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东执掌中投背后:财政部对中投有重要影响

2013年07月15日 10:59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丁学东:中投新掌门

  文 | 郭璇

  他注定要被反复拿来与楼继伟作比较

  作为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不平凡。尽管该公司一直努力保持低调,但其每每在海外有投资大手笔,总让舆论关注。

  执掌中投的董事长毫无疑问也是聚光灯下的人物。今年3月,中投第一任董事长楼继伟就任财政部长。在经历了近四个月的职位空缺和等待之后,中投公司的新掌门人选终于尘埃落定。

  7月5日,中投公司网站发布消息,国务院2013年7月3日决定,任命丁学东为中投公司董事长。丁学东为什么能获得中投帅印?今后他将领导中投走向何方?短短6年历史的中投又将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和挑战?

  功底扎实的学者型官员

  与楼继伟一样,丁学东也在财政部工作多年,就任中投公司董事长前,均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出生于1960年2月的丁学东是江苏常州人。他的人生履历一直与财政部紧密相连:1977年3月参加工作,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此后,历任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兼人事教育司司长、产权司司长,财政部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司司长、农业司司长、教科文司司长,财政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在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期间,丁学东一直从事抗震减灾工作。

  在财政部任职的多年里,丁学东的职业生涯顺风顺水,他34岁任司长职位,46岁任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后升任财政部副部长;2010年5月,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60后”国务院副秘书长。

  一位接近丁学东的机构人士透露,丁学东有着扎实的财务功底,为人低调,曾有过在财政部系统外讲学的经历,属于年轻的学者型官员。

  分析人士指出,丁学东在最后关头脱颖而出,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在此之前,关于中投公司董事长的继任人选,一度众说纷纭。此前,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央行副行长兼外管局局长易纲、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以及中投公司现任副董事长高西庆,甚至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均被认为是可能的继任者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对中投公司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因此第二任董事长同样出自财政部,不足为奇。2007年中投公司成立之初,2000亿美元的注册资本,来自财政部发行的一笔1.55万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以此向央行购买了等值的外汇储备。

  中投公司初期的元老,包括金立群、汪建熙等人,均来自财政部系统。

  由于中投公司作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特殊身份,外界一直认为继任者应具备资产管理经验,或拥有处理国际事务的经历,但是这两样丁学东均不具备。

  不过,楼继伟在担任中投公司董事长前,也没有从事过资产管理行业或处理过国际事务。熟悉楼继伟的人评价说,他的头脑非常清晰,工作认真,办事不拖拉。而且,“他是个市场派,对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立场坚定。”

  2007年,中投成立之际,楼继伟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体制内最适当的董事长人选---学者型官员,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操盘手,在中国财经界形象和口碑都不错。

  如今,曾经长期从事抗震减灾工作的丁学东,可能需要将对自然灾害的风险意识,转换为对投资风险的了解,带领中投走向成熟。

  2008年,中投公司成立后第一份年报报出海外投资亏损,虽然2009年、2010年均实现了11.7%的海外投资回报率,但仍难以扭转外部对中投公司的负面印象。2011年,中投公司海外投资再次出现亏损,外界舆论压力陡增。不过从年化收益来看,至少楼继伟在他的任内,圆满完成了任务。

  未来面临严峻压力

  楼继伟留给丁学东的是一个框架完整的中投,开局不错。可是,丁学东将这一棒接过来也一点不轻松。

  他注定要被反复拿来与楼继伟作比较。除此之外,中投公司如今面临的一些问题,也需要他在任内得到解决。比如中投公司在美国投资受阻、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完成投资回报任务,等等。鉴于海外宏观环境瞬息万变,丁学东继续提高年化收益率的压力不小。

  前任董事长楼继伟曾坦言,由于当初发债成本过高,中投公司每天至少要赚3亿元人民币,才能够支付其资本金的利息,压力很大。业内专家表示,中投公司此前一些海外投资项目遭遇亏损,未来的一大要务是培养熟悉国际资本运作的有经验和有能力的人才。

  对丁学东来说,海外宏观因素中,美国市场态度的变化,是亟需解决的棘手问题。在中投公司成立之初,美国希望借中国之手,帮助其重振国内经济,于是市场之门为中投公司持续开放。

  然而,最近几年来,随着美国经济的日益复苏,以及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情况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对中国越来越不利。今年4月的博鳌论坛上,中投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高西庆指出,金融危机时,美国对中投公司表示欢迎;可是危机之后,美国人开始拒绝中投公司在美国投资。

  高西庆说,全世界还有100多个国家没有拒绝中投,他不认为这会影响到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但是分析人士认为,高西庆的公开表态,带有官方色彩的外交辞令,事实上,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向中国关闭,不可能对中投公司没有影响。

  中投公司2011年报显示,投资组合中股权部分的分布,北美占据了43.8%。在2009年和2010年,北美地区的占比分别是43.9%、41.9%。一位接近中投公司的人士表示,以美国的经济总量和市场地位,绕开美国进行资产配置,难度较大,且风险也会显著提高。

  如何打开美国市场沉重的大门,可能是丁学东上任后,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7月10日开启,如何运用这个可能的契机,凭借高层对话打开去美国投资的突破口,解决中投公司的投资难题,对丁学东来说,是挑战。

  稳定资金来源待解决

  除了开拓美国市场等难题,还有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需要丁学东去解决。作为一家资产管理机构,中投公司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不仅将减低投资的容错率,更不利于平衡投资组合的流动性。

