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如何走上崇洋路:三胺事件让国货丢市场

2013年08月15日 15:21  法制晚报 

  本月初,恒天然曝出部分原料检出肉毒杆菌,一时间“连累”了多美滋、可瑞康、雅培等诸多洋品牌产品。通过这件事,不少家长不再信任这些品牌,但是也没有将购买需求转向国内奶粉。    

  记者走访发现,一方面,三聚氰胺事件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不信任”。另一方面,洋品牌的销售渠道快速延伸,让更多的消费者转投洋奶粉。

  上世纪90年代

  喝洋奶粉“倍儿有面儿”

  “我记得当时商店里有雀巢的奶粉,觉得特别洋气,价格也不低。就买来给孩子喝。后来又出了别的奶粉,也会买回来尝试一下。”孩子今年已经18岁的苏女士说,当时购买洋奶粉只是觉得自己消费得起,喝这个“特洋气”。“有时还会拿出来招待小朋友。”

  看着朋友羡慕的眼神,苏女士觉得当时倍儿有面儿。北京人一直有喝液态奶的习惯。“奶粉当时就是给小孩子或病人当营养品吃,对于我来说,还没有成人和儿童不同的概念。”苏女士回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奶粉作为营养品,开始在市场上引起一阵风潮,当时看望老人或者病人都会带奶粉,就像现在选择箱装牛奶一样。

  而记者了解到,上个世纪90年代,雀巢、美赞臣、多美滋等品牌均已经在中国注册公司或者建厂生产奶粉。产量从1990年的316吨猛增到1994年的l万吨。而那时,国产奶粉还是市场上绝对的主角。

  本世纪初

  国产奶粉经历“黄金十年”

  陆先生是国内一家大型乳企的中层。十几年前进入这个行业时,正好赶上了国产奶粉的“朝阳期”。

  “那时正赶上厂子大发展。”陆先生说。当时,老百姓还信任本地牌子,价格实在,国企也让人放心。他说,由于当时的超市出现全国连锁的还很少,奶粉也很难做到南北互通的局面。而本地或周边省区生产的奶粉自然成了普通市民的首选。

  “我孙子是2000年出生的,断了母乳之后,家里一直给孩子喝三鹿。”市民刘先生回忆,当时比较困难,他自己刚刚下岗,儿媳妇要外出工作,没有办法哺乳。奶粉对于他们来说,比鲜奶便宜,而国产的奶粉的价格只有洋奶粉的一半甚至更低。而当时的三鹿可谓是奶粉中的巨头。在2008年前,曾经连续15年全国产销量第一。

  就是凭借着低价位和人气,蒙牛、伊利、光明,包括三鹿等国产奶粉打进了一二线市场,更是全部覆盖了二三线市场。

  “2008年以前,中国奶粉品牌占据了七成以上的国内市场,外国奶粉品牌只占三成。这个阶段可谓中国国产奶粉的黄金十年。”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

  2008年

  三聚氰胺带来“信任危机”

  但“三聚氰胺”事件成为我国奶粉行业发展的分水岭,从此中高端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的市场占有份额“彻底颠倒过来”。

  在陆先生看来,这个转变完全是一场信任危机。“当时,国人一听到是国产奶粉,就有一种不信任的情绪。到现在,这种不信任的情绪还存在。”

  除了信任上的因素,零售行业的规模性发展也给了洋奶粉渗透进二三线市场的机会。

  “现在你随便去一个地级市,买到雀巢、美赞臣等洋品牌奶粉都不是什么问题。”陆先生说,由于目前奶粉企业都会与大型超市集团的总部签订合作协议,只要是超市开店,洋奶粉就会给其供货。而随着超市往二三线城市下沉,洋奶粉凭借其营销、广告,不费力就拿下了市场。

  文/记者 张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190名日本国会议员今日参拜靖国神社
  • 体育曝中超2014亚冠名额3+1 阿根廷2-1意大利
  • 娱乐日本知名男优将引退 号称曾床战8000女优
  • 财经北京南五环外楼面价破3万元/平方米
  • 科技黄色版iPhone高清谍照曝光(组图)
  • 博客方舟子:对违建别墅主人张必清的质疑
  • 读书上海书展:唐骏正面回应学历门事件
  • 教育博士论文:女性每高1厘米工资最高涨2.2%
  • 苏鑫:房地产调控还将继续
  • 谢作诗:高房价的原因
  • 郎咸平:中国经济之痛 鬼城与地方债
  • 徐斌:美联储决定中国经济周期
  • 叶檀:地方政府是混蛋?
  • 姚树洁:房产泡沫粘性与爆破激点
  • 刘石:牛郎织女是古代的屌丝文化
  • 王东京:中国经济十年内保住7%无悬念
  • 马忠普:钢铁产能过剩严重性被夸大
  • 老谷:2013年巴菲特股东大会掠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