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左右欧盟对华光伏双反 初裁结果尚留余地

2013年06月06日 02:36  上海证券报 

  国家利益左右欧盟对华光伏“双反”

  如果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欧盟没有,则很可能导致更多产品涌向欧盟。因此,美国提起后,欧盟肯定也会提,使得中国受到封堵的产能不会转移到自己的市场。毕竟中国光伏产品的外销市场主要就在美欧

  ⊙记者 秦菲菲 ○编辑 秦风 毛明江

  “我想通知各位,欧盟委员会已作出一致决定,为了应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在欧洲市场的倾销,向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临时性关税。”6月4日,布鲁塞尔,欧盟贸易委员卡洛·德古赫特宣布了这一影响中欧贸易的重大决定。不过,到8月6日之前,双方还有谈判协商的可能。

  对于欧盟委员会的决定,在昨天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召开“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专题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明了中方的态度:第一,坚决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态度没有改变,因为这种征税措施不公正,是对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光伏产品原材料价格下降和中国产业进步是中国光伏电池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并非欧盟某些企业声称的倾销、补贴行为,认为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是没有根据的。第二,坚持通过谈判、磋商解决贸易争端的立场没有改变。第三,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产业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决心没有改变。这是中国政府职责所在,理所应当。

  初裁结果尚留余地

  对于4日发布的初裁结果,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认为,相比之前的“禁止性”的初裁方案,这一结果实际上留有余地。由于双方在8月6日前还有达成协议的可能,双方的贸易氛围并没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

  不过,据此前中国机电商会一位参与谈判的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说,虽说欧盟邀请机电商会去谈判,但遗憾的是,机电商会带去的精心准备的方案却被欧委会直接回绝。对于中方谈判工作组提出的问题和解释,欧方也不予回应。

  “我们由此感觉到,欧盟缺乏通过磋商解决问题的充分诚意。对于他们的这些做法,我们也感觉很不解、很遗憾。”机电商会会长张钰晶坦言。

  在业界与政府的谈判之外,政府高层对光伏“双反”事件发声亦在敲山震虎。就在欧委会发布初裁结果的前夕,李克强总理还应约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电话,重申了中国政府对该案的高度关注,并表示,中方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坚决维护中国的利益。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表示,德国愿意做任何事,来阻止贸易争端升级到欧盟委员会向中国太阳能面板厂商征收进口关税的程度。

  “李克强总理对于中欧光伏摩擦的关注,无疑对推动该案的磋商解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中欧经贸关系走入死胡同。”何茂春表示。

  “双反”损害双方利益

  尽管德国等欧盟国家强烈反对,欧盟委员会仍在最后时刻启动了临时反倾销措施。欧盟贸易委员德古赫特表示,临时税率将维持6个月直到12月份,此后欧委会将决定是否对中国产的光伏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一旦征收,该关税将持续5年。

  而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赵玉敏看来,这一结果其实早在预料之中。

  他对上证报记者说,各层面现在都在推动,以让各方明白中欧利益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联系。同时,欧洲相关链条上的企业界也发出了很多声音,欧委会或许会发现这样的处理结果会造成对上游企业或者其他产业链条上企业更大利益的损害,这种损害甚至大于本身投诉企业的利益。

  “但毕竟WTO的规则在那里,即便从政治或者经济上都考虑到这些问题,欧委会也不会因为其他产业链上的反对而改变既有规则下裁决的结果,不会让政治上的一些表态改变规则。欧委会还是要按照程序办事。”赵玉敏说,领导人的表态可以影响舆论,比如影响到税率的高低,但征或不征,是很难被影响的。

  这其中,美国的态度不可低估。

  “如果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欧盟没有,则很可能导致更多产品涌向欧盟。因此,美国提起后,欧盟肯定也会提,使得中国受到封堵的产能不会转移到自己的市场。毕竟中国光伏产品的外销市场主要就在美欧。”一位光伏业内专家说。

  记者了解到,在裁决出台的前夕,商务部和机电商会也已经多次开会就此前谈判的内容互相交流。中国机电商会近期再次代表中国光伏企业尽快赴欧参加谈判。

  反制是种谈判筹码

  对中国来说,舆论抗议是一方面,反制措施也必不可少。一位接近商务部的人士表示,是否采取反制措施和对哪些品种出手,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光伏“双反”案最终的裁决结果从政治层面看是否可以接受;二是看选择的产业是否有足够影响。从以往的经历看,商务部确实会对影响面比较大的贸易争端出拳回击。