  自中投公司成立以来,仅在2011年获得了外管局300亿美元的注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而作为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中投公司,仅管理2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不到10%。

  在中投公司资产规模止步不前的同时,外管局和社保基金的资产规模一直在膨胀,中投公司的地位越发显得尴尬。此前曾有中投公司的高层表态,愿意为国家管理更多资金,但是获取资金的机制一直未能理顺。对丁学东来说,如果能够建立起新的获取资金的机制,将对中投公司大有裨益。

  目前中投公司员工人数已超500人,而2008年时,中投公司只有194人,人员数量的增长意味着中投公司有足够的能力管理更多的资金。

  除此之外,解决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的定位,也是中投公司上下一直期盼的事情。中央汇金是中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自设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央汇金投资并持有国有重点金融企业的股权,并代表国务院行使股东权利,不开展其他任何商业性经营活动,不干预其控股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分析人士表示,中投公司成立之初,定位为海外投资,但由于中央汇金带有浓重的“政府金融资产账户”的属性,合并进入中投后,中投的公司性质开始模糊不清。部分海外市场不把中投公司看作是市场化运作的企业,而是当成一个准政府机构,这也是中投公司在海外被拒的原因之一。虽然中投公司专门成立了中投国际,全权负责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以示与中央汇金有别,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此前中投公司曾多次传出将中央汇金剥离的消息,但一直未被官方证实。而这一情况是否在丁学东任内是否会有进展,值得关注。

  中投六年来潮起潮落

  中投的全称是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29日,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从事外汇资金投资管理业务的国有独资公司。中国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筹集15500亿元人民币,购买了相当于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中投公司的注册资本金。

  作为主权基金公司,国务院对中投是有明确定位的,为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谋取更高的回报。更简单一点说,中投就是代表国家到境外投资的公司。

  其经营宗旨是持有、管理和投资其受托资产,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努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中投公司已建立了完整的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执行委员会;依照《公司法》、公司章程和董事会确定的方针政策运作,并对国务院负责。

  回顾成立6年来的历史,中投公司的业绩表现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势密切相连。2007年成立之初,中投公司为了尽快建立头寸,做了几笔较大规模的公开市场投资,其中争议最大的两笔是摩根士丹利和黑石公司。在之后接踵而至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这两笔投资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账面浮亏,中投也遭到不少批评。

  在接受采访时,高西庆曾经多次提及上述两笔投资,他承认中投成立之初缺乏经验,但他强调中投也有很多成功的投资,只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没有披露。

  2009年和2010年,国际金融市场从危机中逐步复苏,中投公司抓住机会迅速增加仓位。到2010年,中投已经基本上满仓操作,这也为当年中投创造较好的投资收益打下了基础。可是一年之后,由于国际商品市场尤其是能源和资源品价格大幅下跌,在这些领域持有大量头寸的中投公司也遭遇了损失,当年中投海外投资组合亏损4.3%。

  转机出现在2012年,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以及美国股票市场的持续上涨,又推升了中投公司的业绩。

  高西庆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中投一开始以5年作为考察自身业绩的周期。但是国际上主流的主权财富基金都有十几年、几十年的历史,中投也应该以更长的时间周期加以衡量。目前,中投公司已经将业绩评价周期延长至10年。

  近几年中投公司仍然显著增加了房地产、基础设施等回报较为稳定的资产类型的投资,同时在石油和天然气、矿产等领域进行更广泛的直接投资。这些投资的回报周期更长,与中投的长期投资策略也更为吻合。

  虽然美国市场步履维艰,欧洲以及其他地区市场对中投还是敞开大门的。中投高层曾经表示,美国和欧洲仍将是中投公司今年投资的重点,尽管欧元区债务危机仍是令人担忧的重要因素,但是中投公司不会拒绝投资欧洲。

  2012年初,中投公司投资收购了泰晤士水务公司8.68%的股份(市场估计交易金额为12亿英镑)。

  英国政府2011年底发布了新的国家基础设施规划,旨在推动基础建设投资,刺激英国经济增长,规划提出一些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计划。与此同时,英国政府首次公布了涵盖公共和私营部门的超过500个基础设施项目和方案,其中对中国企业来说不乏良机。

  时任英国贸易投资国务大臣格林公开表示,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国有或私营的公司,基金等金融机构都是欢迎的合作对象,“英国企业可为中国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而中国的投资将能助力英国经济复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高院:曾成杰死刑执行当日已公告
  • 体育中超-恒大2-1江苏 北京3-1武汉 鲁能3-2
  • 娱乐曝鲁豫爱上总裁新欢 与初恋30年情断
  • 财经金价再度暴跌中国大妈有些不安和不解
  • 科技三大运营商4G牌照最早9月发放
  • 博客方舟子:赵薇拜访的气功大师是骗子
  • 读书江青曾给叶群列举一大串"仇人"名单
  • 教育防性侵片爆红 “不要啦”成流行语(图)
  • 育儿四川孕妇与侄女吃肯德基后双双中毒(图)
  • 张卫星:我把父亲的股票全部强制平仓
  • 管清友:经济政策必须稳中有为
  • 洪平凡:各国央行骑虎难下
  • 叶檀:欧元崩溃论惨败
  • 王东京:出现亿元家电骗补并不奇怪
  • 张化桥:我怎么成了一个影子银行家
  • 刘步尘:平板电视将于7年内终结
  • 张卫星:中国大妈是投资天才
  • 张化桥:中国人应该感谢影子银行
  • 叶檀:贸易数据一半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