理的权利至高无上,这就会造成大部分的额外负担就都转嫁到了消费者的身上来。

  张鸿:如果说这种经营模式垄断 那么就让更多的经营模式参与进来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如果说这种经营模式有点儿垄断,就是光用这种经营模式,那我们如果换一种经营,或者说更多的经营模式可能会更好。但是在根上我觉得这些人买得起这个车,他也不在乎配件的高低。所以我们经常说哪个地方生意好做的时候,说人傻钱多,确实钱多了一点儿,但是千万别犯傻。就是说有的厂商在进口的时候,他就多报点儿税,多报点儿价格,把价格往上报,因为他到时候卖的时候,价格是和现在这个成比例的,所以当然价格报得越高,他能卖的价格也就越高。

  其实我们今天应该谈的一个特别严肃的事儿,比如在欧洲的市场上,你很难见到大排量的SUV,很多豪车的SUV版也是给中国量身订作的。这种车型在中国的销量已经支撑起了全球SUV市场,我不知道具体的比例是多少,但是增度最高。我们现在已经是汽车的第一大国,但是在汽车文化的建设和培养上面,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一部分人确实先富起来了,但还有一部分人应该先环保起来

  蓝河:国内的豪车卖得好 其中还是有供需问题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如果我们大家都很理性的消费,其实在整个进口车销售过程当中,曾经有过进口车大减价的时候,比如说我在澳门车展上看到一个豪车上标着,“只要你现在买,优惠60万。”那当时你就想,光你优惠的钱,就够我买另一辆豪车了。所以还是有一个供需的比例问题。所以真的是这样的,任何时候聪明人一定是理性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薄熙来案本周四在济南中院公审
  • 体育西甲-梅西两球巴萨7-0 皇马2-1逆转 视频
  • 娱乐传伊能静潘粤明约会庆生 女方获潘母赠花
  • 财经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夫妇被调查或引风暴
  • 科技网易与中国电信合推易信:挑战微信
  • 博客马未都:汽车限行扣分合理吗?
  • 读书毛泽东因何事决心必须搞掉刘少奇
  • 教育27岁小伙两次退学三上大学为了啥
  • 陈季冰:中国企业家的历史性抉择
  • 金岩石:中国三个大众投资市场哪个牛
  • 叶檀:中国大妈撼动金价
  • 西向东:美国各族裔喜欢买什么车
  • 谢作诗:为什么限购令不能降房价
  • 杨涛:重点镇建设应避免计划思维
  • 徐斌:4万亿积极财政不是资源错配
  • 张明:地方债究竟有多危险
  • 张化桥:IPO的诱惑
  • 陶冬:欧洲恢复增长 联储准备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