  早在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做出裁定仅隔一天,中国商务部就宣布启动对美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双反”调查。

  此外,在美国初裁对我光伏产品征高额反倾销税后,中国商务部也立即对美国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发起贸易壁垒调查。

  支持者认为,反制措施是一种谈判筹码,可以对出现的贸易争端进行施压。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对上证报记者说,加入世贸组织十年来,中国企业成熟很多,最初面对贸易摩擦时可能还会紧张担心和不知所措,现在已经积极抱团应对。而政府部门也更加有策略和手段,知道适时予以回击。

  但同样,反对者认为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冤冤相报并不明智,最终会导致贸易领域的恶性循环。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上证报记者说,他并不支持中国过度的反制措施,将矛盾扩大化。

  “这种贸易环境的恶化并不是一方造成的。债务危机导致各国经济不景气,一些贸易保护措施也更容易出现,而且也受到本国舆论的支持。但实际是,全球化的世界中,大家的利益相互纠缠。贸易保护总是保护一部分人和产业的利益,而伤害另一部分人和产业的利益,都是有得有失的。”上述专家说。

  在他看来,光伏乃至通信已成为欧盟新的棋子,很大程度上成为其要求中国开放市场、讨价还价的筹码。

  有报道称,欧盟已希望在2014年前与中国就出口信贷监管达成协议,同时呼吁中国进一步开放银行业。

  避免贸易摩擦扩大

  面对贸易摩擦,中国时常腹背受敌,尤以此次光伏、电信“双反”案为最。这其中既有中国贸易体量增大等客观因果,也不乏自身产业结构不合理、习惯“一哄而上”的主观渊薮,个中细节值得反思、推敲。

  数据显示,过去4年间,中国共遭受贸易救济调查328起,涉案金额534亿美元,呈现涉案金额大、多种救济措施并用、贸易问题政治化等新特点。2012年,21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77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27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369%。就目前欧盟进行的31个贸易调查案中,就有18个涉及中国。

  “由于中国出口较多,产品从劳动密集型到新兴产业都有涉及,这导致贸易摩擦也多,是很正常的。此外,遭遇危机的欧盟失业率高企,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也更多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特别是近两年各国都蓬勃兴起的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更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赵玉敏说。

  他认为,目前我国发展产业还是延续过去的方式,喜欢依靠补贴来推动。这种发展产业的方式容易导致地方一哄而上、产能过剩突出,并且都是激烈的同质化竞争。

  “政府在发展产业时,要反思自己的产业政策。外国政府也有扶持政策,但很多时候是补贴消费而不是直接补贴产业。中国式的补贴很容易导致产业过分集中、畸形发展,光伏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经济发展方式。”赵玉敏说。

  专家指出,一旦贸易摩擦发生,政府层面应该尽可能按照多边贸易组织建立自己的制度,通过技术性的手段处理贸易摩擦,避免把贸易摩擦政治化、扩大化。企业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关注目标市场的变化,通过多种手段,如加强第三方的投资、“走出去”等来规避摩擦的发生。

  不过,回眸历史,这样的争端在诸多大国中都曾经历,或许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按照我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的规定,将中国有条件地定义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期限定为15年,这意味到2016年,出口企业即可自动获取市场经济地位或待遇。在可以展望到的未来,或许只有当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受到承认,类似贸易争端才会真正化解……

  我也反

  中国启动对欧葡萄酒“双反”

  作为磋商筹码

  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也有望在今年适当时候召开,中方对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也已经着手研究

  ⊙见习记者 姜隅琼 ○编辑 秦风 毛明江

  随着4日晚间欧盟反倾销案初裁靴子落地,中国商务部昨天宣布,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

  商务部表示,已收到国内葡萄酒产业递交的申请,指控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以倾销、补贴等不公平贸易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葡萄酒产业造成冲击,要求商务部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中国政府和产业为通过对话磋商与欧盟方面共同解决光伏贸易争端做出了巨大努力,表现出极大诚意,对于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我们坚决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和这种不公正的征税措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调查并不是针对欧洲光伏案的报复措施,中国会依据事实进行调查。

