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娜迪娅 实习生裴心雅 发自北京 欧盟委员会昨日说,由于与中方达成“价格承诺”协议,一些中国光伏企业将被免于征收高额反倾销税。8月3日欧委会正式发布官方公告,决定接受中方的“价格承诺”,中国商务部对此表示欢迎,这标志着中欧有史以来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通过谈判暂时得以解决。多家媒体评论认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中欧双方谈判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总理打电话,恐怕还悬”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向南都表示,此前在中欧商贸往来中,单个产品的具体谈判上升到总理级别极为罕见。
早在今年五月李克强到访瑞士期间,就在《新苏黎世报》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一个坚持、两个坚决”的原则:即坚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决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而这三条原则在日后的谈判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随后李克强在访德表示,这些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向国际社会发出了错误信号,损人不利己,中方对此坚决反对。我们主张通过对话磋商妥善解决贸易摩擦,坚定维护世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6月3日晚,李克强在应约同欧委会主席巴罗佐通话时说,此案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中欧企业的利益,还可能引发贸易战。贸易战没有赢家,希望中欧双方从大局出发,通过谈判磋商解决贸易争端。“如果欧方执意采取制裁性措施,中方必然要进行反制”。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总理的电话“有很大效果,如果没有李克强总理打电话,这事儿恐怕还悬”。
为何光伏产业需要总理“出马”?
为什么在众多单个商品的商务谈判中,唯有光伏产业需要“总理级别”坐上谈判桌?
公开资料显示,中欧贸易磨擦曾经一度非常严峻。2011年中国出口海外的光伏产品价值358亿美元,其中欧盟占据60%,涉及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欧洲对我国光伏的双反案件,被认为是中欧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摩擦、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影响到中国上千家企业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也影响欧盟25万人的就业。
白明认为,光就一个出口产品来说,由于两国市场经济程度与现状,产生类似的矛盾往往无法通过几次谈判就得以解决。但总理的介入将这一具体事件提升到了双边关系的高度。“就光伏事件本身,人家如果对你进行双反,你再怎么解释可能力度也很小。但如果放在整个中欧双边关系发展的大平台上,中欧双方都要看大局,在大局里看光伏问题可能就好解决了。”
而每年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同样可以看到国家级领导人对于贸易问题的介入。人民币汇率问题、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以及碳关税问题等在历次对话中都会被谈到,“中美两国的例子比较多,在中欧贸易关系上,国家级领导人的介入可能还很少见,尤其是对于光伏这样具体的一个问题,”白明表示。
欧盟继续对华光伏产品展开调查
实际上,光伏产业摩擦出现的背景可归咎于近年来中国的产业转型现状。早在2012年9月6日和11月8日,欧委会就先后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正式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中国成为贸易大国,贸易争端概率自然会加大。”白明向南都解释。另外,欧洲急于从欧债危机中复苏,美国又进行再工业化,很大程度上跟中国的产业就会撞车。
白明认为,一方面由于欧盟面临经济危机,此前发达国家准备淘汰的、没有竞争力的产业,现在又“捡起来继续做”,出现产业回流,从而与中国一些产业产生重合。另一方面中国处在贸易转型升级期,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型升级,与欧美国家产业重合点越来越多,重合点就是矛盾爆发点。
虽然中欧暂时达成“价格承诺”协议,不会采取临时征税措施,但欧盟委员会昨日也表示,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及相关部件产品反补贴调查仍将继续。最终调查结果将于今年年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