  反制不是“报复”

  中国政府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在欧盟对中光伏案初裁结果出炉的次日,业内普遍解读为这是中国政府针对欧盟光伏反倾销大棒的反制措施。

  就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刘丹阳在发布会上回应,启动葡萄酒“双反”调查并不是针对欧洲光伏案的报复措施,而是“根据国内葡萄酒产业申请以及中国相关法律以及程序开始的正常贸易调查”,也是“审慎地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的体现。他指出,“中国调查机关在调查过程中,会根据法律公平、公正、透明地审查和调查,也会依据事实进行调查。”

  据介绍,葡萄酒行业是欧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9年到2012年,我国从欧盟进口葡萄酒由6.4万千升上升到25.7万千升,年增幅达59.83%,进口数量年均增长由2009年的37.15%升至2012年的65.16%。此外,欧盟葡萄酒对华出口国家主要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

  业内人士分析,我国针对欧洲进口葡萄酒“双反”一旦成立,将重创欧洲农业。

  尽快启动谈判

  对中欧双方来说,贸易摩擦升级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沈丹阳指出,中欧互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经贸关系是中欧关系的重要基础。他说,“我们不愿意看到光伏贸易摩擦影响中欧经贸合作的良好局面,目前中国业界已经做好与欧委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的准备,希望欧方与中国业界尽快开始谈判,尽快就价格承诺达成一致,避免贸易摩擦扩大和升级。”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珏晶也表示,希望欧盟进一步拿出诚意,展示灵活性,充分考虑中国光伏产业的生产和出口情况,双方通过磋商对话找到一个公平、合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可操作的价格方案,并表示机电商会和相关企业随时准备进行与欧委会的谈判和磋商。

  沈丹阳介绍,中欧政府间高层沟通渠道是通畅的,中欧经贸混委会预计本月中旬在北京举行,届时包括光伏贸易争端的经贸问题都会在会上讨论。此外,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也有望在今年适当时候召开,中方对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也已经着手研究。

  影响程度正在统计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4日晚间公布的临时反倾销税率为11.8%,低于此前建议的47.6%。沈丹阳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和产业做出巨大努力的结果,特别是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亲自做了很多重要的关键性工作的结果,同时欧委会也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

  尽管如此,欧盟的反倾销初裁对国内部分光伏企业仍有较大伤害。资料显示,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出口占据了欧盟市场80%的份额,中欧光伏双反案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占中国对欧出口总额的7%左右,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

  刘丹阳指出,“这个初裁对出口企业还是会有一定的伤害,光伏产业竞争比较激烈,利润率低,11.8%的反倾销税可能对某些企业伤害大一些,对于整体来说有一定伤害。”他表示,具体影响程度正在统计。

  面对既定的初裁事实,光伏企业认为修炼内功才是硬道理。光伏中概股晶科能源相关负责人对上证报记者表示,打击一定是巨大的,但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最通俗也最实际的措施,开拓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目前最主要是做足能做的市场,打开未开拓的市场,积极向下游国内外电站开发延伸业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加纳拘捕124名涉嫌非法采金中国公民
  • 体育NBA-印城神塔拒恭喜热火 总决赛展望
  • 娱乐田朴珺自曝与王石生活 亦师亦友挺较劲
  • 财经SOHO中国权力暗移:张欣主内也主外
  • 科技搜狐苏宁阿里多方角逐PPTV收购案
  • 博客蒋方舟:农村人到城里谋生的原始动力
  • 读书高干裸官突围升迁:高位过招(全)
  • 教育90后女学生结婚要找灰太狼 最新大学排行
  • 育儿刘烨催促吴彦祖履行承诺早定娃娃亲(图)
  • 太友:粮库火灾为何刑拘五名工人
  • 杨涛:地方国企运营亟需制度创新
  • 罗天昊:粮食连续九年增收值得怀疑
  • 徐斌:强美元时代的中国通缩周期
  • 陶冬:联储退出 中国准备好了吗
  • 谢作诗:地区竞争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 罗天昊:中国需要隔代宽恕的器局
  • 赵伟:沾上中国因素的事务很难预测
  • 张捷:中国印钱世界第一是假象
  • 叶檀:中储粮不如古代的常平仓